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菁
(西北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也就没有今日中国的繁荣富强。站在党和人民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迈进的关键时刻,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执政党建设,深刻分析“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及其相关问题,既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向9500多万名党员发出的进军号令,又是我们党自身面临的重大课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对“中国共产党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干了什么”“中国共产党怎样干得更好”三个现实问题的回答,能为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供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和根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这一问题强调了党的自我定位,关系到执政党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前提。从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特质出发思考“中国共产党是什么”的答案,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理论依据。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和“人民”二字紧密联系在一起。人民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政党领导的全部斗争运动,都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1031,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党一百年来始终坚持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重申:“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4],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理想信念,是所有共产党人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所在。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奋斗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5]74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属性,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及唯物史观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强调,很好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这一命题。“中国共产党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就是风雨来临时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一个始终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政党;是一个从来不思考自己利害得失,也从来不去代表任何特殊利益集团、任何特权阶层,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是一个在任何时候都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是一个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自始至终致力于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永恒不变的初心使命以及始终如一的性质宗旨,共同决定了这个执政党永远值得全体中国人民信赖和拥护,这些品质精神都成为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6]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作为我们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放眼当今中国,没有任何可以高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力量以及其他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一百年来,党带领人民历经磨难,英勇向前,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充分证明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干好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几代人的坚守努力之下,历经百年风雨,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党员数量稳步增长,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日趋凸显,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国内舞台的作用不断提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党成立时只有五十多名党员,今天已成为拥有九千五百多万名党员、领导着十四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4]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深刻证明了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凝聚十四亿人民,团结五十六个民族,实现“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中国共产党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执政党,就是中华民族革命、建设、改革的中流砥柱,就是经历了百年风华却依然恰似少年、生机旺盛的执政党,就是一个意气风发、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下一个辉煌百年的执政党。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蓝图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就是那个能够带领全体人民奋力实现几代中国人伟大理想的强有力组织;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引领世界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历史事实和中国共产党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世界担当为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现实支撑。
中国共产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3]1093。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能使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面目焕然一新。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共产党宣言》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1],始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真理思想的中国化、具体化、时代化、大众化,开辟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范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鲜明具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于指导解决中国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成就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带领各族人民成功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而且能成功进行伟大而深刻的自我革命。习近平同志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中,中国人民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敢于动真格,直接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纠纷,直接向积存多年的疑难杂症直接开刀,不断扫清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显示了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在这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怕困难、坚定信心、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永远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坚决扫除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不断提升共产党自身的凝聚力、创造力以及战斗力。
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7]。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能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的理论,始终强调把马克思主义与自身的实际相结合,坚持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导自身,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既能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又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的党;是一个既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又有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的党;是一个勇敢扛起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且用实践不断验证“马克思主义行”的政党。无产阶级政党的政党学说和优良品质为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可靠保证。
对“中国共产党是什么”问题的回答,诠释了一个百年大党的赤子情怀,彰显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实质,体现了一个社会主义政党的强大生命力,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总结自成立以来干了什么是衡量评价一个政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决定一个执政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核心主题就在于全面总结党百年来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干了什么”,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有力的现实依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归纳了不同时期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和实践经历,总结得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4]。这一百年,中华民族先后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4],中华民族一步步站起来、富起来,并且不断强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向全世界郑重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8]回首百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绘就了中华大地最动人的画卷,书写了中华民族最恢宏的史诗。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守正创新,在各种斗争中坚定不移、奋勇向前,带领中华儿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不可逆转地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英勇迈进。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站在当前背景下,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十三个方面,总结党和国家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增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对党的认同,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伟大复兴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和决心。十三个成就前两方面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政党的勇气和魄力,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项事业中的领导地位,表明了加强党的领导的信心和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优良传统。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建党以来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教训,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一致,增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1981年,党的第十一届六中全会再次通过一项历史决议,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在重大历史节点,统一了全党意志,对推进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集体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所积累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4]的十大历史经验。这十个方面系统完整、相互贯通,始于坚持党的领导,终于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与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相互呼应,重申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必要性,深刻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力量源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理论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必须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一百年的伟大历程和十八大以来的辉煌成就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潮流中不断书写出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实践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现实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4],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干得更好”这一历史命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入研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为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方向引领。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亮点之一就是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4]。“两个确立”体现了全党全军以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既指明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方向,也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党的领导是方向性问题,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5]85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基础上,立足于时代发展,总结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4],深化了对指导思想的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进行艰辛理论探索的成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新创造的智慧结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4]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的基础上,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新增了“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4],将“八个明确”发展为“十个明确”,重申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伟大自我革命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的历史责任和担当。“十个明确”规定了党的领导的方向内容,提供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发展图谱。用“十个明确”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
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3]1094。此后,“三大作风建设”就成为中国人民百战百胜的有力武器。中国共产党每一步的发展、每一次的进步,都是在同违反“三大作风”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中取得的。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把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发扬起来,坚持下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9]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一刻也不脱离人民群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的优良传统和显著标志。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8]一路走来,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新征程上,我们要牢记经验教训,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站稳人民立场,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共产党干得更好”的关键所在。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站稳人民立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把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紧密结合起来,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把握好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站稳人民立场,要求我们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做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人的发展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下大力气解决现实中依然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实际问题,始终做到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站稳人民立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断深入群众之中,倾听人民呼声,接受人民监督,向人民负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执政党,必须要有战略思维能力,要能够做到面对成绩不骄傲自满,面向未来保持战略清醒。经过几代中国人的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8]行百里者半九十,离成功越近越需要提高警惕,强化风险意识。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分析了形势环境变化之快和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考验,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敲响警钟的同时也提出了应对之策。
强化忧患意识、提高战略思维首先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关系,认清国际变化对国内发展的影响。当前,国际格局正在进行着深刻的调整和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国际间力量的对比调整在加速进行。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更加突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等问题严重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恐怖主义、民粹主义、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都要求百年大党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做到内外兼顾、整体运筹,把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进步联系起来,把中国的利益与世界的利益结合起来,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营造新型国际关系,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次,强化忧患意识、提高战略思维还需要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把握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防控能力,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有效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再次,强化忧患意识、提高战略思维还要求中国共产党认清面临的危险考验,始终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增强斗争本领,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5]515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必须强化组织队伍建设,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10]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领导十四亿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个长远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几代中国人的艰辛努力。没有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没有更多有志青年接过接力棒,是不可能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任务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如何更好传承,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如何永远高扬,无产阶级政党的光辉故事如何长期续写,这些都是时代交给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课题。只有不断强化党的领导,始终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培养工作,才能回答时代不断提出的新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一系列历史性变革,联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我们党已经培养了一批骨干。但是,现有的人才还不足以完全支撑现代化强国的大厦。“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1],有计划地培养大批领导干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
让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首先要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党的力量来自组织。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完善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在内的组织体系,不断增强执政党建设质量,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每个共产党员都能有组织可依靠,有组织可信赖。其次,善于发现识别人才,建立健全人才选拔任用体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已经涌现并将继续涌现出大量积极分子。在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实践中,大量扶贫驻村干部坚守一线,为中国全面摆脱贫困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抗击新冠肺炎的伟大斗争中,大批“90后”“00后”主动请战,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奋勇向前。中国强大的向心力凝聚了越来越多的后备力量。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人才选拔任用体系,深入基层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公仆意识、树立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再次,激励与约束并重,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潜力。一方面,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党员的教育、约束、管理和监督,强化党内党外监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真正对党员干部负责,培养可靠接班人;另一方面,强化正向激励体系,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加强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办实事好事,把各方面先进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引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来。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有丝毫动摇。在新的征程中,全党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能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更加严格、更加有力地强化党的建设,用“让党干得更好”的信念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