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梅 刘百军
吉林省辉南县畜牧总站,吉林辉南 135100
奶牛冬痢亦被称为奶牛黑痢或血痢,是冬季牛群常见的一种地方性、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严重的腹泻或血痢为主要特征。其中,以泌乳牛的症状较重,尤其是高产奶牛,而犊牛及小于1 周岁的奶牛较少感染。牧场暴发冬痢时,2~3 d 就可以迅速感染50%~100%的牛群。该病发病率高,但死亡率较低。大多数病牛会在数天内自行康复,一般病程为3~14 d。病牛的泌乳量显著下降,据不完全统计,奶牛的产奶量可降低30%~50%,甚至会更高。如果控制腹泻,泌乳量则会较快增加。但由于奶牛冬痢造成了小肠和大肠的消化道组织病理损害,因而营养的消化和吸收在以后的时期内将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整个牛群在康复后的泌乳量要比发病前降低10%左右。
对于奶牛冬痢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奶牛冬痢的主要致病原是空弯肠杆菌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也可能是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作用的结果。空肠弯曲杆菌血清型众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其分为56 或者60 个血清型,可产生细胞毒素、内毒素、细胞紧张性肠毒素以及细胞致死性膨胀毒素等多种毒素对机体造成损伤[1],该病原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较差,高温、消毒制剂以及日光照射等均可将其杀灭。冠状病毒可在pH 值为3~8 的环境中存活,轮状病毒可在pH 3.5~10 的环境下稳定生存,均可定植在奶牛的肠道中,同样对高温、消毒制剂等敏感,蒸气也可令其失活。上述3 种病原均可在低温环境中生存,为其在冬季的传播提供了可能。
任何年龄段的奶牛均可发病,但以2~6 周龄的成年牛的病情较重,犊牛的发病率最低,并且在寒冷的冬季和气候突降的时期发生率较高,病程一般为7~15 d。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性传染,病牛通过粪便排菌,易感牛采食了被病原污染的饲料、饮水即感染发病;粪便污染物清理不及时,牛舍和运动场环境污染严重,兽医治疗中交叉感染、气候突变和管理不良也可诱发此病[2]。
该病潜伏期短、传播快、发病率高,一般感染后3 d 会暴发,发病迅速,一夜之间可使牛群中20%的牛发生腹泻,2~3 d 内可波及80%~90%的牛。个别牛只通常情况下1~5 d 粪便会恢复正常,但奶产量恢复需要几周甚至更长时间,感染过的牛群可能具有1~3年免疫力。有报道称,约1/3 感染了冬痢牛群的牧场后期会暴发犊牛腹泻[3]。
奶牛养殖场的消毒卫生工作不到位,可导致空肠弯曲杆菌、冠状病毒等病原菌大量传播,奶牛直接接触这些病原微生物后即可发病。其次,冬季天气寒冷,突然的冷应激、饲粮搭配不当,突然改变日粮或者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等均可能导致奶牛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使得奶牛自身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多种疾病。另外,在冬季寒冷时仍给奶牛喝冷水,也会导致奶牛的胃肠道问题。
根据奶牛的发病时期以及病情程度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不同。潜伏期内的奶牛,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各项身体指标、采食量和产奶量基本正常。在发病前1~2 d 患牛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升高到39.4~40.5 ℃,有50%~80%的病牛粪便中伴有鲜红的血液和血凝块,体温、呼吸、脉搏、食欲和饮水都接近正常,牛群出现突发性的水样腹泻,棕色稀便,有腥臭味,常呈喷射状排出并迅速波及全群。患牛的瘤胃和肠道蠕动增强,产奶量也开始下降。少数严重病例(5%~10%)精神沉郁,腹围缩小,体躯发冷、采食减少甚至废绝,腹部蜷缩,衰弱,伴有咳嗽和心跳加快的情况,粪便中含有黏液和血液,不能站立,泌乳牛产奶量明显下降。通常情况下患牛不会发生死亡,仅会影响其产奶量,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产奶量可能下降10%~90%,但若患牛继发了肺炎或者关节炎等疾病,则可能增加其死亡的概率。多数患牛可恢复健康,产奶量也可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但奶牛的胎次会受到该病影响。犊牛感染本病的概率很低,即使患病也可很快恢复。
剖检病死牛,可见其小肠出现明显病变,肠壁变薄,有大量的淤血。直肠的黏膜变厚,且在肠壁上有大量的灰白色病灶以及溃疡灶,肠内容物呈现褐色,气味恶臭。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肿大,盲肠出现严重的胀气,其他脏器无明显病变。
本病要与沙门氏菌病、食源性胃肠炎、病毒性腹泻以及球虫病等疾病相区别,特别注意粪便中有无血液、血液的新鲜程度及全身症状等情况[4]。
1)与沙门氏菌病的区别:多发于10~40日龄的犊牛,粪便中虽可见血液,但多呈急性、发热及败血病,死亡率较高,成年牛通常呈隐性感染,无明显的临床表现。
2)与食源性胃肠炎的区别:虽有腹泻,但含有较少血液,而且有食入腐败变质饲料的病史。
3)与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区别:病毒性腹泻主要发生于6~18 个月的奶牛,患牛有高热症状,白细胞总数减少,并发生鼻镜、口腔,舌、食道、前胃、皱胃和趾间损害,怀孕母牛可能出现流产。
SPX-250B智能型生化培养箱(上海琅玕实验设备有限公司);JJ-CJ-1FD超净工作台(吴江市净化设备总厂);LDZX-50FB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FA2004B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4)与球虫病的区别:球虫病多发生于2 周龄内的奶牛,成年牛感染后多呈隐性,主要发生于6~9月天气炎热的季节,在患牛的粪便中可见到大量的虫卵。
根据患病奶牛的临床表现和剖检病变,可对该病做出初步的诊断,但要确诊还应通过实验室进一步诊断。
采集发病初期患牛的直肠粪便,取少量制备成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有细长弯曲、呈S 型或者O 型的革兰氏阴性菌,则可确诊为空肠弯曲杆菌感染。
将采集的粪便接种于Skirrow 琼脂培养基,并将其置于42 ℃的厌氧环境中,培养48 h,若出现了光滑湿润的半透明状、边缘不规则、有光泽,并且呈划线状生长的菌落则可确诊为空肠弯曲杆菌感染。
将从病料中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生化试验,发现过氧化氢酶和氧化酶试验结果为阳性,其余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并且该病菌不能液化明胶。
采用PCR 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冠状病毒、空肠弯曲杆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并且这种检测方法敏感性非常高,操作简便,是当前实验室检测病原常用的方法。
将分离培养后的病原菌,按照20 亿/mL 的剂量灌服给2 头健康的犊牛,另外2 头则灌服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2 d 后可见犊牛发病,有水样带血恶臭的粪便排出,而灌服生理盐水的犊牛无症状表现。
作为一种病程复杂、危害大、感染率高、牛群暴发性强的高度传染性疾病,需要建立立体预防管控体系。
“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冬痢易发的季节要加强消毒,管控人员、牛只和车辆是关键,带病菌的牛只、牧场到访人员的鞋底和车辆的轮胎都是消毒的重点。
禁止牛只的相互调动;禁止外来人员进入牧场;场内工作人员应减少与其他牧场工作人员接触和交流;淘汰牛车辆及其他外来车辆禁止进入场;饲料车及奶车入场必须严格消毒,以防病原微生物被带入场中。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在养殖过程中饲养人员应格外注意饲料以及饮水的质量安全,防止奶牛采食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饲料、饮水。对于牛舍卧床、粪道、新鲜的堆粪场等使用1%氢氧化钠溶液或2%有效氯制剂消毒。消毒液使用量:水泥地面100 mL/m2,泥地地面300 mL/m2。对于患病的牛只应尽早发现,及时隔离治疗,并对其活动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以防造成养殖场内更大规模的感染。
增强奶牛机体抵抗力,每年11月下旬到第2年3月底,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性添加剂:每头泌乳牛每天添加3.4 g 有机硒、7.4 g 有机铬。当养殖场内出现疑似病例时,可在牛群的饲料中添加环丙沙星和氟哌酸等药物进行紧急预防,药物剂量按照20~25 g/(次·头),2 次/d,连续饲喂3 d,并做好牛群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及早治疗。
1)合理搭配日粮并保持日粮结构稳定,避免饲料原料和配方的大幅调整。2)禁止饲喂冰冻、发霉变质饲料。3)增加卧床垫料厚度,提高奶牛舒适度。4)加强防寒保暖工作,缓解冷应激。5)冬季尽量为牛群提供温水,降低对胃肠道的刺激。
1)饮水中添加1‰高锰酸钾;配合磺胺脒、碳酸氢钠各50 g,粉碎后混合于300~500 mL 温水中每天1 次;或克辽林30~60 g,加温水300 mL,每天1次灌服。
2)采食状况不佳,体弱的病牛可以使用促反刍液500 mL、复方氯化钠1 000 mL、维生素C 100 mL、维生素B 150 mL、10%葡萄糖500 mL 一次静脉滴注。
3)出血严重并伴有脱水病牛,可用糖盐水1 500 mL、10%葡萄糖1 000 mL、盐水500 mL、维生素C 100 mL、维生素B 150 mL、止血敏30 mL一次静脉滴注。
1)准备牛舍,隔离发病牛只,并通知其他邻近牧场,做好封场防疫工作。
2)泌乳牛群添加缓解症状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并根据采食状况及时调整好饲料投喂量,减少经济损失。
3)隔离牛舍清粪车不得与正常牛舍清粪车交叉使用,且对粪车彻底消毒。
4)疾病流行期间,人员不应相互串牛舍。
奶牛冬痢是奶牛养殖中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呈地方性流行,传播速度较快,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的特点,奶牛感染发病后主要影响其产奶量,对规模化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大多由空肠弯曲杆菌和冠状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与当地的气候、牛舍的温湿度以及饲养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饲养人员在日常养殖中应格外注意,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率。此外,空肠弯曲杆菌属于人畜共患的致病菌,应注意肉类和乳制品的安全卫生,避免造成人类感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