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笑 叶 劲 刘 安
1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65; 2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湖北省中医院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导致我国中老年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1]。中医内治作为中医治疗KOA的常见方式,多项临床实验与观察均证实其疗效肯定[2]。叶劲教授基于《内经》中关于“清阳”的理论,认为KOA的中医病机根本在于“清阳不实”,提出从“清阳”论治的观点,并通过自拟方药对临床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笔者现将临床经验浅述如下,并附验案一则,以资借鉴。
KOA的主要特点是膝关节软骨的变性或破坏以及膝关节骨质增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膝关节的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屈伸活动受限等,有时可伴有骨摩擦感,膝内翻或膝外翻等畸形表现常见于病情比较严重的KOA患者中[3]。从KOA的临床症状来看,应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中医诊病治疗术语》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称为“膝痹”。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病机在于正气不足,外邪乘虚袭于经络。又因肝主筋、肾主骨,故中医临床治疗多从补益肝肾为主,兼祛除外邪。叶劲教授通过探析《内经》“清阳”理论,并经过临床实践,认为本病亦可从“清阳”论治。
《素问》记载:“清阳实四肢”,“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又如《内经·阴阳篇》记载:“阳,充四肢而动”,都说明四肢强健、活动正常之根本在于阳盛能充实四肢。《内经》曰:“清阳为天”,又曰:“天象阳也、气也、圆也、动也、轻也、淡也,故清酥之气,益气而通之”,“阳为气,阴为味”,可见“清阳”属气(阳),其性质轻也、淡也。阳气具有激发、推动、兴奋、温煦等作用,清阳之气循至腠理而发,可迫邪外出;清阳之气循至四肢筋肉而实,可推动肢体活动,若清阳不实,则肢体失荣,经脉不通,则发为疼痛、活动不利。清阳与人体五脏关系密切,属人体之气,故肾为清阳(气)之根,脾胃为生清阳(气)之源,肺为生清阳(气)之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心主血,血为气之母,心肝两脏主要影响着清阳之气的运行。
从“清阳”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重点在于生发清阳之气,通畅全身气机,开清阳之通路,使清阳实于患肢。从“清阳”论治时需兼顾五脏,其中以肾、脾(胃)、肺为主,次而兼顾肝、心;用药上应注意选用性质轻、淡的药物,且分量宜轻,目的在于使用小剂量药物来唤醒、激发和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和修复机制,缓缓发散轻、淡药物的升清之性,以激发人体清阳之气,通利周身,达于肢体关节。经言:“少阳为枢”,胆清则肝气调达,脾胃因而安和;三焦主决渎,三焦通畅,则气机调达。故“清阳论治”认为应调畅枢机使之清畅,用药多用柴胡与黄芩之辈,使清阳得以升,浊阴得以降,使心腹肠胃之郁结得以开。此外,临证时常根据患者体质加入玉竹、麦冬、石斛或桑椹等清润之品以滋养阴液,防止燥热的产生。
故基于“清阳”理论自拟方主要组成药物有:桂枝、黄芪、白芍、绿萼梅、桔梗、炒白术、党参、黄精、山茱萸、柴胡、黄芩、五加皮、桑枝、牛膝、伸筋草、炙甘草等。自拟方方药分析如下:桂枝通阳扶卫,激发清阳之气,温通经脉,实表祛邪;黄芪甘温益气,助清阳之生发,白芍归肝、脾经,和营养血柔肝,与桂枝合用调和表里,并合清阳之气濡养经脉而止挛痛;绿萼梅疏理气机,桔梗辛散走窜力强,二者辅助桂枝激发清阳;白术健脾燥湿,可健脾阳以运清阳,又防脾虚内生痰湿;党参补气养血生津,黄精补气养阴,山茱萸补益肝肾,三药合用平补气血阴阳以固本;柴胡、黄芩一升一降,使清阳、浊阴升降有常,一疏一泻,使郁阳得畅而滞阴可化;牛膝活血祛瘀,可防清阳不通久则有瘀,并引血下行;伸筋草、桑枝、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舒筋络、利关节,既除外邪以护清阳,又助清阳实于患肢;炙甘草补益中气,兼调药性。以上诸药合用,使清阳生化有源,升发有本,清阳可实于肢体关节,则肢节之疾自除,清阳可发于肢节腠理,则外邪祛且难犯。
需要注意的是该方药的煎服方法为清煎法。有学者基于《伤寒论》对药物煎服法进行分析[4],认为煎药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和效果,若旨在取其气而略于取其味,则煎药时间短甚至开水泡服,反之则需久煎以获取有效成分。由于用药性质轻浮通散,少有厚味大补之品,故该方药不宜久煎,武火沸腾转微小火半小时后即关火,避免反复煎煮,防止挥发油等物质的散失。同时,在煎煮前应浸泡足量时间,避免煎煮时表面淀粉受热糊化,且药物充分吸水膨化后的高渗状态也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解。
患者男,62岁,因“右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2个月余”前来门诊就诊,患者近2个月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右膝关节内侧疼痛不适,疼痛性质以隐痛、胀痛为主,疼痛程度6~8分[5],行走时右膝关节乏力,不能完全伸直着地。右膝关节X线片提示右膝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患者平素少气懒言,纳食稍差,大便不成形,质黏,入睡困难,多梦,易心烦,舌淡胖,苔微黄白腻,脉沉细弱。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断为膝痹病,辨证为清阳不实,脾失健运;治以清阳通脉,健脾益气。处方:桂枝10g、黄芪10g、白芍10g、绿萼梅10g、桔梗10g、炒白术10g、党参10g、黄精10g、茯苓10g、砂仁5g、柴胡10g、黄芩10g、山萸肉10g、伸筋草10g、桑枝10g、五加皮10g、丹参10g、煅龙骨15g、合欢皮10g、炙甘草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右膝关节疼痛较前缓解,疼痛程度4~5分[5],膝关节行走乏力感较前减轻,睡眠不佳,平素心烦,大便质稀,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细。守上方,丹参改为15g,加酸枣仁10g、苍术10g、煅牡蛎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右膝关节疼痛程度1~2分[5],基本可伸直行走,活动无明显受限。偶觉口干,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嘱患者注意饮食起居,暂避免右膝关节过度活动,予药10剂,每2日1剂巩固治疗。处方:桂枝10g、黄芪10g、白芍10g、绿萼梅10g、桔梗10g、炒白术10g、党参10g、茯苓10g、柴胡10g、黄芩10g、山萸肉10g、五加皮10g、合欢皮10g、酸枣仁10g、黄精10g、玉竹10g、桑椹10g、炙甘草10g。
上述医案中,患者因右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就诊,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可辨病为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大便不成形、质黏,舌淡胖、有齿痕提示脾气虚弱;心烦、睡眠差、苔微黄白腻提示心、肝有郁火;结合沉细弱脉象,可知患者证属清阳不实,脾失健运型。治法上,应注意健运脾胃以开清阳生化之源,并梳理清阳之气机,使清阳之气充实于患肢。首诊予以清阳理论自拟方,加茯苓、砂仁以健脾行气化湿,丹参除烦安神,合欢皮解郁安神,煅龙骨镇惊安神,诸药合用,标本同治。二诊患者湿邪未祛,仍心烦眠差,故用苍术以增强燥湿健脾之力,加量丹参以清心除烦,加酸枣仁养心安神,加煅牡蛎镇惊安神,滋阴潜阳。三诊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只需调理气机,养心安神,用清润之品补益滋养阴液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