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贵 付 春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云南 昆明 65011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党百年奋斗的十条经验,其中“坚持人民至上”是第二条重要经验。全会通过的《决议》中指出:“党的根基、血脉、力量都在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1]。《决议》中强调了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强调了新时代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只有做好群众工作,党才能动员和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时代性的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群众工作做了深入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不但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而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1]因此,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一是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热爱人民,才会有这个追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最严重的弊端之一,就是将人当作工具,使人本身产生异化,违背了人类社会的目的。社会的进步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将人当作最高价值,充分反映出对人的尊重和关爱。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出,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迈向这个目标的必由之路。因此,为了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奋斗。
二是要有深刻的爱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要同人民打成一片,为了人民,甚至“我将无我”。“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2]。
三是要真正将唯物史观融化在自己的脑海中,落实在行动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所谓“理性认识”,一般不仅是指世间万物人是宝贵的,而且,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具体说,就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劳动者,而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是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演变。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因此,人民群众是最可爱的人。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所谓“具体的实践行动”,就是要在行动上,将人民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四是要热爱群众必然要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只有同甘苦、共命运,才能真正了解人民,才能对人民产生真正的感情。如果与人民群众隔得很远,就不可能了解人民,不可能对人民产生真正的感情,就不会从内心产生爱人民的感情。正是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人民,就要“拆除‘心’的围墙,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3]。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的事迹之所以感人,首要的或者说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他们都非常热爱人民。
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党员干部开始模糊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重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详细阐述了这个问题,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实践上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要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了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中国共产党奋斗了28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国内物质、文化等方面的缺乏状况,党的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等方面问题基本解决了。那么,在新时代,如何落实为了人民的问题呢?
一是要根据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仍然要继续前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十四五”奋斗目标,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民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4]这就在新时代从理论上解决了为了谁的根本问题。
其次,要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开创了中国革命道路,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们党依靠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在新时代要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改革开放的主体即力量源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改革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治国理政中,要使我们的政治智慧有所增长、执政本领有所增强,必须深入总结这些宝贵的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前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五条原则之一,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二是改革开放的智慧来源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靠人民群众不是一句空话,要依靠人民群众,就必须有谦虚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的干部,要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要“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的起草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5],鼓励人民群众对“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从2020年7月到9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了企业家座谈会、有关发展座谈会、有关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等。同年8月16日至29日,国家又在网上征求人民群众对编制“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从充分总结经验内容、深化形势环境分析、丰富指导思想和原则、完善目标等十大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建议稿增写、改写、精简文字共计366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546条”“这是我国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6]
再次,要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党员和干部必须清楚,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其目的是为了人民,我们只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就需要做到:一是心中有党。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因此,对党忠诚,就是对人民忠诚。心中有党,对党忠诚,这是政治上的“定海神针”,有了这样的“神针”,才能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潜规则等等的考验,才能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而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才有牢固的思想基础。因为,理想信念具有立命、定向、动力、支撑的作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深刻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性,“做到学有所得、思有所悟”,解决好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一句话,只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可能坚定。二是心中有民。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领导干部心中应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不计较个人的名誉、地位和利益。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此,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树立良好的作风。三是心中有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要有担当,因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才会尽多大责任,也才会有多大成就。所谓责任,就是对定下来的工作任务要认真抓,而且坚持到底,善始善终,决不能走过场,搞一阵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业的成功有多种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要靠奋发有为。四是心中有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官就不要想着自己发财,自己想发财,就不要当官,既要清清白白做人,又要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的性质,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要“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7]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必然要求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奋斗目标,改革开放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此,第一,必须扣紧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在向现代化新征程发展过程中,必须逐步解决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区域之间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这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因此,要积极研究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西部开发研究和推进经济结构的改革等。特别是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破除影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因素,建立健全全面协调发展机制,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跨区域转移。第二,在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要贯彻落实好共享的理念。要继续贯彻好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调节过高收入;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保障初次分配中收入公平;在再分配中要注重财富积累合理,要提高国家税收的调节力度;在第三次分配中要实现财富转移的合法性。第三,要继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要加强对基层、广大农村、民族地区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使他们在医疗资源、教育等方面得到实惠,促进协调发展。第四,要将共同富裕与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为此,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满足人们的多元化的需要,在共同富裕的同时,提高人的素质。
如果离开了群众,党的事业就没有依靠力量,就没有了宗旨和目标。毛泽东曾经强调指出,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能否坚持和贯彻好群众路线,关系党的伟大事业,关系党的生命。因此,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是否重视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新时代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实践证明,哪里的事业发展较好较快,哪里的群众工作就做得较好。因此,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也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力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个领导干部要以焦裕禄为榜样,要经常检查自己群众工作做得是否“完全”“彻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而形象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历史《决议》再次强调了“时代”“我们”“人民”这三者关系,强调在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考出好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为我们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考试”是否合格,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我们党的工作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让人民生活上得到改善,权益得到保障,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党的执政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党执政的成效是大还是小,这些都不能由自己说了算,评判者只能是人民群众。“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8]
习近平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9]在充分肯定中国式民主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习近平提出了我国切实发扬民主的途径。一是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要健全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习近平指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国情的、能够有效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对此,我们应该有制度自信。但制度自信不是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些不完善的地方主要是在“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10]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无论是人民参加投票选举,还是依法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都要在体制、机制、程序、规范和具体运行上得到保障。“切实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11]二是要着重推进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12]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协商民主。要通过具体的制度、机制、途径、渠道、方式进行广泛协商。除了开展政治协商、立法协商、行政协商外,还要开展民主协商、社会协商、基层协商等;除了建立健全提案、会议、座谈、论证等,还应建立健全听证、公示、评估、咨询、网络等多种协商方式。因为,协商民主就是在人民中广泛商量、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因此,全国的事情要由全国人民商量;地方的事情要由地方人民商量;部分群众的事情要由这部分群众商量;基层群众的事情要由基层群众商量。搞好协商民主,要在体制、机制、程序等方面保障协商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三是协商民主的重点是在人民群众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13]因为涉及群众利益的大量的决策和工作多数发生在基层。因此,要特别注重完善基层组织联系群众制度,发展议事协商,使上情下达、下情上传随时保持畅通。做群众工作时要坚持“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人民的思想和情感,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工作要持之以恒抓好,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14]解决和做好涉及民生的各项工作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特别注意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及时解决好群众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解决群众工作要求及时、全面、突出重点。例如,坚决打击电信诈骗,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解决好房地产问题;狠抓生产领域的安全责任,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做好教育、收入分配、就业等基础性及兜底性民生工作等。在改善民生方面要有担当,说到底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每年都为群众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群众欢迎的实事,这应该成为一项制度。这有利于增强责任感,营造为民务实的浓厚氛围,还能进一步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筑牢党执政的基础。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是没有终点的,党的性质和宗旨必然要求这个工作要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特别是在新时代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人民群众的需要已经不仅仅是基本的物质文化方面,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除了进一步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外,还包括公平、公正、环保等诸多方面,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强调:“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15]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要不断增强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16]做好新时代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正面引导广大群众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此,就要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美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风建设,等等。二是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的思想政治工作。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人士大量涌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这部分人我们不去团结,人家就会去拉拢。”对此,我们要与这些群体的代表人物建立经常性联系的渠道,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的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17]。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做好知识分子的思想工作,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在广大留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鼓励他们报效祖国。对新的工商业人士,要引导他们致富思源,树立正确的政商关系。在港澳台同胞和其他海外人士中,要广泛开展“一国两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等宣传活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强调,在新时代,我们一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18],只有坚持不忘初心,才能得到始终,这是新时代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根本。
习近平强调,做好群众工作,领导是关键,各级领导必须带头做好群众工作。这种带头作用体现在:一是要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既要有探索精神,又要勤勤恳恳、真抓实干。二是领导干部自己要成为群众的榜样,这是要求领导干部要具有人格力量。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主要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等。三是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在当前,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因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18]只有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的工作才有效率,人民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强调,在新时代,我们一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19],只有坚持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这个思想是贯彻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