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角下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堂教学探索

2022-11-27 01:15□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函电磋商实务

□印 萍

一、引言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高职商科类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之一,它是一门融外贸英语语言知识习得、语言能力应用培养和国际贸易实务综合技能提升为一体的课程,有较强的应用性。随着各国间贸易活动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能够熟练运用英语从事各类型国际贸易业务活动的复合型外贸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而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模态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引入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之中。多模态教学主张教师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课堂上运用非语言的行为,以及教学空间的布置和教学空间里的所有事物,包括多媒体投影仪、PPT课件等多种媒介和现代化教学设备,课堂外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积极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进出口业务的操作能力。

二、多模态教学理论

多模态教学理论源自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西方最早对多模态话语分析提起研究的学者之一是R.Barthers,他在自己发表的论文中探讨了图像在表达意义上与语言的相互作用[1]。Gunther Kress(2001)在《Multimodal Teaching and Learning:The Retotics of the Science Classroom》一书中对media(媒体/媒介)和modes(模式/模态)进行了区分,并指出模式是用媒体传递信息的特殊方式,各种模式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意义,不同的模态会有各自特定的任务,因而产生不同的意义[2]。Terry Royce(2002)在《Multimodality in the TESOL Classroom:Exploring Visual Verbal Synergy》中对多模态教学进行了研究,提出符号资源的相关性有可能定义教学法的结论,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学习者怎样与课堂里的多模态事物进行互动奠定了基础[3]。Baldry 和Thibault(2006)详尽地介绍了多模态语篇的转写和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在电子环境下利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来辅助教学[4]。

在我国,很多学者都对多模态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李战子(2003)指出Kress和Van Leeuwen的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方法对于加深语言的社会符号特点,对于多模态话语的产生和理解以及英语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顾曰国(2007)对多媒体学习和多模态学习进行了界定,并且构建了一个模型剖析两种学习模式,以外语学习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5]。胡壮麟(2007)讨论了多模态符号学和多媒体符号学的区别,介绍了具有媒体和模态双重特性的计算机符号学[6]。张德禄(2009)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和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并对多模态话语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探索[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多模态教学的讨论也日趋热烈,尤其是将多模态应用到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中显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多模态教学理论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积极主动地应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方法,挖掘多模态教学模式的优点,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业务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8]。

三、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堂的多模态教学设计

多模态教学设计就是要综合运用和选择多种模态以达到信息传递和交流的目的。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中,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并且对各种不同模态选择的原则要有正确的把握。如果课堂教学设计良好,模态选择和组合运用得当,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得到有效提高,信息的输入也会明显加强。

本文将以《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程》Chapter3 SectionA Business Negotiation为例展示本课程的多模态教学设计。本次课的主题是“交易磋商”,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国际贸易业务交易磋商的基本程序,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了解交易磋商的四个环节,掌握发盘与接受环节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在交易磋商中的作用。本次课的多模态教学设计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环节。

(一)课前。课前,学生通过学习通平台学习国际贸易业务磋商的相关知识,并完成课前任务,检验自学效果,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二)课中。课中,教师将课堂实施细化为导入、任务进阶等四个环节。

1.导入部分。本节课教师着商务套装进课堂,很正式地和学生打招呼“Good morning,ladies and gentlemen!”。教师以这种言语加非言语的形式向学生传达很重要的信息,即今天的上课内容——交易磋商——可以是国际贸易当中非常正式、非常重要的环节。随后,教师展示课前任务中的典型学生作业成果,并简单提问学生相应的术语,把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亦可导入新课。

2.新知讲解及任务练习。教师在学习通当中发布四封函电样本,要求学生小组讨论这四封函电分别属于交易磋商环节当中的哪个环节,并且阐述原因。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可适当提出一些小问题,关于当前英文函电中的关键语言表达、信息点等,进而判断该函电的性质。在这个提问、回答、思考、反问的过程当中,教师针对性地就重难点答疑,启发学生对进出口交易磋商各环节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如本次课我们要重点解析“firm offer”和“non-firm offer”的区别,教师在进行了必要的知识讲解后,向学生展示两封发盘函电,并同步发送到学习通平台,要求学生在认真对比这两个发盘函之后,运用所学知识列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随后教师利用学习通的词云功能总结学生提交的答案的关键词,词云提炼的关键将会根据出现频次以不同字号不同颜色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大家的观点,此后,教师同屏展示两封发盘函,并引导学生一起总结firm offer和non-firm offer的区别,最后,教师播放微课动画总结,让学生从整体层面把握信息。

3.任务进阶。教师在虚拟仿真软件中发布任务,要求学生按照给定的情境拟发发盘函和接收函,其中教师将设置一些“突发性事件”,考查学生在交易磋商过程中的灵活应对能力,同时教师在学生实训的过程中巡视指导学生的函电。

4.课堂小结。教师在学生完成设定的函电写发任务之后,针对相应的情境要求和“突发性状况”,教师给出参考模板和处理意见。

(三)课后。教师在实训系统中下发练习任务,要求学生随机组队完成一个完整的交易磋商(包含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同时,教师在学习通中下发拓展任务,要求学生观看上传的展会现场交易磋商的视频,按小组完成相应的现场交易磋商,拍视频上传学习通。

在这样的教学设计当中,学生可通过多种感官多模态地去解读、处理信息,通过回答问题、提出反问、课堂讨论、跟随教师的讲解演示等视、听、触觉模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训练自己的外贸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课后的基础任务以及拓展性任务可综合运用知识,并形成内化。

四、结语

多模态教学方法的出现,打破了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作为一个引导者,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模态,解读和构建课堂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猜你喜欢
函电磋商实务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纺织服装外贸英语函电书写方法研究——评《纺织服装外贸英文函电》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提议与美磋商后,朝鲜射了导弹
The Research of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中美贸易磋商再起波澜
信用证项下函电交涉技巧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