民俗体育融合全民健身的发展策略探寻

2022-11-27 12:59童城旺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体育运动

童城旺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 吉安 343000)

引言

全民健身这一概念提出以后,民众参与健身的热情高涨,大量全民健身活动随之普遍开展,以弥补健身活动单一的缺陷,满足群众对于强身健体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将民俗体育运动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理念吸引了众多学术性人士参与研究,使其在众多全民参与健身活动理念中脱颖而出。壮大民俗体育的发展是一项符合就地实现全民健身的最普适性的方式,这种方式是集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和全民参与强健身体为一体,民俗体育在与全民健身的融合中得到传承,同时,全民健身理念也在与民俗体育的融合中深入人心,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1、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全民健身看似很简单,但具体实施起来的阻力也不小。民俗体育运动因其地域性、文化性而为逐步融入全民健身计划之中提供了必要的可行性,也因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的可行性,使两者都能在融合中得到和谐的发展。

1.1、良好的群众基础

民俗体育,顾名思义就是从民俗活动延伸发展而来的体育运动,因而,民俗体育本身来源于群众,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智慧结晶,是几千年体育文化在民俗活动中的升华,因而民俗体育具备普遍性的特点。这个普遍性是指民俗体育活动随处可见、随处可行,因而普遍存在于每个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是每个人都见过或者做过的体育活动,如,踢毽子、放风筝等家喻户晓的民俗体育运动,这与全民健身的理念是完全吻合的,为全民健身的推广提供便利条件。也正因为民俗体育这一特点,使其具备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广大民众对于民俗体育活动的参与度高、积极性强,并且对于本地的民俗体育有着极大的文化自信,对开展民俗体育活动具有高涨的热情。这是民俗体育最为突出的优势之一,也成为推动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最有利的因素,有助于在全民健身大环境下因势利导针对性地加大与民俗体育的融合推广发展。

1.2、民族文化和信仰的粘合性

不少民俗体育活动都因为其地域性的特点而带上了浓郁的宗教气息,并且具有民族特色。我们国家疆域辽阔、地广物丰,地跨热带、北温带、寒带,从阳光沙滩到风沙戈壁,从冰天雪地到四季如春,有物产丰茂的平原,也有危险重重的崇山峻岭,受差异巨大的地域环境的影响,直接造就了我国丰富的地域文化,有江南水乡的欲语还休,也有塞北荒野的直爽豪迈。与此同时,不同地区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发展也诞育了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形成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民族活动,宗教和民族体育活动也应运而生。比如,傣族传统的体育运动就有赛龙舟、孔雀舞、浴水、斗鸡、丢包、赛马等等;维吾尔族传统的骑射、切里西、帕卜孜、打嘎儿、萨哈尔地等等;蒙古族的射箭、马术、套马等等,都是民族和宗教体育文化活动的代表。民俗体育活动成为了被赋予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的独特的艺术载体的同时,也接纳了宗教信仰与民族本身自带的强粘合性的特点,对人群的忠诚度有着极强的维护力,因而,加强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的融合对于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具备显而易见的可行性。

1.3、运动共性促进广度融合

民俗节典中涉及的绝大部分活动都属于体育运动的一部分,民俗体育在我国也是众多体育种类中最不容忽视的一种,与正规体育项目相比,很多民俗体育活动虽然没有那么多精细的规则玩法,但同样具有运动的共性,都作为一项旨在达到增强身体或者意志强健、增加娱乐性等目的运动而存在,都是民众自发形成的,都承载着社会的精神文明,且都具有极强的容纳性和适应性。不管是民俗体育节目还是一般体育活动,都对参与者的要求条件不高。一般来说,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并且都可以选择出适合自己年龄阶段的各项体育活动,可见不管是民俗体育还是一般体育运动,都具有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共性。这使民俗体育因这些共性而更和谐地融入全民健身计划中,也更容易被更多民众接受。

2、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2.1、民众健康状况

高速的经济发展使年轻人对物质要求的层次提高,现实生活压力慢慢增大,部分年轻人疲于应付经济需求,整天忙于工作赚钱而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锻炼。即便拥有娱乐时间,也大多用于室内健身或者用手机电脑进行网络娱乐,这对全民身体素质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全民健身理念的提出,让人们认识到运动的好处,意识到健身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加上民俗体育活动的具有普遍性的特点,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理念的推广融合发展应运而生。两者融合不仅丰富了运动的形式,还能随时随地的进行,有效避免了上班族没有时间参与体育运动的问题。因此,新时代推广全民健身,融合民俗体育应该得到重视。

2.2、民俗体育独特的社会效益

民俗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无论是在旧传统中,还是在新环境下,都能产生其独特的社会效益。与旧结合是传承,与新结合是发展。民俗体育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经济产业的发展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效益。我国有着丰富的民族资源,在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性、心理观念的影响下,形成了有差别的民族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活动各有特色,加之当今时代人们对于个性化的追求,成功推动了旅游业蓬勃发展,促进了地区经济转型,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有着巨大的贡献。除了经济效益,民俗体育活动还以一种亲身体验式活动的形式潜移默化地传播了民族文化。因而在新时代大环境下,加强民俗体育的发展,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2.3、民俗文化传承

文化因传承而具有历史积淀,也因传承而焕发新颜。民俗文化中蕴含着几千年劳动人民从古至今的智慧,传承民俗文化能使我们直观地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真切地感受到民族文化延续千年的信念所在。同时,民俗文化因其载体通常是乡村民俗活动,故而传承民俗文化也是一种振兴乡村发展的手段。民俗体育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何将这份历久弥新的体育文化完整地传承下去,对于新时代青年人来说是挑战也是必须接受的任务。因此,积极响应国家对于乡村振兴和民俗文化传承的号召,将民俗体育融合进全民健身计划中,在民俗文化传承过程中实现乡村振兴,既能扩大民俗体育的受众,更能增加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度,推动民俗体育走向国际,且这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源动力。因而,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的融合是十分必要的。

3、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阻碍

3.1、地域性导致跨区接受度低

地域性作为民俗体育最突出的特点,既为全民参与提供了便利性,也存在一些不利于融合全民健身的阻碍。由于民俗体育活动在各地区的受众群体不一样,活动形式差异明显,如,在蒙古地区的人们的民俗体育运动主要是射箭、套马,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地区的朝鲜族的民俗体育运动主要是足球、滑冰、打秋千,而分布在南方地区如广西、湖南等地的瑶族擅长射击、踩独木、放竹排等。不同地区的民俗活动往往只有当地人参与,这也就造成了本地化的民俗体育活动传播到其他地区以后,民众因为文化差异比较大而导致的参与度和接受度不高、认同感不强等问题,从而不利于全民范围的推广。

3.2、年轻人不愿传承,传承人缺失

年轻一辈不愿意接手传承是许多传统文化的共同弊端,对于民俗体育文化亦然。民俗体育文化中不乏有一些复杂的有技巧的细节活动,不容易被年轻人接纳,对年轻人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这对民俗体育的全民推广非常不利。尤其在大面积城镇化之后,民俗体育运动也随之出现了老龄化严重的问题,青年人大多迁往城市居住,对于传统大型体育活动接触越来越少,参与度越来越低,以至于传承民俗体育的大多是农村或小乡镇的中老年人,并且导致一些传统体育活动无人可继,更不用谈全民范围的推广。

3.3、宣传与推广工作不到位

在当今网络条件如此发达的时代,自媒体等传播手段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利用网络进行生活与交流。在这种环境下,不能利用好各种媒体条件,使民众尤其是对于更容易从网络多媒体中获得信息的中青年人及未成年儿童对于异地的体育活动不甚了解,导致宣传与推广工作不到位,从而不能激发全民开展民俗体育运动,逐渐成为民俗体育活动融入到全民健身的最大劣势因素。

4、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策略

4.1、加大民俗体育文化传播

针对民俗体育运动传播与宣传力度不够这个问题,社会各界都应关注并采取措施。相关部门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政府要加大民俗体育宣传力度,加强对民间运动项目的支持,加大扶持关于民俗体育项目的自主创业项目,发动全民学习特色民俗体育文化,使更多人了解到其他地区的民俗体育运动,才能吸引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群开展民俗运动,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同时,旅游业中也应该加强民俗体育体验项目,通过旅游者的亲身体验参与,激发游客对于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民俗体育内涵以及运动的兴趣,从而使每个游客都成为民俗体育运动的传播者,为民俗体育的传播和推广创造便捷路径。比如,蒙古族可以着重宣传篝火晚会,并在旅游项目中加入此项目,吸引游客参与,游客和当地人一起围着篝火跳舞,不仅有利于蒙古游牧文化的宣传,也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使游客无形中成为蒙古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者。

4.2、分点分区着重发展

现实中存在一些异地开展效益差、只能就地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或者一些带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俗体育活动,还有一些民俗体育活动,如果将其按原样照搬到其他地区开展,要在时间空间上需要有巨大的投资,但也不能保证结果是否尽如人意,因此会有极大的风险,得不偿失。对于上述这类民俗体育活动,可以采取就地弘扬发展与保护的策略。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氛围与活动场地,吸引更多当地人的参与,如,在一些藏族因物种的独特性只能在西藏地区开展的赛牦牛、云贵地区的布依族独特的斗牛等,都应该在本地大力推广,政府部门可以为此设置民俗体育特色展示区、发展区,分点划区着重发展地域特色民俗体育,实现本土全民化健身。

4.3、加强民俗体育设施完善

民俗体育不像一般体育项目,对于硬件的要求不算高,但也不容忽视。一般体育活动对运动场地、运动工具及设施的要求往往是一整套的条件,且都有着规范化标准,如,篮球、网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需要规范的篮球场地、球和球拍,游泳跳水等需要有合格的泳池及泳衣,滑雪溜冰等不仅要有场地,还需要有专门的滑雪服和溜冰鞋等等。而民俗体育项目对于配套的体育设施要求比较低,且大多数私密性不强,具有公共性的特点,有些设备设施甚至不归个人所有,属于集体公共财产。加之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民俗体育配置的资金投入不足,使得民俗体育设施配置往往被忽视。比如,舞龙舞狮的服饰和道具、赛龙舟的龙舟与大鼓、扭秧歌的锣鼓唢呐等,往往因为公用的特点即便破旧也得不到更新,对于民俗体育活动的传承精准度有所影响。因而,要想促进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的融合,加强民俗体育设施及时更新配备是十分有必要的。

4.4、与学校体育融合,促进民俗体育年轻化

针对民俗体育传承渐渐趋于老龄化的问题,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与教育部门的配合,在中小学内开放开展民俗体育专门课题活动,引进专业民俗体育人才,设置专门的民俗体育课程,从年轻的孩子们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全民健身的推广困难,加强对民俗体育文化和技能的年轻化培养,使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参与到民俗体育运动的发扬与继承中去,为民俗体育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从根源处扩大传承人以及传承群体的数量,使民俗体育的影响力逐步扩大,最终逐步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

4.5、培养民俗体育专业型人才

随着民俗体育传承人群数量逐渐减少,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技能与知识的民俗体育专业型人才也成为发展全民开展民俗体育运动的重点。对此,政府可以开放民俗体育民间组织的建立途径,促进群众自发性民间组织的建立,通过这些民间组织,使专业人才可以聚集起来,通过便利的交流与沟通,加深对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同时可以适当开放民间组织开展盈利性或公益性的培训课程,通过专业人士与感兴趣的学生点对点式教学,拓宽民众参与度,扩大传承人群的数量。通过这种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逐步实现更大范围的群众参与到民俗体育运动项目中来,不仅解决了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危机,也符合全民健身的需求,为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4.6、支持民俗体育多样化活动开展

发展民俗体育需要有形式多样的民俗体育活动的支撑,可以通过多开展一些观赏性和参与性并重的赛事活动,提升全民健身的参与度。政府可以通过放宽群众活动审批等适当的政权简化或者有侧重性的资金补助的方式,激励群众或者民间组织自行举办民俗体育活动比赛,激发群众参与体育赛事活动的热情,让群众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既得到参与比赛的荣誉感和刺激感,也能获得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比如,对于舞龙舞狮等节目进行社区化训练,并可以在社区开展舞龙舞狮比赛,邀请专业人士现场指导并点评,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还可以开展空竹花式比赛、踢毽子大赛、拔河比赛等,开放全年龄段人群参与,设置不同年龄阶段的项目和规则,促进全民参与健身。

5、结束语

全民健身是一项有利于加强国民整体身体素质的有效战略方针,民俗体育项目是中华千年悠悠体育历史中凝练出的精华所在,将全民健身观念与民俗体育运动发展进行合理融合,是新与旧碰撞出的火花,是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是建立民众文化自信的要求,是新时代健康观念发展的要求,也是传承传统民俗文化的要求。无论是从可行性分析还是必要性分析,两者都具备融合发展的条件,因而,在制定两者融合发展计划战略方针时,要着重关注融合发展的阻力因素,有针对性地克服各项阻碍,采取灵活多变、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策略,对民俗体育运动项目和全民参与健身活动的融合式发展扫清障碍,实现两者的互利共赢,为我国成为世界体育大国提供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体育运动
基于民俗文化视角下的潮汕旅游资源开发
体育运动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漫画民俗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