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猛 杨仕宁 曾庆益 程永胜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农业农村局,贵州六盘水 553400
草食动物的肉产品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健康食品,深受人们喜爱。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人们对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畜禽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发展草食畜牧产业前景光明。
六枝特区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东部,地处东经105°08′~105°43′,北纬26°29′~26°33′,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宜人,雨热同季,最高气温34.5 ℃,最低气温-5.5 ℃,全年平均气温14.5 ℃,年均日照1 252.4 h,年降雨量1 476.4 mm,无霜期294 d,“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区国土面积1 792.1 km2,总耕地面积6.74 万hm2,占全区总面积的37.6%。其中耕地2.424 万hm2,草山草坡2.82 万h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高谷深,河流众多。海拔最高点2 100.3 m,最低点609 m,平均海拔1 420 m,适合各种牧草生长。
2020年全区牛存栏9.48 万头,羊存栏4.67 万只,马存栏1.32 万匹。出栏牛3.33 万头,出栏羊3.89 万只,出栏马0.453 万匹,畜牧业产值18.41 亿元,同比增长8.64%。全区共建有牛冻精输配点26个,每年输配能繁母牛1.5 万头,改良面覆盖全区能繁母牛的48%以上,每年可产优质杂交牛1.2 万头。牛存栏50 头以上的养殖场50 个,存栏牛200 头以上的养殖场5 个,存栏羊100 只以上的养殖场(户)56 个。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的企业(合作社)4 家,其中养牛企业3 家,养羊合作社1 家。
近几年来,六枝特区相继实施了优质肉牛基地建设项目、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肉牛标准化示范创建项目、山地生态畜牧业县肉牛产业项目和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等项目。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草食畜牧业基础得以进一步夯实,但是整体生产水平不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不够明显,不够突出。规模小、产业链短、品牌弱仍然是本区草食畜牧业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一是牧草种植和草料收贮量难以形成规模。地形破碎,耕地高低不平,牧草种植和收割不能实现机械化作业,加上气候潮湿,牧草丰产期雨水较多导致青贮饲料收贮及干草制作受限制,饲草有效利用率不高。二是种草养畜理念尚未形成。由于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不合理,仍以种粮为主。三是饲养管理科技含量不高。全区的养殖场(户)及专业合作社仍是分散养殖,单个经营、单打独斗的格局,总体饲养水平低,管理粗放。四是养殖环境卫生差。不重视粪污处理,粪污处理设施不完善,养殖场脏、乱、差现象严重。五是养殖企业(合作社)后发动力不足。缺乏真正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产品精深加工链条短,产品增值空间小,市场竞争力弱、占有率低。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畜牧业富民为原则,充分合理利用各种强农、惠农政策,抓住关心贵州山区发展的机遇,按照“稳定生猪,适度发展家禽,大力发展牛羊”的指导思想,依靠科技,突出品种改良,突出特色,转变养殖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规范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和草地改良工程,着力扩大能繁母畜基数,做大存量,提高单体产犊(羔)力,提高单体产肉率,做强增量。创建自繁自养体系,实现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1)遵循人口、资源、生态相协调原则。不搞集中工厂化、集约化大规模的“大军团”生产经营方式,必须客观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的生态型草食畜牧业。
2)遵循草随畜走,草畜配套原则。草是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根本,是基础也是关键。不解决草料问题,就谈不上发展草食畜牧业。只有立足自身资源,坚持以草定畜,以畜管草、草畜平衡,推动草食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遵循品种良种化原则。品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品种因素占养殖效益30%左右。只有品种良种化,品种改良工作走科学和全面普级之路,地方品种合理保护性开发利用,才能全面提升、提高养殖效益。
4)遵循管理科学化原则。饲养管理因素占养殖效益的60%以上。良种必须良法,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良种优势。提倡良种配良法,促进养殖业提质增效。
5)遵循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原则。疾病风险占养殖效益的10%左右。疾病风险是养殖环节不得不注重的问题,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科学、合理、严密的免疫程序和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降低疾病风险。同时,加大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投入,建立健全粪污处理无害化,促进养殖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无工业污染的生态条件,是六枝特区优势,发展生态草食畜牧业,树立生态牧业理念,打生态品牌是六枝特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和出路。树立“你无我有,你有我优我特”的理念创建品牌。申报产业基金4.5 亿元,以辖区内岩脚镇、木岗镇、牛场乡等为中心建立六枝特区肉牛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建养殖、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牛肉体验店(馆)等一整套全产业链条。重点打造“凉都红牛”系列产品品牌。
以农户饲养和家庭农场养殖为基础,以“大场带小场”发展方式导引专业养殖大户建立养殖小区饲养能繁母畜,抓养殖前端,负责幼畜及架子畜生产。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商品畜育肥场,抓养殖后端,负责商品畜的育肥上市及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开发,延长产业链,创建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利用1.5 亿元产业基金,2年内发展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增能繁母牛养殖30 000 头以上,建养殖量5 000 头集中育肥场5 个。
引导企业(合作社)建立自己的品种改良技术团队,为农户的牲畜品改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保障牲畜品种质量。继续加大西门塔尔牛品改点的提质增效建设,新增品改点15 个,进一步扩大良种覆盖面。
培育市场主体,一是营造良好氛围,实施“请进来”战略。引进一批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和营销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参与本区肉牛产业发展,补齐短板,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自力更生,培育“自己人”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重视本地经营主体培育,分类指导支持本地企业发展壮大,鼓励支持地方各种所有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肉牛产业。通过申报项目和扩大招商引资等多渠道吸纳社会各种资金加入支持发展产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申报实施粮改饲项目,推动种草养畜工程向纵深发展,夯实饲草饲料基础,发展牧草种植及草产品加工企业2 个。
摒弃“就项目而项目”的狭隘观点。树立以项目为载体,以科技为动力,充分考虑项目实施后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重视项目实施后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资金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待项目完成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后才兑现补助资金,提高保持力,达到扶持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片的目的。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扶持政策和保险政策。坚持扶持已有的养殖大户和示范场,使其规模和标准化得以进一步提升。畜牧业发展最根本最基础的是能繁母畜,能繁母畜存栏量决定产业的发展程度。扩大能繁母畜的存栏量,最有效可行的方法是制定扶持政策,利用政策实施能繁母畜补贴工程。出台政策对草食能繁母畜饲养进行补贴,对饲养能繁牛一次性补贴2 000 元/头,母羊一次性补贴500 元/只,对当年新生牛犊(羊羔)等进行一次性补贴,每头牛犊补贴1 000 元,每只羊羔补贴100 元,以此刺激能繁母畜饲养积极性,增加基础母畜存量,扩大新生幼畜增量,夯实产业基础。加强与保险部门合作,扩大参保种类,提高投保理赔额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最可靠保障。
总之,六枝特区实际情况,决定了本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只能抓住“生态”的品牌,走特色之路,因地制宜,发展“小群体,大规模对接大市场”的生产发展模式。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坚持自繁自养,引导小群体发展能繁母畜养殖,抓扩繁增量。培育和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品牌打造,延长产业链,重点抓销售及产品开发,开辟多种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真正促进本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本区肉牛产业向友好型、可持续、绿色健康方向发展,助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