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杰
(大庆油田工程建设公司油田工程事业部第十工程部,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管道设备在油气资源运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由于外界不良因素作用,管道自身“防腐层”在长时间使用下,会产生“脱落”和“老化”现象,这对管道稳定运行造成不良影响,使得各类危险事故频频发生。因此,就要重视埋地输油管道腐蚀修补和防腐保温层的修复,将其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去研究。
埋地输油管道腐蚀修补工作包含三个步骤:
如果要修补埋地油气管道外腐蚀问题,就要重视材料的选择,通常要结合实际情况,在我国,防腐材料有“聚乙烯”缠带和“环氧煤沥青”,材料不同,防腐性能也存在差异。比如,“环氧煤沥青”,它本身属于一种复合材料,含有“稀释剂”与“化合涂料”,受成分影响,此种材料粘合性比较强,尤其在温度变化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粘弹体胶带”作为一种新的防腐蚀材料,贴合性和防水性都很好,能够有效修补管道因腐蚀产生的破损问题。因此,在埋地输油管道腐蚀修补时,要合理选择修补材料[1]。
修补之前,要将表面的污染物和杂质进行处理,将破损地方显露出来,便于观察和检测,对破损区域进行测量后,通过记录实际情况,为后续修补工作提供保障。如果管道某些区域已经腐蚀,应深度进行清理,达到既定标准,对于顽固锈斑,要使用清洁剂或者刷子做好处理工作。如果腐蚀区域出现“凹陷”,还需使用工具打磨,这样有利于与修补材料实现贴合。
管道腐蚀种类有很多,作为修补人员,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科学的修补方式,管道腐蚀的直径距离,对修补材料的选择有着一定影响。面对直径距离小于三十毫米的修补区域,可以使用“聚乙烯”加以修复,若是直径距离超过三十毫米,就需要使用“粘弹体”防腐胶带等修补。如果是“补口热缩带”的修补,应考虑一些外部因素,做好防护措施,特别是腐蚀部位,要重点检测,对缺陷部位进行确定,并测量好补口大小,最后使用“聚乙烯补片”的形式加以修补。另外,修补使用的是“防腐胶带”,完成修补工作后,要对“漏点位置”进行复查,做好二次检查记录,这样可以避免“鼓包”和“漏气”现象的出现[2]。
埋地输油管道防腐保温层修复技术有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应清除防腐保温层。将主体管道防腐“保温层”和“管体表面”清理干净,关于补口位置,需要把“管道两端”密封失效,或者“破损和开裂”的防水帽进行去除[3];(2)处理表面,采用“喷砂”除锈的方式,对管体开展除锈工作,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要利用“手持式角向除锈机”进行,处理表面等级应到达“St3级”。同时,还要处理管体表面,用酒精进行清洗,使其没有任何污染物,确保表面干燥。不管是搭接部位的防水帽表面,还是主管道外防护层,都要保持干燥整洁。对于搭接区域,还要进行“打毛处理”;(3)进行防腐施工。完成表面清洁工作后,要立刻实施防腐施工,如果处理过的表面仍出现返锈,还要重新处理。在进行“粘弹体胶带缠绕”施工作业时,要确保胶带处于平整状态下,并且具备一定张力,通过缠绕和按压的形式,确保胶带平滑不会出现任何褶皱。实现搭接均匀,不会出现任何气泡,保证胶带与粘贴表面具有良好的密封性。“粘弹体胶带”,层和层之间,轴向搭接距离至少要大于十毫米,如果使用的是“对包缠绕”方法,对于胶带“始末端”,搭接长度,应大于50mm,环向搭接缝还要有序错开。
在外防护层施工中,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安装“压敏胶型热收缩带”,它与管道原有防护层搭接长度至少为100mm,若是一条宽度无法将整个修复区域进行覆盖,就需要使用多条“压敏胶型热收缩带”进行搭接,此时搭接长度至少为五十毫米,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另一方面,安装“电热熔套”,在这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环境,进行试验,选择最佳的焊接参数。结合修复管段尺寸,选取与之匹配的电热熔套,进行搭接,宽度保持在100mm以上。同时,需要利用五十毫米左右的捆扎带,将“电热熔套”固定于修复位置,根据确定好的焊接参数,进行焊接,完成焊接需要冷却二十分钟,将捆扎带取下。
综上所述,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埋地输油管道腐蚀修补及防腐层保温层修复问题,相关人员就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的技术,将埋地输油管道存在的安全隐患加以解决,保障管道在运输油气过程中,更具安全性与稳定性,避免安全事故再次发生,以此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