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艺耀
(青岛大学 山东青岛 266000)
教育领域中有关教师专业化的研究不仅覆盖范围广阔,研究内容也相当深刻,教师专业化已逐渐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与此同时,作为学校教师群体中的组成部分,关于班主任专业化的探索也初现端倪。而在教师专业化的研究中,从胜任特征理论的角度出发,是学者们使用较多的一个研究视角。
“胜任特征”一词源于拉丁语“Comepetere”,其英文释义包含“Competency”和“Competence”两种。有关这一概念的科学解释最早可追溯至20 世纪初“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开展的“时间动作分析”(Time and Motion Study),后被誉为“管理胜任特征运动”(Management Competencies Movement)。泰勒通过“时间—动作研究”(Time and Motion Study),将一系列复杂的工作程序拆分成简易的操作步骤,从中识别出不同工作绩效的员工在具体动作表现上的差异,进而确定卓越绩效者和普通绩效者之间的差异特征,并指出通过加强对这些差异特征的培训可以显著提升工作绩效。这里的胜任特征主要是指可直接观测到的动作技能或身体因素,如灵敏性、协调性等。泰勒关于胜任特征的研究影响深远,后被学界一致认为是胜任特征研究的发端。
自20 世纪70 年代至今,有关胜任特征的研究已经弥漫到了各行各业,并逐渐演变成全球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国家综合实力的较量最终取决于知识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教师质量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从人力资源管理层面分析,教师质量问题就是教师专业化问题,而在教师专业化的研究中从胜任特征理论的角度出发是学者们使用较多的一个研究视角。早在20 世纪70 年代,西方国家便已着眼于研发用以提升教师胜任特征的各种评价工具。教师评价的结果为教师胜任特征评价指标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关于教师胜任特征的统一标准定义。尽管学界在教师的基准性胜任特征方面一致认为应包含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两个维度,但在关键的鉴别性胜任特征方面仍有异议。唐纳德·梅德利等认为,教师胜任特征是指教师个体履行工作职责和取得卓越绩效的能力,主要有三个维度: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态度或价值观。[1]荷兰教育家戴尼克则认为,教师胜任特征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人格特征以及在不同教学背景下所需要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态度的综合。结合国内外研究可知,国外学者更多地倾向于以教师的人格特征代表其胜任特征,而国内学者则认为教师的专业价值观,如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等更能够代表其胜任特征。学生培养目标与教师胜任素质之间相辅相成。因此,教师胜任特征必须围绕学生培养目标的变动做出相应调整。基于此,本研究认为,教师胜任特征是指教师为履行工作职责和取得卓越绩效所应当具备的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价值观。
胜任特征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即对在该岗位工作中有卓越绩效者要求必须具备的胜任特征结构,它为特定组织、水平或角色提供了一个成功模型。胜任特征模型的建构是胜任特征理论在各领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应用的基石,它为高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前提和理论基础。目前,国内外经典的胜任特征模型主要有冰山模型、洋葱模型和全脑模型。
在管理胜任特征运动、能力本位教师教育运动和人本教师教育运动三大运动的交互作用下,教育领域中关于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逐渐演化出两大研究流派,即以“知识为本”的基本主义学派和以“素质为本”的自由主义学派。徐建平认为,上述两大学派分别以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和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为支撑构建教师胜任特征模型。[2]前者强调掌握知识技能以及将其熟练表现的重要性,而后者则重视创新、问题解决能力等个人素质。结合胜任特征运动中提出的胜任特征建模“能力”取向,本研究倾向于自由学派以“素质”为本的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刘立明指出,通常所说的教师能力标准或评价指标即是教师胜任特征,而这些教师胜任特征的组合就是教师胜任特征模型。[3]
1996 年澳大利亚国家教学委员会(NPQTL)通过借鉴英美两国在教师胜任特征研究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教师的教学胜任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教师入职前必须具备的五大教学胜任特征,即使用和发展专业知识和价值、与他人沟通合作、计划和管理教学过程、监督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对工作成果进行反思评估和计划。徐建平等指出,NPQTL 研发的教师教学胜任特征模型强调所包含胜任特征的普遍性和独立性,尽管并未在优秀胜任特征和普通胜任特征之间做出区分,但也启迪了思考教学与教师教育的另一种方式。
伴随着教育领域教师专业化及教师胜任特征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在完善内容构成和维度划分、细化岗位类型和职责分工以及加强实践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通过梳理早期国内外关于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可以发现部分学者所建构的教师胜任模型仅仅是简单的胜任特征罗列,在内容构成方面多有重复且缺乏合理的维度划分。如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独立学校协会在一项调查中指出,教师胜任特征模型是一个多因素结构,由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建立、专业知识等15 个因素构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维度划分也更加细化。黄莉君等(2019)参照管理领域的冰山素质模型,将中学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内容构成划分为内在胜任特征和外在胜任特征两大维度。[4]然而,这一观点忽略了知识和能力的区别,两者在评价标准、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胜任模型的构建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其内容构成和维度划分也应体现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即与教育部师范司所界定的教师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感)相匹配。[5]
胜任特征引入教育领域之初,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关注点聚焦于教师行业,对教师胜任特征展开了广泛研究,如凯尔克特曼对教师专业自我的研究、王邦佐等对国家和市级优秀教师的研究、徐建平开展的关于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然而,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部分学者逐渐意识到胜任特征与岗位类型是密切相关的,教师胜任特征根据授课对象、岗位职责等的不同存在很大差异。为此,众多学者对特定教师岗位所需的特定胜任特征展开了深入研究,逐渐丰富了教师胜任特征研究的岗位类型:
1.教学型教师胜任特征模型
李秋香以高中化学老师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高中化学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及量化评价体系。[6]格拉泽·泽古塔等学者以物理学科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教师感知能力对缓解学生焦虑情绪的重要作用。黄瑶则从整体上分析了高中教学型教师所需具备的教学胜任力。[7]
2.教育管理人员胜任特征模型
基于核心期刊中有关教师胜任特征的文献计量分析发现,以往有关教育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高校行政管理教师队伍,如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研究,而在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领域及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近年来,在新高考改革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下,班主任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李琳、陈芳等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政策文件,结合班主任工作职责与要求,构建了《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标准(讨论稿)》包括专业知识、专业理解、核心能力、专业品格四个维度。[8]汤林春参照2009 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有关班主任工作职责的规定,建构出包含态度、认知、能力三个维度的班主任核心素养框架。[9]
3.心理辅导教师胜任特征模型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学校中所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统称为心理教师。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内心理教师胜任特征的本土化展开了深入研究。陈虹等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心理教师应具备以下6 个方面的胜任特征: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职业人格特质、自我认同以及拥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此后,邢延清等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将心理教师胜任特征划分为工作技能、职业态度、自我意识、个性特征四个维度。国外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岗位和职责分工较为细致,主要包括学校心理学家和学校咨询师两个群体。珍妮·蒙哥马利指出,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而言尤为重要,并对其培训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然而,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大多是主观性的经验总结,缺乏科学的实证支持。从我国现行的学校管理体制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也因此大多数中学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寄托在班主任一职,对班主任心理辅导方面的胜任特征也有了更高要求。
所谓教师评价是根据特定标准运用科学方法对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展现的能力及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提升学校发展潜力。教师评价作为胜任特征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可以检验教师职前教育的质量、评估职后培训的效果,并将其应用于教师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教师招聘、绩效考核、教师培训与职业发展规划等。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如美国的“业绩工资制”、英国的PRP绩效评价体系)侧重的是教学有效性评价,其评价的内容指标偏重于教师的工作成果和教学能力,欠缺甚至忽视对教师素质的评价。对此,部分学者对教师评价的内容指标做出了相应改进。吴小勇所构建的中学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涉及条件评价指标、过程评价指标以及效果评价指标三个维度。蔡永红等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将教师评价分为三种类型:教师胜任力评价、教师绩效评价、教师有效性评价,突显了对教师胜任素质的考查。
由此可见,现代教师评价在吸取以往不足的基础上,将指标的确定聚焦于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胜任特征且关注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逐渐形成了一种基于胜任特征理论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然而,就当前教师评价的现状来看,部分中学对教师胜任特评价这一概念仍缺乏充分认识。周玞赤在对中学班主任评价的研究中指出当前班主任评价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评价目的错位,专注于区分班主任的等级、优劣却忽视了专业化发展这一根本目的;二是评价导向异化,部分中学仍未摆脱唯分数、唯升学率的教学评价体系;三是评价方法单一,早期研究偏向质性研究的弊端使得当前有关班主任胜任特征评价的研究过度追求量化,缺乏对现象本质的深入探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是教师评价的两种不同技术量度且各有千秋,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做出公正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