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茹
(新疆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 新疆哈密 893000)
现阶段,由于外界环境、互联网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埋下了较大的隐患。青少年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思想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习得不良的行为与习惯等,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教师与家长是青少年的教育与引导者,两者相互沟通教育,则能够有效避免青少年在不良行为意识的构建,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等。由此可见,家校合作教育符合青少年发展和学习的需要。
心理教育的内容较为广泛,而青少年经历少,若直观教学,则青少年难以理解。所以,教师需要遵守融入性的原则,让青少年一步步理解与实践,以提高青少年对心理教育的认知。
心理教育分多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不同。若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教导青少年,不仅难以疏导青少年心理的问题,甚至还会加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遵守针对性的原则,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对青少年进行针对性的教导,以起到优质的教学效果。
情感性原则是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注入自身的情感,如期盼、爱护、呵护等,能够与青少年建立有效地沟通桥梁,赢得青少年的信任,以更具效率地教导青少年。
(1)过度焦虑
现阶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家长的愿望之一。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家长便将目标定在了班级名次前列上,若考试成绩不理想,轻则语言教育,重则动手教育,给青少年带来了极大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心理状态也呈现出焦虑性的特征。
(2)缺乏沟通
沟通是解决事情的最好方式,也是发展关系的良好方式。但是,较多青少年难以与家长和教师沟通,从内心中不认可家长与教师,从而导致学习压抑、生活苦闷,心理呈现出矛盾的特征。导致此种情况的原因为家长忽略孩子的内心想法;教师缺乏心理教育的方式等。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若长时间缺乏沟通,还会导致性格孤僻,难以融入群体中,对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极为不利。
(3)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存在于大部分人的心中,且不同性质的攀比心理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同。积极向上的攀比能够让青少年迸发出更强大的潜力,让青少年达成学习的目标。相反,消极的攀比心理将会扭曲青少年健康的内心,让青少年做出一些难以置信的行为。在攀比心理的影响下,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将会逐渐扭曲,消费观念将会突破理性的限制,看到其他同学有新东西,自己也会想要,可能会做出毁坏新东西等行为,以满足扭曲的价值观。成长在平凡家庭的青少年存在攀比心理还会导致内心的自卑,看到其他青少年身穿名牌,自己身穿普通,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对未来的人生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过度的攀比心理还会增加父母的负担,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1]。
(4)懒惰心理
青少年一旦养成懒惰的态度或习惯,将会衍生各种不良行为。青少年懒惰心理过重,将会导致人生走向堕落,产生不思进取、不劳而获的思想,长久处于这些思想之下,将会导致学习能力下降,失去学习的活力,意志逐渐消沉。此外,还容易造成学习与生活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浑浑噩噩,过着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日子,从而难以提高学习成绩,难以实现能力的发展。懒惰的习惯还会导致青少年渴望舒适的生活,逐渐失去自主能力,衍生依靠他人、走捷径的观点。懒惰还会导致青少年对努力的事情产生厌烦的情绪,逐渐养成生气、羞愤、嫉妒、嫌恶等情绪,从加重精神上的负担,阻碍自身的进步。除此之外,懒惰心理的养成还会逐渐让青少年丧失时间的观念,对任何事情都难以产生兴趣,将会影响身体的健康成长。懒惰是万物之源,是青少年需要克服的心理问题[2]。
(五)自私心理
现阶段,由于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对孩子听之任之,所以导致孩子自私心理愈加严重,影响了孩子未来的发展与生活。此外,一些家长为孩子灌输自私的思想或做出一些自私的行为,也会导致孩子逐渐产生自私的思想与心理。青少年若存在自私心理,将难以体恤他人,不懂得换位思考,总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主动去了解他人的感受。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青少年将不具备感同身受的意识,难以产生同理心,不能够体会家长或教师的苦心。严重的自私心理还会导致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受到阻碍,会被他人所排挤,难以跟其他青少年建立平等沟通的关系,从而难以交到知心的朋友。在长时间自私心理的影响下,还会导致青少年突破校规校纪的限制,做出一些不良的行为,不能对自己产生有效的约束[3]。
(1)家庭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所,是影响青少年性格、品质培养最为重要的地方。现阶段,部分家长对青少年过于宠爱,导致青少年心理抗压能力较低,青少年心理素质较差,往往会衍生出盲目从众、攀比、逆反、嫉妒等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个人的成长,甚至还会导致辱骂、打架等情况的产生。部分家长则对青少年过于忽视,想要培养青少年的自理能力,但却导致青少年产生了孤独、焦虑等心理,青少年思想负担过重,还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2)学校影响
对于青少年而言,学校是获取知识的区域,是积极向上的地域。但是,受到不良同学的影响,导致青少年思想出现偏颇,影响青少年健康的成长体系。在此过程中,一些青少年,可能会出现厌学心理,失去对学校、教师的信任,以此影响个人的一生。部分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过于严苛,容易激发青少年的反叛心理,产生与学校对抗的思想,直接影响了青少年学习的进程。
目前,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其中游戏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痴迷手机游戏、电脑游戏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心理状态发生了变化,性格愈加暴躁,难以听取家长与教师的教育。由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极为必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青少年能够认识到美好的事物,同时增强对自身的约束与防范能力,抵御不良的事物与环境等。除了互联网游戏的影响,青少年还受到校内、校外等人或物的影响。所以,教师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是保障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必要[4]。因此,探究家校合作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家校合作教学,最为直观的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在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过程中,若只依靠家庭或学校,则难以对青少年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有时甚至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但是,家庭与学校联合教学,则能够起到“1+1=2”的效果,远超出家庭或是学校的单独教学,从而能够有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合作教学的视域下,家长能够通过教师了解青少年在学校中的学习与成长的活动,能够认识到青少年在学校中成长的优势与不足;教师也能够通过家长了解青少年在家庭中学习的状态,了解青少年日常的生活,以此能够形成双重教学的作用,为青少年净化生活与学习的环境,让青少年健康、积极、阳光地成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仅能够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还能够教导青少年如何预防外界的影响,增强青少年的自我约束能力等等[5]。
行为习惯代表了青少年的思想,代表了青少年的心理状态。现阶段,部分青少年受到不同环境、人物的影响,总会习得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并自认为良好。此时,若家长与教师不能够与青少年进行、合理的沟通,将会导致青少年对家庭与学校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助长青少年的气焰,可能会导致青少年走入歧途。但是在家校合作教学的影响下,家长与教师能够了解青少年接触的人或事情,在源头遏制青少年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家长与教师的双重教育也能够对已具备不良行为习惯的青少年产生影响,或利用语言、教育方式、引导方式等,让青少年真正地认识到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塑造青少年辩证是非的意识。不仅如此,在家校合作的教育中,还能够培养青少年尊重、理解、大度、友善、团结、爱护幼小等优良的品质,在青少年塑造这些优良品质后,便能够形成抵御不良思想、人、事物的屏障,从而构建优良的行为习惯[6]。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需要具备交际能力的人才。目前,部分青少年由于自卑、不自信、孤傲等品质,从而陷入了自闭的情况中,对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但是,在家校合作的教育下,能够有效打开青少年的心扉,改变青少年的思想,让青少年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从而能够有效增强青少年的交际能力。同时,在家校合作教育中,家长与教师能够教导青少年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能教导青少年如何有效处理与他人紧张的关系等等,以此能够帮助青少年提高应对的能力,增强青少年的沟通水平。
总之,家校合作教学能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起到积极性的作用,不仅能够增强家长对青少年的教导能力,也能够增强教师对青少年的教育能力。
(1)利用互联网,紧密交流
想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家庭教育的模式,首先需要提升家长教育的水平,改变家长教育的理念与行为。现阶段,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已然具备自主的能力,且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难以辅导孩子,从而导致对孩子的关注力下降,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却忽视了孩子学习的过程。此种情况不仅将会影响青少年学习状态,还会导致青少年不愿与家长进行沟通,不利于家庭教育的实施。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在平台中引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学习,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家长教育能力的提高。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希沃软件等方式,与家长建立沟通性质的平台,在平台中及时进行对话,了解实际生活中家长教育的困惑,从而对家长进行针对性指导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监督家长的学习,让家长切实掌握家庭教育的新方式、新理念等,以此增强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准。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家长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增强自身的教学水准,从而为青少年提供强有力的教学课程。
(2)利用网络座谈会,加强沟通
目前,转变家长教育的思维,是家庭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若家长依旧采用保守、传统的教育思维,对青少年听之任之,则家庭教育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家庭教育的座谈会,让家长在座谈会中了解新时代的家庭教育,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与成长的深远影响,以此才能够实现家庭教育模式的创新,为青少年的学习发展构建良好的环境。如,教师可以利用“APP”,组织家长观看“好习惯成就优秀的孩子”“家庭教育的内涵与五项原则”“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习”赏识教育,孩子自信的源泉等不同主题的视频,让家长理解家庭教育存在的必要性。在家长观看完视频后,可以在相关APP上阐述自己的思想与观点,以此发展家庭教育的思维,形成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良好沟通的氛围,从而为后续的家庭教育科学化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家长设定家庭教育的目标,在改变家长教育思维的同时,提高家长的行动力,让家庭教育真实地实施下去[7]。
(1)利用细访,了解青少年心理问题
细访是有选择性的家访形式,主要是教师访问缺乏了解学生的家访形式,在细访的过程中会询问一些比较具体的内容。若想有效地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教师首先需要了解青少年心理存在的问题,其次才能够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指导与引导,帮助青少年走出困境。在细访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实际中出发,确定访问的对象、问题、内容、目的等等,以此才能够科学准确地了解青少年存在的问题。如,教师在细访之前,需要与家长约定时间,在合适的时间内探访青少年的家庭,同时需要表明来意,运用尊重、平和、稳定的语言,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交流氛围。具体如下。
教师:“您好,这次来家里,是想和家长沟通A同学的心理是否存在问题,A同学在班级中表现得不错,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希望您配合。”
家长:“好的,老师。我们家的孩子,这段时间……”
教师:“A同学在班级中,这段时间的表现……”
通过这样的交流方式,教师能够初步了解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家长也能够了解青少年学习的状态,从而有助于探究出青少年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2)利用特访,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
在了解青少年心理存在的问题后,教师需要就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探究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再次进行家访,与家长沟通,以调整方法,使其更符合青少年发展的需要。特访的形式,是针对特殊学生的家访形式,是针对学生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育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特访的形式,为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奠定基础。如,教师:“这次登门,我们已经摸索出一条解决A同学心理问题的道路,希望家长能够协助教育,以此帮助A同学走出困境。”
家长:“好的,非常感谢。我认为在解决孩子心理问题方面,可以这样制定计划。”
教师与家长的紧密沟通,既能够体现出家校合作教育的理念,还能够使教导青少年的方式更加全面,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现阶段,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能力较低,无法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更无法运用有效的方式解决孩子的问题。许多青少年与家长的关系过于僵化,缺乏交流与沟通,所以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在家校合作教育中,家庭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校方固然需要努力教学,家庭方面也需要不断提高教育的能力,以此才能够形成高质量的家校合作教学方式,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基于此,教师需要在家校合作教育中创建心理健康教育会议,以此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增加家校合作的教育效能。
例如,教师可以每月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会议,邀请心理健康的医生或导师为家长讲解如何发现、引导、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同时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心理问题的危害性,从而提高家长的警惕性,增强家长对心理健康危害的理解,从而增强家长教育的水平。在心理健康教育会议中,首先可以让心理健康医生谈一谈具体的解决方式,让家长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概念后提出问题,然后由心理健康医生或导师给予相应的回答,以此既能够形成统一性的教育效果,也能够形成特殊性的教育效果,从而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8]。
亲子活动是常用的教学方式,对于缓和家庭关系,缓解青少年与家长的关系具有良好的作用。在合理的亲子活动下,家长能够与青少年共同参与一项事情,形成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的局面,在两者之间构建出巧妙的联系。青少年在亲子活动中还能够感受到温暖、安全等情感,以此对于解决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在家校合作的教育中构建亲子社会活动,形成良好的成长氛围,让青少年健康地成长。
例如,在假期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家长与青少年参加“慰问敬老院的老人、植树、法治宣传”等活动,以此既能够释放青少年内心的学习压力,焕发青少年的活力,无形中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还能够使青少年获得满足感,加强青少年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等等。在长时间开展亲子社会活动之下,家长与青少年的关系会逐渐加强,青少年也会逐渐向家长吐露真言,从而能够促使家长能够更科学、合理地引导青少年,让青少年摆脱心理问题的危害。
总而言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着重思考的内容。家校合作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能够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积极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家校合作教育的构建中,可以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家访、教育会议、亲子活动等方式,丰富家校合作教育的内容,增强家校合作教育的有效性。基于此,教师首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深入认知家校合作教育的优势,将家校合作教育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手段,其次才能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