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沙门氏菌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2022-11-27 11:31
畜禽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沙门雏鹅鹅群

孙 建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官山镇农业农村办公室,江苏 睢宁 221224)

0 引言

鹅沙门式菌病又被称为鹅副伤寒,这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沙门氏菌是一种带有鞭毛,能够运动的特殊病菌,它能够引起急性或者慢性的疾病。除了会对家畜和家禽造成感染,还会间接地感染人。如果食用了被污染的肉类、蛋类以及奶类食品,人类也可能会感染沙门氏菌病。当前,沙门氏菌病已经被公认为人畜共患的传染类疾病[1]。对于人来说,在患病之后,肠道内的菌群会处于失调的状态,甚至出现腹痛与腹泻的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机体发热,甚至引发死亡。由此可见,沙门氏菌不仅给我国养殖业带来了经济损失,同时也损害了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对沙门氏菌病进行研究,了解其发病特点,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针对性防治十分必要。

1 鹅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

1.1 病原

鹅沙门式菌病的病原为沙门氏菌,这种细菌主要寄存于人与动物的肠道环境,在肠道上皮细胞的作用下可以进入到人体的血液循环中,进而造成全身的感染。在温度20℃~37℃,pH值7.4~7.6的条件下,沙门氏菌可以实现快速的繁殖。与其他细菌相比,沙门氏菌的特点是可以有力地抵抗外界环境的变化。在自然环境下,沙门氏菌的生存时间可以超过3个月;在水中,沙门氏菌也能够在3周的时间内生存[2]。除此之外,即使是在土壤和粪便当中,沙门氏菌也可以存活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常用的消毒类药物都可以将沙门氏菌杀灭,比如在新洁尔灭类和季铵盐类的消毒溶液当中,沙门氏菌在20 min之内就可以被灭活。

1.2 易感动物

不同日龄的雏鹅都可能会感染沙门氏菌,其中幼龄鹅,尤其是4~14日的鹅更容易感染,发病率也是比较高的。在感染之后,雏鹅通常会出现急性或者亚急性症状;而对于青年鹅和成年鹅来说,在感染沙门氏菌之后则会呈现慢性或者隐性症状,同时也会成为带菌者,使沙门氏菌病进一步在鹅群中传播。

1.3 传播途径

鹅沙门式菌病的传播路径主要包括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形式。对于种鹅或雏鹅来说,在感染沙门氏菌病之后都会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在整个鹅群当中传播。对于带沙门氏菌的种鹅来说,会经由种蛋直接感染雏鹅,使鹅胚在孵出之前就死亡。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雏鹅顺利出壳也会在短时间内死亡。除此之外,沙门氏菌病还可能通过饲养环境而被传播。在接触携带污染源病菌的饲料、饮水以及设备用具的情况下,易感鹅都可能会受到感染。

1.4 发病特点

通常来说,鹅沙门式菌病在温暖的春季和夏季更容易暴发。尤其是在夏季雨水充沛的情况下,鹅沙门式菌病的生长与繁殖速度是比较快的,疾病也会处于高发的状态。

2 鹅沙门氏菌病的发生原因

2.1 种蛋与种雏带菌

如果种蛋和雏蛋带病的话,鹅群感染沙门式菌病的可能性通常比较高。当前很多养殖户所饲养的种鹅都没有接种沙门氏菌病的疫苗。同时,部分鹅舍存在环境卫生状况比较差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种鹅在产蛋的过程当中,容易被场地内的粪便所污染[3]。如果种蛋在入孵之前没有经过清洗和消毒的话,就可能造成疾病大范围的快速传播。如果养殖人员的种蛋和种雏是从外地购买的话,需要做好当地流行病学调查。但很多养殖人员对此并不在意,在运输的过程中也没有做好消毒工作,导致疾病的交叉传染。

2.2 饲养环境恶劣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种鹅的养殖规模比较小,规模化基地的数量也比较少。很多都是由养殖户进行自繁自养的,在部分地区形成了小型的农民养殖合作社。在饲养的过程当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情况,饲养环境比较恶劣,这也是造成鹅沙门式菌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进行商品鹅雏生产的过程中,没有做好沙门氏菌病的防治,相关设施的配置也存在明显的不足,整个养殖区内都处于脏、乱、差的状态,几乎没有采取任何的消毒措施,也没有进行硬化处理。如果产蛋期遇到雨季的话,整个环境将会变得十分泥泞,这为沙门氏菌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增加了沙门氏菌病暴发和流行的可能性。

2.3 免疫程序不科学

很多种鹅在开产之前都没有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根据调查,大多数养殖户和养殖场在开展养殖活动的时候,只是对常见的病毒性疾病进行了预防,对流感等进行了免疫接种,对于沙门氏菌病在内的细菌性疾病并没有做到及时的疫苗免疫,这是造成疾病暴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3 鹅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

鹅沙门式菌病对于雏鹅有着较大的危害,尤其是对于3周以下的雏鹅来说,易感性是比较高的,在感染沙门氏菌病之后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感染之后,病鹅通常会表现出腹泻、消瘦以及结膜炎等症状[4]。对于7日龄以内的雏鹅来说,在感染沙门氏菌病之后通常会出现发病症状,甚至会直接死亡。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种蛋在入孵之前没有经过消毒,导致沙门氏菌在卵内传递。同时,如果孵化器在入蛋之前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话也会造成疾病的感染。对于日龄比较大的雏鹅来说,即使感染了沙门氏菌病也不会有明显的表现。对于成年鹅来说,主要表现为慢性感染,病程比较长,症状主要是消瘦、腹泻以及不合群等。这些病鹅通常会独居于场地的边缘位置,两脚处于向后伸直的状态,同时会伴随着痉挛,经过多日的消耗之后死亡。对于慢性病例来说,在感染之后病鹅的肠黏膜会发生坏死,卵巢和输卵管会变形、发炎,同时还会出现腹膜炎、角膜混沌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处于产蛋期的种鹅感染了沙门氏菌病,产蛋量会下降。种蛋在孵化之后可能会在中期出现死亡,导致健雏率下降,育雏成功率也会受到影响,给养殖户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4 鹅沙门氏菌病的防治措施

4.1 疫情处理

4.1.1 隔离、消毒

由于鹅沙门式菌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发现疫情,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好隔离与消毒的工作,避免疾病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具体来说,可以根据病鹅症状的轻重程度或者按照有无沙门氏菌病的症状来对鹅群进行分类,并进行隔离饲养。对于那些已经死亡或者失去治疗价值的雏鹅来说,则要做好无害化的处理;如果雏鹅还有治疗价值的话,则要做好对症治疗。在这个基础上,养殖人员还要对饲养环境及时进行清扫,确保环境处于干燥、卫生的状态,避免沙门氏菌的进一步繁殖。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要定期对养殖场的墙面、地面以及料槽等进行消毒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交替使用石灰乳、氢氧化钠以及百毒杀等消毒类药物,消毒时间要持续1周以上,这样才能彻底杀灭病菌[5]。

4.1.2 药物治疗

研究发现,沙门氏菌包含了多种不同的菌株,它们在药物敏感性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药物治疗的过程当中,为避免盲目用药,需要选择不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这样才能确保最终的治疗效果。具体来说,要在不同养殖场地获得相应的沙门氏菌病菌,然后使用不同的抗菌药物来开展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最敏感和最有效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按照病鹅的体重,通过肌肉注射的形式完成5万~10万IU链霉素的注射,频率为2次/d。通常来说,连续注射2 d之后就可以看到明显的成效。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还要继续用药,对防控效果进行巩固。同时,还可以在鹅群的饮水中添加氟苯尼考、VC等,具体的用量可根据说明书来进行确定。氟苯尼考能够对那些已经感染沙门氏菌病,但是还没有表现出症状的病鹅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预防健康雏鹅感染沙门氏菌病。而VC可帮助鹅群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避免出现应激反应。根据经验来说,在用药治疗5 d之后,鹅群基本可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4.2 免疫预防

当前,针对鹅沙门式菌病,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价免疫血清,在应急预防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沙门氏菌的种类繁多,很多雏鹅即使是在接种的情况下感染沙门氏菌病的概率也是比较高的,有效性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在免疫预防的过程当中,需要先了解当地鹅沙门式菌病病原菌的类型,做好免疫学调查。在这个基础上坚持就地取材的原则,使用当地常见的沙门氏菌病来制备菌苗,完成预防性注射,有效降低沙门氏菌病发生的可能性。

4.3 加强消毒

4.3.1 种蛋消毒

首先,养殖人员要对种蛋及时进行收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蛋壳的表面存在粪便等污染物,就不能将其作为种蛋。同时,用于种蛋收集的器具和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在保存种蛋的时候,需要确保各个蛋在位置上留有一定的空隙,避免出现接触性污染的问题。还要将种蛋保存在适合的温度范围内,通常为10℃~15℃,储存时间则要被控制在1周以内[6]。

在入孵之前,要对种蛋进行严格消毒。具体来说,要避免对种蛋进行浸泡消毒,而是要选择甲醛,通过熏蒸的形式来完成消毒。在这个过程中,20 mL/m340%的甲醛和40 g/m3的高锰酸钾是2种比较常用的消毒药物。熏蒸的温度要控制在21℃以上,时间则要控制在20 min以上,同时还要确保熏蒸空间的密闭性。除此之外,在消毒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孵化室和孵化器的卫生管理,避免出现细菌感染的现象。

4.3.2 日常消毒

在育雏阶段,雏鹅的免疫力比较低,更容易感染鹅沙门式菌病。因此,做好日常消毒的工作十分有必要。具体来说,工作人员在进入鹅舍之前需要更换专用的衣物,这些衣物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要避免无关人员和无关动物进入鹅社。同时,还要避免水槽、料槽的污染,避免饲料和饮水被粪便所污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选择3%~4%的福尔马林溶液作为鹅舍日常消毒的溶液,消毒的频率为3 d一次。最后,还要对鹅舍的垫料、器具进行清洁,对鹅的泄殖腔和粪便进行监测,并定期做好大群消毒的工作。

4.4 规范使用抗生素

近年来,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很多养殖户会在鹅群的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他们认为这可以帮助鹅群预防细菌类的疾病。但实际上,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法对相关疾病进行控制,同时还导致沙门氏菌等细菌的耐药性增强。在出现疫情的时候,养殖户使用相应的药物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就要对治疗用药进行规范,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杜绝预防性使用。在发病的时候,如果需要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话,需要先做好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度最高的抗生素类型。同时,还要做到抗生素的交替使用。除此之外,在治疗鹅沙门式菌病的时候,需要在病鹅的饮水当中添加口服补液盐,以此防止脱水问题的发生。

5 结语

对鹅沙门式菌病的防治不仅关系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关系到食品安全。研究发现,造成鹅沙门式菌病的原因有很多,种蛋与种雏带菌、饲养环境恶劣以及免疫程序不科学等都是常见的原因。在不加以控制的情况下,病鹅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死亡。为了对鹅沙门式菌病进行防治,要通过隔离、消毒、药物治疗等对疫情进行处理,同时要做好免疫预防的工作,加强消毒,并对治疗用药进行规范。

猜你喜欢
沙门雏鹅鹅群
被鹅追
非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临床症状及耐药性分析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沙门岛”究竟有多可怕
打鹅
雏鹅水中毒的综合防治
浅谈雏鹅养殖关键技术措施
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放鹅娃
雏鹅育雏前的准备工作与育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