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强,刘 慧
(威海职业学院,山东 威海 264210)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凸显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大现实作用,为高校思政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因地制宜地利用好地方特色红色资源、发扬好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成为高校思政课的政治使命和历史担当。
威海及胶东地区拥有以天福山起义、胶东育儿所等为代表的革命史,以先进模范人物郭永怀、沈秀芹等为代表的建设史,以威高集团、金猴集团为代表的改革开放史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几乎囊括了我国近、现代史的所有红色基因传承元素,这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起始和发轫地之一,是进行传统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威海是红色胶东核心地区,红色胶东波澜壮阔的历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初心和使命的缩影,包含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具有极高的教育意义和时代价值。
近年来,威海市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红色威海建设。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被中组部列入《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开创了“红色胶东”品牌建设的先河。全面启动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并整理利用,建立了五项重点工程。包括:集中建立一个红色资源数据库、设计开发一个红色基因图谱程序、编辑好一套红色文化书籍、策划用好一个新媒体宣传品牌、精心讲好一百个红色故事。这项重大工程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注入了鲜活的“威海元素”。在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红色旅游等方面发挥了整合效应和一体化作用,提升了威海历史文化内涵和影响力,也为威海及胶东红色历史文化及红色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和传承奠定了基础。
红色胶东文化是包括威海在内的胶东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新革命、经济建设和改革创新的缩影和核心价值观。红色胶东基因蕴含着厚重的胶东历史文化,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和优良的革命传统,并注入了胶东人民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淳朴民风和文化特质。胶东人民体现出的红色胶东基因与沂蒙精神同质共荣,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等在内的伟大精神共同组成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弘扬胶东红色文化精神,传承胶东红色基因,需要不断提炼和丰富这一精神和基因蕴含着的红色内涵和实质。梳理红色胶东的历史脉络和发展历程,分析胶东红色文化精神形成的背景和原因,借鉴吸收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和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的研究成果,胶东红色文化精神和基因的内涵概括为:忠诚坚定、爱国爱党,不畏艰难、勇于牺牲, 发愤图强、敢为人先,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忠诚坚定、爱国爱党”是胶东红色基因的内在本质灵魂;“不畏艰难、勇于牺牲”是胶东红色基因的内在意志;“发愤图强、敢为人先”体现的是胶东红色基因的鲜明特征;“胸怀大局、无私奉献”是胶东红色基因的核心品格。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是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精神纽带。将革命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课程建设的需要,也是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爱国情怀的需要。
高校思政课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要阵地、重要渠道、重要平台,思政课教学内容与传承红色基因的内涵一致。目前,部分大学生对革命传统文化认知欠缺,对红色基因情感认知淡薄,对爱国主义观念不强,同时互联网上的有关革命历史人物和事迹描写与真相存在有一些偏差、演义,因此,非常需要思政课发挥正本溯源的作用。让大学生领会红色基因的精髓实质,丰富理论内容和时代内涵,拓展红色基因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也让红色基因得以广泛传播,使红色基因更好地融入大学生的价值观中,切实增强文化认同和自信,潜移默化地将红色基因浸润到大学生血脉、根植于灵魂深处。
红色基因也为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提供丰富而优质的教学资源。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保持着高度契合,将红色基因充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为思政课提供了各类的教学场所和素材。红色文化包含着革命精神,红色基因包含着革命历史和红色记忆,展示出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信息量。红色基因中所蕴含的红色历史、革命精神、英雄事迹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丰富而优质的鲜活素材,不断丰富着高校思政教育的资源库。
思政课教师要自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政课,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红色基因传承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教学知识点与红色基因所蕴含的有关革命事迹、英雄人物等进行有机整合,激发出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使得课堂教学活动生动起来。高校思政课教师充分把地方红色基因所包含的红色元素作为知识点来讲授,将革命前辈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是革命精神传承的需要,更是丰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相融合,牢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无数老一辈革命先烈在条件恶劣、环境艰苦的长征路上浴血奋战、奋勇杀敌,支撑着他们走向胜利的关键因素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革命者因为相信而看见。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赓续和传承红色基因,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深刻体会当今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崇高理想和信念,消除西方不良思潮的渗透和影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矢志奋斗。
红色基因能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方向和价值实现。红色基因所呈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对党忠诚”“家国情怀”“一心为公”等优秀价值品格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所追求的育人价值目标相互吻合、高度统一。因此,在高校思政课中对红色基因的价值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精神,为大学生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正确的价值导向,这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需要。润物细无声地将红色基因入耳入眼入脑入心,化普通为卓越,化思想为力量,变感动为行动。
威海及胶东红色基因有机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课教学是新时代传承革命精神和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增强育人成效的重大措施,也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精神动力和生动感人素材。
红色基因的革命传统文化距今已有一定的时空距离,课堂教学不能只是讲授历史知识,一定要结合当地红色资源和当下时代特点挖掘红色基因的新价值和新内涵,增强教与学的融合性和时代性。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结合当地红色资源特点,挖掘红色基因中的新价值和新内涵,梳理思政课程中与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之间的关联性及结合点,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引导、探究问题、研讨交流、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堂,改变思政课内容古板、教法枯燥的现状,从而更好地贴近学生,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同时组织思政课教师编写红色讲稿、开发红色课件、打造金牌课程、开展红色文化专题讲座和“课前五分钟”党史进课堂等,形成了有特色的红色育人教学新模式。例如,学院紧紧围绕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加快以效果为导向、以赓续红色基因为目标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步伐,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进行专题式、讲座式教学,打造系列思政金课,形成威职特色的思政课课程体系,提高思政课堂的抬头率、点头率、参与率、回应率,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再如:“真理的味道有点甜——从《共产党宣言》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开国领袖的家国情怀——带你走近毛泽东”“点燃心中的那团火——‘两弹一星’精神”“从香港问题看一国两制”“共建生态文明 共享美丽中国” 等专题讲座,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把思政课堂打造成 “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的思政报告厅。
依托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发挥学院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优势,申报并成功入选首批“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有效解决了思政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多描述、少现场”的问题,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品牌+”的理念,不断放大“溢出效应”, 又获批山东省教育系统党性教育基地、山东电大系统党性教育基地、山东省中小学研学等基地,承接全国23个省市涵盖各行业各层次(含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政培训项目130余项,培训人数近3万人次,打造了红色教育培训的金字招牌。其中,思政课教师将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红色资源有效纳入山东省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实践教学和送教下乡活动内容,组织威海基层干部现场教学3000余人次。通过多年运营和广大学员普遍反映,基地具有教育资源独特、教育主题重大、教育体系完善、教育对象广泛等特点,承载力和说服力很强,能够通过鲜活的史实和现场的讲解,在给人感慨和感动之余,达到感悟的效果。
校园文化建设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途径和有力载体,是高校思政课的第二课堂。思政课教师挖掘红色基因,将其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先进文化融入校风、学风和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中,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大学生内心和思想深处产生影响和文化熏陶。线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建设了“一场一馆加一路”,打造了首个全国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广场——海天思政广场;在图书馆内建设了红色记忆馆和百年党史长廊;将校园环路的几百个灯箱全部更换为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和红色精神文化的标语,起到环境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思政课教师将思政课堂搬到“一场一馆加一路”,教师变导游,理论讲解、案例教学与现场感知相结合,学生边听边走边看边思,触摸历史的温度上升为理论的高度。线上进行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宣传利用,思政课教师组建团队在智慧树平台上,推出高职公选课“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线开放课程,累计20所学校1.13万人次选课。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精神结晶,是学好用好党的创新理论,是赓续红色血脉的创新课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网上注册,自主学习并获得学分,增强红色历史文化和基因认同,传承红色基因,矢志不渝永向党,自觉争做新时代新征程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借鉴吸收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和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的研究成果,结合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对威海及胶东红色历史文化及红色基因进一步研究和传承。利用学生专业性的不同特点,拓展教学方式。思政课教师将胶东红色文化精神形成过程中的历史故事、鲜活形象展现在思政课的课堂上,并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到威海老革命根据地采风,开展红色景点解说、红色旅游线路设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开展红色乳娘话剧、红色交通站小品编排;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举办“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短视频大赛等,使之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效互动和互补。梳理红色电影中的胶东题材和胶东英雄人物,利用大学生上晚自习的时间,在学术报告厅播放《天福山起义》《迎春花》《长津湖》等影视作品,组织学生写观后感并评奖,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革命传统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学院还组建了全国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培训联盟,成立了研讲团,目前联合了22省市24所高职院校,携手共同打造“云思政 红课堂”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结合胶东红色资源带领全体师生一起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那些燃情岁月,共同为全国大中小学联手献上了思想盛宴,受益人群达10万余人次,被光明网、人民网、新华网等重要媒体转发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学院把思政“小课堂”融入实践“大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思政课延伸拓展并真正活起来、动起来。组织实施思政育人工程“匠心筑梦”,构建的思政育人工程包含思政教学点26个,重点打造思政教育传承品牌“红色家书”“最美威海职业学院人”等,丰富立德树人的活动阵地,构建了课堂之外的学生成长空间。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根据主题需要充分利用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红色胶东展馆、马石山烈士纪念馆、胶东乳娘纪念馆、雷神庙战斗纪念馆等十几个思政课教学基地,分期分批由思政课教师带队组织新生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引导学生将红色基因根植心中,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学院将胶东红色基因教育融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发动和组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周末等课外时间前往昆嵛山脚下的无染寺景区和文登区界石镇梧桐庵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踏寻昆嵛山红军坚持游击战的足迹,走进“昆嵛山红军纪念馆”,倾听“一一·四”暴动的故事,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红色教育。同时,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在革命老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对胶东革命精神的切身感受和红色基因的传承,也提升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通过红色基因传承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威职思政课教师主讲的《永怀不忘 民族脊梁——两弹一星烈士郭永怀》入选全国高职院校百名名师讲党史课程;《读懂红色基因里的红色密码》等在中共威海市委教育工委关于“我来讲党课”活动中,获得优质党课作品;研究论文入选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红色记忆 历史回响”红色胶东研讨会优秀作品集》;组织开展的“威海职业学院学子心向党”“我为群众办实事”“青年学子三下乡”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有130名学子被授予市级以上“优秀志愿者”称号。威职近几年在校生参加“青马工程”和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数逐年增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已经成为威职学子的时代强音和人生追求。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支持下,威海职业学院发起并联合百所高职院校举办了全国高职院校“百城百校百万师生喜迎建党100周年”红歌接力活动,该活动拥有全国数百所高职高专院校的积极参与,并推出“青春之声”官方抖音号,共收到157件作品,拥有102.6万粉丝,350.8万点赞人数。
“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传承与发扬红色基因能够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关键作用,高校需要延续好、传承好、发扬好红色基因,坚持用红色基因涵养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情怀,激发信仰力量,汇聚前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