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的品行习惯养成

2022-11-27 03:24王伟婉王倩倩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幼儿教师

王伟婉 王倩倩

(扬州市邗江区直属机关幼儿园 江苏扬州 225000)

幼儿教育是促进学前儿童身体、行为习惯、认知以及情感方面发展的重要过程,此阶段的教育目标主要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让幼儿学会简单辨认社会。而劳动教育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手段,因此,家长和幼儿园要重视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创新幼儿教育模式,以家园共育模式为依托,推动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以家园合作为依托,推动幼儿劳动教育

自国家推出素质教育以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劳动教育是我国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之一,当前劳动教育已以不同的形式全面纳入中小学教育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2019年1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文件,明确指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对学前儿童来说,劳动教育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园要从心理学、教育学角度出发,认真分析幼儿发展特性,善于利用幼儿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帮助幼儿认识其周围社会环境,尊重别人劳动成果。同时,尊重幼儿发展天性,寓教于乐,多利用游戏学习优势促进幼儿自然发展。

家庭是幼儿的主要生活场所,在家庭环境中幼儿可接触多种多样的教育环境,劳动形式也多种多样,家庭劳动教育是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有效补充。因此,幼儿园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有效利用家庭资源,对家园共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模式进行创新,为家园共育模式注入新活力,促进幼儿劳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学前阶段的劳动教育具有指导性、启发性,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帮助幼儿尊重劳动,树立良好的劳动技能。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学校人才培养需求。因此,幼儿园劳动教育要充分与家庭劳动教育结合,统一劳动教育标准,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根据幼儿园实际发展情况,充分拓展幼儿园劳动形式、时空,重视劳动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优势,让家庭参与到幼儿劳动教育工作中,提高家园共育效率。

二、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习惯养成发展现状

1.家长对幼儿园习惯培养工作的认识不足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的作用,使幼儿园建设如春笋般崛起。习惯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经过多方长期共同努力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行习惯。在实际当中,出现一些家长对幼儿园习惯培养工作的认识不足现象,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幼儿园的习惯养成工作并无实际价值。因为幼儿的习惯养成周期较长,幼儿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达成帮助幼儿养成习惯的目标。二是参与度不足。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要面对不同性格的家长,有的家长在面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时时满口答应,但转过头就忘记。对幼儿的教育认为只需要依靠教师就行,不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2.家园双方在习惯教育上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当前家园合作培养幼儿习惯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更多是充当辅助角色,在实际教学情况中教师会对家长提出相关要求,部分家长也只是一味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对幼儿进行培养,失去了主观判断能力。加之,当前家园共育培养幼儿习惯时,没有真正将此模式贯彻到底,导致其作用得不到发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家长认为教师的习惯教育理论知识高于自己,依赖教师,特别是对那些育儿意识薄弱的家长来说,他们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对,对教师的培养模式持百分百肯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一味配合接受,没有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使家长在幼儿习惯培养过程中的作用难以发挥。其次,在家园共育背景之下,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处于相等的状态,二者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价值。而在实际当中,幼儿教师始终占据着幼儿培养的主导地位,家长多以辅助身份参与其中。多数家长会严格按照教师要求开展教育活动,极大地限制了家长的教育空间[1]。

3.习惯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意见不统一

家园共育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作用价值,常把自己放在主体位置上,单方面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家长仅仅只是配合教师工作,这使家长在整个共育过程中难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一些幼儿园没有真正将家长纳入共育体系,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幼儿习惯教育模式的创新只是浮于表面,没有真正行动,因此,使幼儿习惯教育长期停滞不前。幼儿习惯教育的开展就是利用幼儿日常生活与教育活动相联系,让幼儿从活动中学习日常生活带来的知识,而幼儿教育并不能真正了解幼儿日常生活习惯,这就必须通过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才能实现幼儿家校行为习惯的连接,但由于一些教师和家长双方没有及时反馈幼儿的日常情况,使家长与教师的习惯教育内容存在偏差,不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三、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策略

家庭是幼儿学习与他人如何相处的第一环境,在这里幼儿能学习到什么是情感,对社会初步形成简单认知。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的行为举止、品德修养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身心发展,启发幼儿劳动意识,对幼儿劳动能力进行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家长和学校要注重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做到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结合,保证幼儿教育的连贯和一致性[2]。

1.强调可视与不可视化的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幼儿劳动意识的形成、劳动技能的培养以及正确劳动观念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对家庭劳动教育来说,幼儿园劳动教育更具可视化、时空性,学前阶段的教育主要就是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其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发生。家庭劳动教育是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影响,它没有固定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安排,对幼儿的劳动教育也没有具体规划,相对来说比较隐蔽。基于此,幼儿园要重视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充分结合家庭劳动资源,实现家校教育的一致性。首先,家长要摆正幼儿教育心态,努力配合幼儿教师对幼儿习惯进行培养,及时向教师反馈幼儿在家情况,便于教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其次,教师也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向家长做好家庭劳动教育宣传,多组织亲子活动,提高家长幼儿劳动教育参与度。

2.让游戏成为劳动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

顽皮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这一发展天性,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劳动教育中,与教师共同出谋划策,共同促进幼儿劳动习惯的形成。在此过程中,幼儿园要做好自身导向工作,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相对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而言具有独特的教学魅力,通过游戏幼儿能在不知不觉中获取到知识,还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手段。因此,幼儿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的教学优势,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掌握一些家庭劳动的方式,如扫地、收拾垃圾等。并要在游戏过程中注重劳动理念的普及,从而达到养成幼儿劳动习惯的目的[3]。

3.以教师为纽带更新家长劳动教育理念

教师是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发展情况的中间纽带,因此,教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十分重要。基于此,幼儿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家长在园的参与度,增强家长亲身体验感,为达到这一理想状态,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多举办亲子活动,如以“劳动”为主题的亲子竞赛。此类竞赛需要将“劳动内容”以游戏竞赛的形式呈现,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也能拉近幼儿与家长的距离,让家长学会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寓教于乐,充分了解此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多运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劳动技巧,增强幼儿对劳动的印象。其次,加大幼儿家庭教育作用的宣传力度,让家长深度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最后,幼儿教师要加大与家长沟通力度,选择好时期不定期向家长融入家庭教育对幼儿劳动习惯形成的重要性,加强家长家园共育意识,让家长承担其应有的教育责任。

4.家园共育教育环境下重视“重复效应”

一种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期、反复的练习才能以稳定的形式存在。因此,重复训练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会让人们产生心理暗示,从而对同一刺激发出相同动作,而习惯有着好坏之分,一个良好的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基于此,在采用家园共同培养方式对幼儿劳动习惯进行培养过程中,家长是幼儿习惯形成的第一接触者,家长的劳动习惯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动作,因此家长要明确先入为主的道理,多参与到家庭劳动过程中,为幼儿做好行为榜样。除此之外,为使家校教育达到最佳效果,家长和教师要统一培养标准,家长要对幼儿的劳动行为进行实时监督,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5.提高教师家园共育的专业水平

幼儿教师是幼儿学前教育的第一接触者,其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家园共育的开展效果,对幼儿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为提高幼儿劳动教育教学质量,幼儿园要注重教师家园共育的专业水平。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注意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问题。基于此,教师和幼儿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首先,幼儿园要定期对教师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定期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使教师的教学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清楚了解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其次,教师自身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多参与学校举办的公开课,通过公开课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以便后期与家长了解幼儿在家情况,提高教学质量[4]。

6.校外实践里的劳动教育

幼儿教师还应该和幼儿家长展开协作,凭借家庭资源进行相应的社会劳动实践,从而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比如,幼儿教师通过邀请会烹任的家长,引导幼儿自己动手烹饪食物,或者邀请会插花的家长,组织幼儿进行插花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幼儿的实践能力提高;另一方面,可以使幼儿获得插花知识。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相互合作,共同展开幼儿劳动教育。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公益活动或者讲座,促进家长参与到劳动教育之中。幼儿教师可以向幼儿家长讲解劳动教育的意义,帮助家长改变对劳动教育的错误认识。

7.融合教育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开展形式

家庭、幼儿园协同共育是当前幼儿教育中极力提倡的教育模式,都在幼儿劳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幼儿园教育是主导,二者应彼此配合,共同推动幼儿劳动教育的发展。家庭潜在的劳动教育资源,需要教师与家长通力合作进行开发探索。家长作为与幼儿相处时间最长、最了解幼儿性格特点和个人需求的重要角色,最清楚幼儿在劳动过程中会有哪些优势与不足,让家长利用其对幼儿的熟悉进行劳动教育,是实现家校共育的基础条件。而要将这种潜在资源转化为劳动教育资源,则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教师可借助家长会或班级互动平台等方式告知家长哪些是在园内即将或已经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哪些是家长可以在家庭中进行的劳动教育活动,从而让家庭劳动教育更具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的高效发展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家庭劳动教育是幼儿劳动意识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庭劳动教育资源,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强化幼儿劳动技能。但当前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家长对幼儿教师不信任、家长和教师的角色定位上存在偏差,因此,为提高幼儿劳动教育的教学质量,幼儿园要充分结合家庭资源,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以促进幼儿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幼儿教师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梦中家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无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