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

2022-11-27 13:43杨耀文
关键词:家书红色育人

杨耀文,杨 芳

红色家书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

杨耀文,杨 芳

(安徽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红色家书格局高远、质朴真诚,以书信为主要载体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爱国主义信念与革命乐观主义情怀。红色家书凝聚着红色理想、红色信念和红色精神,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文化的优秀呈现,在内容上红色家书作者向自己提出“严要求”、为家人树立“好榜样”、向社会贡献“正能量”。因此,红色家书具有锤炼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涵育崇德向善的优良家风、厚植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等正向价值。为实现红色家书育人功能,应以“守正、创新、弘扬”为基本思路,做好红色家书传承保护、用好红色家书资源宝库、讲好红色家书价值内涵。

红色家书;育人价值;红色文化

引言

红色资源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一文中指出:“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1]红色家书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途的“见证者”、共产党人顽强奋斗的“记录者”,承载着红色基因,是重要的红色资源。以红色家书作为育人载体、发挥红色家书育人功效是探索红色家书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可靠路径,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家书的主要内容

红色家书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走向未来的伟大征途中形成的宝贵财富,是记载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历史丰碑,是特色鲜明、荡气回肠的“中国故事”。内容上红色家书既在个人层面呈现百折不挠、克己奉公的坚定意志,又在家庭层面展示以身作则、教育亲人的红色家风,更在社会层面凸显赤胆忠心、爱国忧民的高尚价值追求。

(一)对自己提出“严要求”:百折不挠,克己奉公

百折不挠、克己奉公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与强大政治修养,是中国共产党各项事业的制胜法宝。身处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以磅礴热情与高超智慧勇敢地应对时代挑战,始终将家国大义置于个人得失之前、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面对困难坚守理想信念、面对黑暗坚持斗争到底。1928年甘肃早期红色领导人王孝锡被陕甘青“剿匪”总司令部逮捕,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威逼利诱,王孝锡展现了宁死不屈的英雄气魄,坚定革命信念、严守党的秘密。在英勇就义前,他给父母留下一封诀别信,写道:“驭飞云,驾慧船,搬我直到日月边……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2]抗日战争期间,运送公粮的金方昌因情报泄露遭遇敌人伏击,顽强反击后终因寡不敌众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金方昌大义凛然地痛斥汉奸与日寇的罪行,被折磨得血肉模糊始终不肯投降变节。临刑前夜,金方昌预感自己将被处决,于是用铅笔在纸烟盒上给哥哥写下绝笔信,信中说:“我在敌人的牢狱里、法庭上、拷打中、利诱中,始终没有半点屈服、惧怕……我没有想过我再会活,也决不会活,我只有死。不过,我死前一分钟,都要为无产阶级工作。”[3]由此可见,红色家书具体且真实地显现了共产党人所拥有的钢铁般斗争意志及大公无私、为民请命的历史责任感。

(二)为家人树立“好榜样”:以身作则,教育家人

中国共产党人一贯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对父母、同辈、子女不仅在学业或物质生活上给予关心指导,更在思想上特别关注共产主义精神传承[4]。在掩护部队突围时赵一曼负伤被俘,为打击抗日信心,敌人决定公开处死赵一曼,在生命最后时光,赵一曼知道自己绝无可能再照顾孩子长大,于是决定以身作则,教育自己年幼的孩子何为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她为孩子写下一封信,信中说道:“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5]我国著名无产阶级教育家、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先大家、后小家”,并写下“为求富国强兵策,强忍抛妻别子情”的诗句予以自省,更在家书中教育侄子要“从根本上改造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彻底改造成为一个红色工程师”[6]。左权将军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爱国主义不是空喊口号,共产党人要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站出来。他告诉女儿,自己志愿为革命事业奉献一切,所以只求付出、不求回报,他说:“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7]这种现身说法、以身作则的家庭榜样教育,在红色家书中不胜枚举,成为红色家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向社会贡献“正能量”:赤胆忠心,爱国忧民

红色家书格局高远,凝聚着党员同志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与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信,革命与建设事业前途光明而伟大。1928年,夏明翰同志由于叛徒出卖,在武汉被捕,面对国民党反动派严刑逼供,夏明翰毫不畏惧、英勇斗争,即便身处囹圄,他仍始终关心革命发展、关心祖国进步,在致母亲陈云凤的书信中写道“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8]。土地革命时期原中共中央秘书长王若飞在家书中同样表示“战士们虽然在红旗下倒下,但革命的红旗永远不倒”[9]。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绝对忠诚、对祖国绝对热爱,拥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在写于抗战时期的红色家书中,王孝慈说“我们要为驱逐日敌寇出中国抗战到底,我们要为争取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奋斗到底”[10]。大敌当前新四军连长程雄更是放下成见与国军褚定侯精诚合作,发誓要“为了民族……保卫中华”[11],他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未来的生活一定是美好而又幸福的。爱国忧民之心在新时代仍在传承发展,新冠疫情爆发后,湖北防控形势日益严峻,麻醉手术科护士长周馨瑜毅然选择成为支援武汉的“逆行者”,奔赴战场后,周馨瑜便充分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治愈无数病人,为疫情防控做出卓越贡献。无论工作多么劳累,病毒多么凶恶,周馨瑜始终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无论多大困难终究会被战胜,于是她给孩子寄去一封信,信中写道“春暖花开,祖国依然如画”[12]。

二、红色家书的育人功能

红色家书以个人视角、个人经历、个人情感为出发点深刻批判旧思想的荒谬腐朽,深入控诉旧秩序的消极反动,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指导下,不仅正确地揭示旧世界终将灭亡的必然趋势,更将未来新世界的光明前景跃然纸上,理应成为人们追求进步的“教科书”和“指南针”。

(一)个人层面,有利于锤炼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观点,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13],“没有特殊利益”使“无私”成为可能,为“奉献”创造前提。红色革命家往往拥有大公无私的精神品质与不求回报的工作作风,理应成为当代人锤炼无私奉献精神的榜样。目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卓有成效,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存在部分不和谐“音符”,少数群众仍未正确理清“大我”与“小我”之间的辩证关系,致力于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人际交往上机关算尽,凡事先谈权利再谈责任、先讲回报再讲付出。例如面对疫情,多数民众都自愿服从抗疫大局、主动配合防疫政策、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然而,仍有少部分群众在大是大非面前未能把握好义利尺度,在维护个人利益和坚持社会公义面前选择前者。“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的斤斤计较背后,往往都是奉献精神匮乏与思想格局狭隘,这既不利于社会整体的大团结、大稳定,也不利于个人的前途与发展。培养无私奉献精神关键在于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以高尚情操克制低级趣味、摆脱个人利益桎梏。红色家书以“家书”为载体,是作者内心最真挚、最纯粹、最坚定的情感流露,虽然是写给爱人、写给亲人、写给友人的书信,但是红色家书的内容却从不局限于男欢女爱、家长里短,相反更多是通过身边“小事”体现自己红色理想、红色信念,在个人利益、家庭利益与民族大义不可兼得时,会毫不犹疑地践行“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因此红色家书没有虚情假意的矫揉造作,抛弃华而不实的辞藻修饰,删减拗口难懂的复杂表述,以最质朴、真诚的方式展现红色革命家无私奉献精神,最能体现红色革命家“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英雄气魄,拥有“以小见大”的育人功效。以红色家书作为育人素材,有利于受众自觉接受思想改造、进一步深入学习“乐于奉献、勇于奉献、善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二)家庭层面,有利于涵育崇德向善的优良家风

红色家书语言真切地寄托着对家人的无限关爱,是联结共产党员个人与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共产党员特别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革命斗争过程中凝练出来的有关家庭建设与家庭教育的精神财富。在个人认识世界与完善思想过程中,家庭教育扮演重要角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家庭建设的育人功能,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14]。家风作为观念而存在,是家庭成员对某一精神特质或理念共同的、自觉的追求。家风建设是家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既不存在统一的教材、也没有统一的教学方法,家长不同于教师,由于缺乏专业学习与训练,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长辈难以运用现代教育学原理指引子女改造主观认知。“崇德向善”的家风建设侧重于发挥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即通过营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家庭文化氛围与确立“向善、向上、向前”的家庭行为准则等方式实现育人目标。红色家书诞生于作者为争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顽强奋斗的峥嵘岁月,是对个人心路历程与行为选择的忠实记录,是联系至爱亲朋时真挚纯粹的情感流露。这些心路历程与行为选择情感流露背后的红色信念,也在红色家书中得以凝炼与传承,发展为红色家风。红色家风并非源自于空洞的理论与说教,因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与教育意义。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仍然存在部分不理想的现象,例如,父母并不能很好地成为子女的老师,而是在生活上存在不良的作风问题,耳濡目染下,孩子可能也会染上相关陋习。家人沟通互动中往往存在“两难”窘境:对家人关爱过多则成为“偏袒”“溺爱”,关爱过少则成为“冷漠”“绝情”。红色家风有效助推崇德向善的家庭氛围建设,红色家书融入家庭教育,本质上就是将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红色信仰融入家庭建设,以红色家书为载体实现育人目的,有助于红色家风传承,有助于红色家庭教育理念在现代社会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红色家庭成为家庭建设的目标与模范,更多的家庭成员能够接受红色文化的思想教育,实现精神境界的升华。

(三)社会层面,有利于厚植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情怀充分体现个人对集体的信仰与信念,爱国主义教育在任何时期都应当得到充分重视,尤其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民众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应对时代挑战。爱国主义情怀并非凭空而来,其源自于个人历史性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源自于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认可。越是黑暗、艰难的时期,爱国主义者所做出的抉择也就越感人、越典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精忠报国、救亡图存的民族大义置于个人利益之前,是典型的爱国主义者。红色家书是中国共产党人爱国思想的高度凝练,大多诞生于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和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代,因此红色家书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元素也更加浓烈,更加具有教育意义。红色家书正确、深刻、精准地诠释党与人民的关系,在领导人民拼搏奋进、艰苦创业的百年征途中,党始终坚持维护人民群众最广泛、最真实的切身利益,始终坚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的同时,进一步满足新时代、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红色家书的具体内容与时代背景足以证明,无论斗争环境多么恶劣,中国共产党人热爱祖国的真情始终不会衰减、热爱人民的信念始终不会动摇,因此对党忠诚本质上就是对国家忠诚、就是对人民群众忠诚,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是高度统一的[15]。以红色家书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有助于进一步丰富“爱国主义”内涵,助推受众从理论逻辑与实践背景出发,深刻理解新时代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必然性与必要性,进而相信党的伟大、赞成党的决议,在党的领导下于生活实践中夯实爱国主义理想信念、营造爱国主义氛围。

三、红色家书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红色家书内涵丰富,既包含严于律己的自我勉励、自我教育,又包括对家人的牵挂关爱、谆谆教诲,更包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绝对忠诚。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以红色家书作为育人素材、发挥红色家书育人功效,有助于进一步夯实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迎接时代挑战。互联网社会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信息传播方式与受众认知习惯,为助推红色家书育人功能的有效实现,现阶段应以“守正”为基础保障做好红色家书传承保护,以“创新”为发展思路用好红色家书资源宝库,以“弘扬”为根本目的讲好红色家书价值内涵。

(一)做好红色家书传承保护

第一,要做好红色家书物质载体传承保护。红色家书兼具史料价值与教育价值,由于管理不当、技术不足等原因,不少纸质红色家书在历史传承中未能得到有效保存甚至损毁严重。应尽快研究出台红色家书传承保护规划,充分发挥文物局、博物馆等社会公共机构在红色家书传承保护中的主导性作用,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调拨专门经费、组织专业团队积极修缮破损较为严重的红色家书原件。应强化红色家书资源普查,以拍照、扫描、录像等方法建立红色家书数字化采集保存机制,并充分动员引导社会力量、民间力量参与当地红色家书抢救与保护工作。

第二,要做好红色家书精神内涵传承保护。红色家书在精神内涵上具有共性特征。红色家书在撰写过程中,作者往往对自己提出更多要求与更高期望,不仅自己率先垂范、躬身践行红色理想信念,更为亲朋好友树立先进榜样,为社会贡献正能量。因此,红色家书充分展现作者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及对祖国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贞热爱。与此同时,红色家书在精神内涵上也具有个性特征,不同红色家书诞生于不同历史时间节点,不同红色家书作者也有不同性格特质、生活环境,所以不同红色家书背后精神内涵也具有相对独特性。精准还原、准确解读红色家书的精神内涵,是红色家书资源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进一步强化红色家书育人效果。要做好红色家书精神内涵传承保护,充分考证红色家书作者身份、调研红色家书写作背景,通过历史学、心理学、文学等多种学科方法综合分析,力求合理解读不同作者笔下红色家书的中心思想与精神内涵,防止红色家书精神内涵解读刻板化、单一化,为红色家书育人提供更多生动素材。

(二)用好红色家书资源宝库

传统媒体时代人际关系链呈线性逻辑,普通民众只能影响现实生活中非常有限的周边人群,而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出现与发展,社交关系链开始由线性变成网状。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型社交模式完全形成,信息传播成本几乎为零,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并彼此相连,正因如此,信息传递得以指数级增长,其中既有积极向上的正面信息,也有消极落后的负面信息。在信息爆炸与现代传媒技术发展下受众思想、审美偏好呈现多元化趋势,应以创新为发展思路用好红色家书资源宝库。

第一,以观念创新助推红色家书表现形式升级。目前红色家书展现形式比较单一,为适应受众思想审美偏好多元化趋势,红色家书在表现形式上应予以升级。广大教育、宣传、文物保护工作者要充分意识到时代变化,应切实改变固有观念,立足于新媒体时代受众审美特点,推动红色家书资源顺应“互联网+”大趋势,实现红色家书表现形式立体化呈现。要注重红色家书的“形象塑造”,在展现红色家书时应放弃高高在上的说教态度,将红色家书打造成为身边伙伴,从而减少心理隔阂,要让红色家书成为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符号,成为引领人们不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色文化品牌。

第二,以技术创新助推红色家书传播载体拓展。红色家书育人功能有效发挥依托于合适的传播载体,目前红色家书传播载体相对而言比较单调,以纸质图片或书本文字为主,应以技术创新助推红色家书传播载体拓展,尝试将红色家书及其背景故事以动漫、电影、电视剧等进行呈现。要特别注重虚拟现实技术在红色家书传播中的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是红色资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国各地多家红色博物馆、红色旅游基地都已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虚拟现实技术丰富红色家书传播载体,能够有效打破红色家书在传承传播过程中时间与空间限制,理应得到高度重视与广泛应用。

(三)讲好红色家书时代价值

红色家书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以红色家书育人,本质上就是以红色文化育人。因此,实现红色家书育人价值,不能局限于红色家书本身的传承、传播,更不能停留于对红色家书内容的简单宣讲,应以“弘扬”为根本目标,将红色家书中所凝聚的价值伦理内涵讲清楚、讲透彻,因此要做好“三进”工作。

第一,讲好红色家书价值内涵要助推红色家书进学校课堂。红色家书内涵较为丰富,应助推红色家书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属性,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社会思潮更加复杂,课程思政教材内容应当更加丰富。从课内教材来看,在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诸多相关章节均可实现红色家书合理融入,可以将红色家书相关内容以文字形式呈现,作为典型案例予以讲授,也可以将红色家书以图片形式呈现,插入其中。要把讲好红色家书背景故事作为理论灌输的必要补充,理论灌输作为教学手段兼具重要性与复杂性,其运用于思政课教学时存在抽象、枯燥、不易理解等困难,进而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认知与深度掌握。情感真挚、鲜活生动的红色家书内容及背景故事可以讲活、讲透抽象理论和深邃规律。可以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对比案例,通过对比不同党派、不同阶级作者所撰写的家书,进一步凸显红色家书自身特性与优点。例如,徐志摩等人在家书撰写时,多数时候局限于你情我爱,并未充分展现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热爱。

第二,讲好红色家书价值内涵要助推红色家书进家庭教育。红色家书中蕴含着红色家风,而红色家风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人家庭观与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在生活与家庭建设上往往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不少中国共产党人子女未来也成为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在学问、品德、生活实践等方面全面发展,可见推动红色家书融入家庭建设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为父母要充分在红色家书中汲取精神力量,锻炼自身思想道德品质,努力摆脱低级趣味、消极落后思想,以身作则成为家人好榜样、好模范;要切实改变教育理念与方法,从红色家书中汲取家庭沟通、家庭教育的智慧与经验。作为子女也应当充分学习红色家书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孝道伦理,自觉衔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主动向父母、兄弟姐妹宣讲自己在红色家书中所学、所思、所悟。因此,家庭成员要在主动学习红色家书价值内涵基础上,主动践行红色家风,使红色家书成为家庭成员相互关爱、相互教育的伦理尺度,让红色精神得到更好诠释与弘扬。

第三,讲好红色家书价值内涵要助推红色家书进社会生活。红色家书作为红色文化优秀代表理应深度融入良好社会风气营造,应助推红色家书融入“读书工程”,鼓励各单位举办红色家书诵读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及时组织红色精神宣讲大会,让红色家书中的伦理内涵发扬光大。应助推红色家书融入“文化产业”,根据红色家书及背景故事打造相关文化产品,以文化产业影响力助推红色家书价值内涵深入人心。应助推红色家书融入“党史教育”,家书是珍贵的一手史料,是良好的党史教育素材,可以针对红色家书开展主题演讲比赛、知识竞答赛、辩论赛等一系列相关活动,使学习红色家书成为每个人自觉的终身必修课。

结语

红色家书由中国共产党人直接撰写,是情感最直接、最精炼的迸发,最能体现作者个人思想感情与理想特征,具有较强的鲜活属性,能够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红色家书也与历史时代高度相关,是对于艰苦奋斗的直观描绘、是对黑暗制度的直接鞭挞,更能促进民众认识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具有说服力,因此在当代要做好红色家书物质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讲好红色家书价值内涵,进而充分发挥其育人功效。

[1]新华社.《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06):1.

[2]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8.

[3]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重读抗战家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5.

[4]牛绍娜,徐甄妮.红色家书与新时代政德建设[J].重庆社会科学,2020(09):17-24.

[5]王桢.四封家书,展现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J].党建,2021(04):52-55.

[6]于安龙.红色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义、理路与策略[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1(03): 78-85.

[7]恽代英,等.名师导读·红色家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8]本书编写组.红色家书[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9]刘帅.融媒时代党史节目的创新探索——以《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 (10):107-108.

[10]范庆超.抗战家书的民族国家意识[J].青海民族研究,2018(04):10-15.

[11]张丁.社会记忆视角下民间家书的征集与利用[J].档案学研究,2018(01):65-70.

[12]张丁.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

[13]本报评论部. 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N]. 人民日报,2020-08-19(005).

[14]顾保国.论习近平新时代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02):34-44.

[15]周祉含.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三重逻辑[J].中州学刊,2020(12):21-24.

Educational Value of Red Revolutionary Letters and Their Realization Paths

YANG Yao-wen, YANG Fang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2,Anhui)

The pattern of red revolutionary letters is lofty, simple and sincere. With letters as the main carrier, it focuses on the patriotic belief and revolutionary optimism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Red letters express red ideals, red beliefs and red spirit. They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red resources and an excellent presentation of red culture. In terms of content, the red letter writers put forward strict requirements to themselves, set a good example for his or her family, and places new expectations on the society. Therefore, red letters have positive values, such as tempering the spirit of selfless dedication, cultivating the good family style of advocating morality and goodness, and cultivating the people’s patriotic feeling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red letters, we should take integrity, 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as the basic idea, do a good job in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red letters, make good use of the treasure house of red letters resources, and stress the value connotation of red letters.

revolutionary letters, educational value, red culture

10.14096/j.cnki.cn34-1333/c.2022.02.16

D647

A

2096-9333(2022)02-0107-06

2021-11-05

杨耀文(1998— ),男,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杨芳(1971— ),女,安徽宿州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家书红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红色是什么
清晨忆家书
一封家书
红色在哪里?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重读“红色家书”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