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王明真,赵玉萍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4)
2020年12月,《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表《全球心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负担1990—2019》一文,对全球心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负担进行了权威报道。此项研究对1990—2019年204个国家的人口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从2.71亿增加到5.23亿,增长率为92.99%;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从1 210万增至1 860万。全球心血管疾病致死率居疾病死亡首位[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也指出心血管病现患人数 3.30 亿,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2]。201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刊登文章《中国成年人群中大量抑郁与成年人缺血性心脏病风险的关系》[3],文章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成年人群中大量抑郁与成年人缺血性心脏病风险的关系,急性心梗的患者患有抑郁的患者高达21.7%。在心血管病治疗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对于患者后期及早地恢复,更早地参与到工作生活中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养心氏片组方由人参、黄芪、党参、灵芝、淫羊藿、丹参、甘草等13味中草药组成,临床研究显示养心氏片对于冠心病心绞痛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用于“双心疾病”的治疗[4]。本文分析了基于双心治疗下的病例分析,发现患者在服用养心氏片治疗的基础上,心绞痛等中医症候疗效明确,并能减少精神类药物的服用量,对于后期临床上推广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典型病例1:陈某某,女,56岁,因“夜眠差、心烦乏力、情绪低6月,加重伴自杀行为6 d”入院。2018年1月患者因照顾母亲劳累后起病,夜间睡眠差,着急、心烦,浑身乏力,经常感觉身体不舒服,2018年4月至“当地医院”就诊,予“度洛西汀、唑吡坦、阿普唑仑”治疗,患者服药5、6 d后因担心副作用而自行停药,曾服中药治疗,效果不佳。近1月,不愿出门,悲观厌世,自责自卑,浑身乏力,6 d前早晨患者顿服60余片“阿普唑仑”企图自杀,1 h后家人发现及时送医,经“洗胃”输液治疗后脱险。患者目前仍夜眠差,食欲不振,近半年明显消瘦10余斤。患者既往“颈椎病”病史1年余,“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病史。心肌缺血、冠心病史,有胸闷、胸痛、气短、乏力,自汗、舌苔暗紫、脉细弱等症状。
查体及化验检查:查体:BP 112/69 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2次/分,心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化验检查:血常规、肾功能。
其他辅助检查:颈椎+胸部X线摄片示肺部未见明显异常,胸椎侧弯畸形,颈椎退行性改变。颅脑CT示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与治疗:初步诊断:①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②冠心病。治疗策略:①度洛西汀系统治疗,丁螺环酮辅助改善抑郁焦虑情绪;②劳拉西泮、佐匹克隆辅助睡眠;③给予养心氏片益气补血,改善疲乏无力症状。具体用药:度洛西汀30 mg,bid,丁螺环酮10 mg,tid,劳拉西泮1 mg,qn,佐匹克隆7.5 mg,qn,养心氏片1.8 g,tid,7 d后饮食量增加,胸闷、胸痛、气短、乏力,自汗等症状不适感减轻。汉密顿抑郁量表积分为:23分;续用之前治疗方案。15 d后复查心电图,窦性,大致正常。30 d后情绪恢复,躯体不适感基本消失,随后出院。
出院随访:出院一个月后门诊复诊,患者情绪稳定郁评分降低,心脏胸闷、乏力躯体不适症状未出现,基本恢复正常生活,适当减量调整情绪的药物,度洛西汀20 mg,bid,丁螺环酮5 mg,tid,佐匹克隆7.5 mg,qn,继续服用养心氏片1.8 g,tid。维持治疗。两个月后门诊复诊,汉密顿抑郁量表积分为:15分,患者情绪稳定郁评分降低,心脏胸闷、胸痛、气短等不适症状未出现,生活质量提升。
典型病例2:刘某某,男,67岁,因“生气后阵发性情绪不稳、说神道鬼4 d”入院。患者“肺纤维化”病史6年,病情控制好。2018年“腰椎骨折”行手术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多年。有胸闷、胸痛、神疲、自汗等症状。
查体及化验检查:BP 129/83 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0次/分,心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化验检查:血常规、肾功能。其他检查胸部X线摄片示右侧肺纤维灶、双肺纹理增多。颅脑CT示脑内多发缺血、梗死、软化灶。
诊断与治疗:①分离[转换]性障碍;②高血压;③冠心病
治疗策略:喹硫平系统治疗精神症状,丙戊酸镁缓释片稳定情绪,佐匹克隆辅助睡眠,养心氏片改善心脏功能。
具体用药:喹硫平100 mg,bid,丙戊酸镁缓释片0.25 g,bid,佐匹克隆7.5 mg,qn,养心氏1.8 g,tid。
随访:7 d后患者睡眠好转,汉密顿抑郁量表积分为:22分。14 d后情绪改善,汉密顿抑郁量表积分为:20分,异常思维内容减少。续用之前治方案。半月后随访,患者规律服药,病情尚平稳,未再出现有胸闷、胸痛等症状不适。30 d后出院,一个月后门诊复查,精神症状消失。减少精神类药物剂量喹硫平100 mg,qn,丙戊酸镁缓释片0.25 g,bid,佐匹克隆7.5 mg,qn,继续服用养心氏片1.8 g,tid维持治疗。两个月后门诊复诊,汉密顿抑郁量表积分为:14分,患者情绪稳定,没有胸闷、胸痛、神疲、自汗等不适症状未出现,生活质量提升。
W.jefferso首次提出双心医学,强调关注心脏治疗和精神治疗。2021年1月2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精神健康、身心健康及大脑-心脏-身体关联”科学声明,是美国版的“双心医学”声明[5]。声明指出心理健康不仅对心血管疾病(CVD)有负面影响,而且对改善心血管健康和降低心血管风险有一定的影响。数据显示良好的心理健康与心血管疾病和风险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心理健康可能与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生物过程和行为有因果关系;改善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可以对心血管健康产生有益的影响。建议医生采用工具对患者心理进行评估,对心血管病人进行心理或药物治疗[6-7]。
病例中心肌缺血、冠心病史,有胸闷、胸痛、气短、乏力,自汗等症状。属于中医的胸痹心痛类范畴,符合《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灵枢·五邪篇》中记载“邪在心,则病心痛”,胸痹心痛的病因“邪”包括寒邪内侵、情志失调、过度劳累等有关。这导致气机失调,气血运行障碍,心脉瘀阻不通而为胸痹心痛。中医辨证治疗胸痹心痛,并分为心血瘀阻证、气滞心胸证、痰浊闭阻证、寒凝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7型进行论治[8-9]。
近些年中药在治疗抑郁方面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中药复方被证实可以调节改善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而发挥抗抑郁作用。研究发现大部分中药主要通过影响神经递质表达及改善神经信号传导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而调节改善肠道菌群环境以及线粒体功能的中医药研究相对较少[10-11]。余梅平等[12]研究基于文献研究分析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的用药规律其中药物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柴胡、丹参、白芍、茯苓、川芎、甘草。胡培豪等[13]等研究《中国方剂数据库》及《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发现疗抑郁常用中药为甘草、茯苓、当归、香附、白芍,常用中药类别为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逯文蕊等[14]研究显示中药治疗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疗效在有效率与降低不良反应方面优于西药。养心氏片组方中含有丹参、甘草、当归、川芎等多味中药,在“双心”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红蕾等[15]研究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抗内皮损伤、抗氧化、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理活性,在临床中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夏婧等[16]研究发现丹参有调节血液运行,保障能量供应,发挥养心安神作用功效。另有研究显示甘草的药理作用有抗心律失常、降脂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养心安神功效[17]。宫文霞等[18]研究显示当归有抑郁作用,其机制与其对神经损伤、神经递质系统紊乱和氧化应激等方面具有改善作用相关。基于对数据的整理挖掘及研究可以看出,中药在治疗抑郁、焦虑方面疗效显著,有助于为后续抑郁症治疗药物的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通过病例分析可以看出养心氏片在治疗双心疾病的过程中能够改善患者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症候、稳定患者的情绪及改善睡眠等,也为养心氏片的双心同调同治提供了参考。姜兵等[19]研究养心氏片对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的影响发现,养心氏片能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抑郁症大鼠的心功能和抑郁症状。对养心氏片的抗血管抑郁的代谢组学进行研究发现养心氏片可以通过调节氨基酸、三羧酸循环和磷酸甘油酯代谢等多种代谢途径,对血管抑郁具有综合的抗抑郁作用[20]。姚恒帽等[21]研究养心氏片联合舍曲林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疗效,结果提示养心氏片联合舍曲林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后抑郁病人中国卒中量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有利于神经功能康复。
2017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双心学组制订的《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中对养心氏片做出推荐,指出养心氏片适用于气虚血瘀患者,同时能够改善情绪,适合双心治疗[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