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探讨

2022-11-27 02:14张伯君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4期
关键词:劳动德育小学生

张伯君

(江苏无锡宜兴市高塍实验小学 江苏无锡 214214)

随着当代社会发展在不断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对现代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要求对学生的教育更多地放在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具体可以通过结合劳动教育与德育功能,从小学生阶段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还要努力发挥出劳动教育在推进德育功能实施中的重要载体作用,以使德育内容更好渗透到其中,从而有效促进当代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中开展德育的必要性

对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劳动的过程中获得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勤劳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此外,还能使学生通过劳动的方式,逐渐丰富学生的思想层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学生在劳动中还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与自信心。因此,激励更多小学生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20 年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出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要在确立德育功能的基础上展开,并将劳动教育落实到位,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近些年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方面的富足,还体现在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上。在这个大的社会发展背景之下,当今很多小学生没有体会过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因而无法真正做到珍惜劳动成果,并且他们平时都被家里面呵护着,因而会发现他们基本都不具备符合其当前年龄阶段的劳动能力,这无疑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从而也不利于国家未来的发展。在贯彻落实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中,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同时,还要努力使劳动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得以有效发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成果的思想,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传统小学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割裂“劳”与“育”

1.有劳无育

传统的小学劳动教育内容通常比较简单,比如最常见到的班级定期大扫除和值日生的工作等,而在家庭劳动教育方面,也只是让学生多帮忙做家务。这样的劳动教育形式无疑浅化了劳动教育的内涵。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仅仅通过布置这样简单劳动的任务,不足以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原因之二是小学生在这样的劳动过程中,难以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和劳动态度。因此,这种模式下的劳动教育体现出的是小学生单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劳动任务,自然无法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所以,像这样的“有劳无育”教育模式实际上是对劳动教育的窄化。

2.有育无劳

上面所提到的“有劳无育”情形的另外一种极端则是“有育无劳”,在“有育无劳”情形下的小学劳动教育过程,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德育工作,而劳动更像是小学生德育教育开展的一种辅助途径,让学生参与劳动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能力。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教师一般会采用口头讲述的方式给学生进行知识的单方面灌输,而在传统的劳动教育过程中,他们对劳动教育的实施通常也是采用的讲授法。像这样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新模式,使劳动动手操作课也变成了知识的讲解课。

(二)劳动教育上的“观念异化”

1.教师将“劳动”当作一种惩罚手段

目前小学阶段教学的现状是,仍然存在部分教师还在继续保持以前教学理念的情况,若是发现班级上某个学生的行为不规范又或是学习表现不好,教师就会给他实施打扫卫生的惩罚等,这种以劳动惩罚学生的方式,会让学生对劳动产生一种不好的感觉,即只要犯错就要接受劳动惩罚。教师为了管理好学生,将对学生的惩罚与劳动挂钩,让学生逐渐形成劳动即惩罚的错误概念。但在实际的劳动教育过程中,又会教导学生劳动光荣的理念,并以劳动模范为榜样,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劳动。在小学生看来,前后这两种互为矛盾的教育观念,会给学生的思维带来困扰,难以分析出哪种观念才正确,从而不利于让学生正确树立劳动观念,甚至最后还是有很多小学生认为劳动意味着羞耻。

2.教师与家长贬低劳动

社会上每个人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劳动,劳动主要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多数教师和家长由于受到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会让学生以为只有脑力劳动才最有价值,也最有面子,而对于体力劳动,他们持有的态度一般都是消极的,认为体力劳动只有文化程度低的人才能从事,有的家长甚至在鼓励学生好好学习时,讲到“学习不好,以后只能回家种田,要么去工地上班或是进厂子”,这些话无疑对体力劳动工作饱含了深深的贬义。本意上来说,家长是出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目的才说出的这番话,但却会给学生带来一种体力劳动不光彩的感受,从而导致有的学生即使想要从事体力劳动,但因为学校和家庭带来的这种刻板印象使得他们难以踏出第一步,因此,这样的劳动贬低教育,不但会给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效果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还会阻碍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有效提高。

三、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发挥策略

(一)公益劳动,培养社会公德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更好实施劳动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小学教师必须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和学生共同发起具有一定社会性质的公益劳动活动,给学生创造与社会公益事业亲密接触的机会,并合理将德育教育渗透进来,使学生在参与劳动活动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善良品质,从而在团结合作中,为公益事业提供更优的服务,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社会公德心。

举个例子,学校可针对当地的养老院开展社会公益服务活动,通过与相关社区联系,设计出更好的活动方案。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引导高年级学生帮助老人洗衣服、打扫卫生、修剪指甲等劳动,给老人提供这些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志愿服务,弘扬社会上敬老爱老的传统风尚。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具有特长的学生,给老人进行文艺表演,逗老人开心,调动养老院的气氛。另外,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特别针对节假日期间,设立专门的探访小组,即将班级所有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节日到来之际,安排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到养老院进行探访,让老人感受温暖的同时,也能提高小学生的生活实践体验,并深切感受到自身给老人带来的快乐。在活动的最后,让每个班的代表负责整理本次的活动内容,为后续公益活动的开展提供宝贵的经验,也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和渠道。

小学教师还可以开展“大手拉小手”的垃圾分类活动,垃圾分类也是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在开展的“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建立起垃圾分类与学生劳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勇于在街道或是社区内向人们主动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与方法等,在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自身的垃圾分类观念,并逐渐养成合理进行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这个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通过开展“废物利用”的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收获劳动的喜悦,进而逐渐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好习惯,学生在发挥自主思维的创造中,还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家庭劳动,提升综合能力

为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必须注重劳动环境的培养,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实践,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家庭劳动会给学生带来的重要影响,并努力使学生在家庭劳动中发挥出更强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劳动环境,并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工作,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教师需要注重学校、家庭两个大环境的劳动开展机会,让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的劳动,逐渐认识到劳动最光荣的意义。

比如,教师可与家长进行联系,让家长多多配合学校开设的劳动教育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庭劳动,如扫地、拖地、洗碗、叠衣服、整理物品等,在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家庭劳动;同时,还要注意渗透德育内容,如给下班回来的爸爸妈妈按摩、饭后给他们放洗澡水等。通过这样让学生自己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好提升,还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吸收德育教育,既能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又能提高自身的劳动能力。另外,促进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教育成效提高的重要途径也包括家校合作,小学教师应努力寻找并创造各种有助于推进家校良好合作的有效策略,给学生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劳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家校网,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劳动活动中来,并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从而在促进学生劳动能力提高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劳动综合素养的有效提高。打个比方,在学校的劳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家校共育平台,组织家长开展家庭内全员参与的大扫除活动,学生在这样的劳动实践中,不仅能收获大扫除后的成功喜悦,还会逐渐形成爱护家庭生活环境的意识,使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得以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从而使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教育更具有教学价值。

(三)生活劳动,践行德育本质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能保证学生在获得思想教育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德育的核心之一在于劳动教育,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开展往往是为了让学生的劳动习惯、思想以及态度得到培养和锻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在劳动中尽情挥洒汗水,逐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为了更好落实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效果,教师还可将生活中的实际劳动活动引入到校内的教育中,以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进而积极参与到劳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以及发展自身的综合素养。

比如,小学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工作时,可开设手工缝制的手工课,手工缝制的技能看似简单,但在学生的实际缝制过程中,却往往难以缝制出好看的作品。通过让学生缝制破衣服和破袜子等,能不断加强学生生活技能的锻炼,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教导学生线的颜色选择应要与衣服或袜子本来的颜色一样或相近,免得造成缝补区域的颜色突出,不利于呈现衣服或袜子的整体美观。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穿针引线,然后在针眼的末端打好结后,再对衣服上或袜子上的洞眼进行一针针的缝补,最后在缝补完后,学生们看着自己亲手缝制的衣服或袜子成品,发出由衷的喜悦,成功之感也油然而生。学生在这样的亲手劳动中,既能提高自己的生活技能,还能收获快乐,也能刺激学生更加热爱劳动并参与劳动的心态。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对小学劳动教育中实施德育的举措,符合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趋势,小学教师应不断落实将德育融合在劳动教育中,并在不断实践中找到能有效促进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有效策略。结合小学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丰富教学活动与环境,制定科学有效的融合策略,以解决目前小学阶段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劳动教育和德育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进而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和德育观,并有效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从而使新时代下的小学生们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德育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我是小学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