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青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阳泉 045200)
民间文学是指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曲艺、歌谣、谚语等形式在内的,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的文学,主要指口头文学。民间文学是广大人民生活、历史的全面而生动的反映,积淀着一个民族特有的、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意识形态,堪称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在人民中流行最为久远最为广泛的传统文化,中国民间文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实质,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天然质素。
家庭是个体最基本的社会承载单元,是个人社会化和道德养成的起点。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其中包括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德育。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仅是高校教育的任务,更是家庭教育的终身任务。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配合,才能实现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但是,当前大学生在家庭德育方面却存在着不少现实困境。
当前,很多学生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家庭德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后,从此就离开了家庭,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高校之中,思想上便产生了“卸包袱”的错误想法,认为自己的教养任务基本完成,子女以后的教育、管理、发展都应该交给高校来负责,作为家长仅仅在物质上提供支持就可以了。还有一些家长,受经济条件不足和文化素养不高的影响,一门心思都放在赚钱养家上,无暇顾及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缺乏与子女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对子女的德育教育更是采取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的态度。更有一些家长出于自身功利价值观影响,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他们普遍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够了,再加上独生子女现代家庭结构的影响,很多家长在孩子教育上过分担忧或溺爱,将孩子养成了不能独立的“巨婴”,导致孩子出现一些个人品德缺陷甚至心理问题。德育教育主体的缺失,家庭德育意识的淡薄,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在家庭中扣不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家庭德育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不少家长在教育观念和方式方法上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德育和书本知识的传授一样,依靠简单的说教灌输即可,导致家长和子女在信息传达与接受上兴趣点的不对等;或者认为德育只是单方面对孩子的要求,自己践行不践行无所谓,“只许州官点灯,不许百姓放火”,导致家庭中不能形成稳固的德育氛围。这些错误的方式方法都造成了家庭德育的低效或失效。因此,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家庭中对子女进行德育的必要性;其次,还要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以大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积极探索有效的德育途径,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将德育教育生动灵活地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才能使其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再次,还要在家庭中形成稳固的家风,用良好的家风约束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上行下效,世代传承,才能真正使德育教育根植于大学生灵魂深处。
民间文学作为最大众化、最生活化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劳动人民意识形态的真实写照,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中更是包含了许多天然的道德教育因子。针对上述困境,利用民间文学来对大学生进行家庭德育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笔者以山西平定民间文学为例,具体分析民间文学在大学生家庭德育中的价值。
平定县,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侧,是晋冀之间的出省要道,自古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献名邦”之美誉。平定民间文学有故事、传说、谚语、笑话、民谣、戏曲、秧歌、评说等多种形式,内容丰富浩瀚,博大精深,是千百年来这一方水土上特有的、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反映,其中蕴含着得天独厚的德育资源,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和价值。
1.保家卫国,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窦大人定台湾》故事系列中《窦大人煮海》讲的是平定名人窦瑸在平定台湾匪乱的战争中,用牛车载满生石灰,然后把牛尾点燃,牛车冲向海里,生石灰遇水融化沸腾,海盗全被烧死的故事。窦瑸(1715年-1802年),山西平定东关人,清朝乾隆时期九门提督,曾两赴“千叟宴”,他一生文韬武略、清正廉明,被平定百姓尊称为“窦大人”,有关窦大人保家卫国的故事和传说在平定街巷皆知广为流传,人们在历代的讲述中增添了许多神话演绎的成分,使得这位家乡英雄俨然成了一位万民敬仰的神。此外,《平阳公主驻守娘子关》以及郗富根平定解放系列评说,其中都寄托着人民对国家统一、安定、富强、和谐的愿景,是极好的德育教育资源。这种民间文学中的爱国英雄崇拜,实际上就是人民对爱国主义的传承和弘扬。无论任何时候,爱国主义教育都是最基础的德育,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2.嫉恶如仇,对社会公正秩序的追求
《冠山相思松的传说》讲的是平定冠山脚下美丽姑娘秀姑和英俊后生海生凄美的爱情故事。秀姑和海生本是一对情投意合的情侣,不料在四月初八冠山庙会上,秀姑被一个叫恶虎的富户盯上,恶虎想霸占秀姑,就使钱买通了县衙,将海生征去修皇陵,恶虎强娶秀姑,秀姑不从,终日站在冠山上瞭望京城的方向,最后化作了一颗相思松。还有《乾隆帝与冠山连翘茶的故事》,说的是地方官吏不顾人民死活,强迫老百姓悬崖采连翘茶进贡皇帝的故事。以及相关的一些歌谣传世:“冠山悬崖万丈高,倒吊金钟采连翘;人被摔死千千万,骨头棒棒当柴烧。”这些传说歌谣中寄托着平定人民嫉恶如仇,追求社会平等自由以及公正的理念精神,与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
3.重情重义、读书报国的家国情怀
平定的书院文化本就是当地人尊孔重儒,发奋读书,报效国家思想的典型代表。有关冠山书院的故事传说、戏曲歌谣不胜枚举,最典型的比如乔尚书故事系列。乔尚书,即乔宇,明朝嘉靖时期兵部尚书,传说幼年曾在冠山书院读书,刻苦用功,感动了山上的狐仙,在狐仙的舍命帮助下,考中进士,得以报效国家。更难得的是,乔宇发达后不忘狐女,归乡探坟并追认狐女为结发妻子。这种重情重义、读书报国的家国情怀,充分体现了当地百姓对理想人性的价值观追求,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处理好个人情感与事业追求,处理好小家与国家的关系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4.吃苦敬业、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
平定隶属三晋,晋商文化吃苦敬业的价值观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当地的民间文学中。比如,出省口娘子关一带流传着一首描写平定帮商人的歌谣:“身上有股铁锈味,要不一团靛足气,背靠肩挑不嫌累,吆喝骡马嗓音脆。”在明清时期, 平定商人大多靠赶驮肩挑,贩运铁器,走染坊,卖砂货为生,他们凭着坚强拼搏的信念和吃苦耐劳的劲头赚得了丰厚的物质财富,更为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平定民间文学中还有劝人孝亲敬老的,如童谣“麻眼鹊,尾巴长,娶下媳妇忘了娘。媳妇请到热炕上,老娘放到山坡上。”劝诫勤俭持家的,如童谣《月儿月儿明当当》;劝人莫贪的,如《冠山聚宝盆的传说》;劝人向善的,如《三媳妇的故事》、评说《劝戒烟》、风秧歌《赌孽》等等。这些德育资源对当下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都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平定民间文学中富于德育训世意味的内容,体现着老百姓的家国观、善恶观、是非观及荣辱观,体现了人民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这些思想意识是当地人民最朴素的生活经验总结和价值指向,其中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元素,是核心价值观最为广泛、生动、具体的阐发,是极好的天然德育教材。
1.对于家长来讲,民间文学非常契合家长自幼所受的传统文化滋养和道德认同
民间文学是属于集体记忆的文学,也是方言的文学,它是一个地区祖祖辈辈价值观和道德范式的载体,也是一方水土上特有的审美趣味和情感表现方式。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家长,大多出生于传统家风约束力较强的家庭,成长于现代媒体不甚发达的年代,民间文学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样式,陪伴他们度过了童年、少年甚至青年,其中包含的思想道德理念和审美趣味都不知不觉地渗入了他们的骨髓。因此,民间文学对当代大学生家长来说,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认同感,用这些祖辈传下来的已经根植于他们灵魂的价值观理念去教育子女,他们当然非常乐意且驾轻就熟。
2.对于大学生来讲,民间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非常符合大学生生活化生动化的接受心理
民间文学的演述,不同于严肃的政治说教,是一种轻松、欢乐、温馨的民间场域,观听者首先获得的是心身的愉悦和满足,在愉悦之余接受其中的道德教引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对于低幼时期的孩子来讲,童谣、儿歌、童话等迎合了儿童的接受习惯和审美趣味,随着他们的传唱或传说,这些传统道德的种子便会悄悄地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而对于大学生来讲,从父辈那儿听来的本地名门望族故事,从传统节日庆典里了解的家乡民俗故事、家庭旅游时和爸爸探讨的历史传说,以及参与家庭劳动时听妈妈随口说出的诙谐语与谚语等等,这些随意的、轻松幽默、接地气的文学形式,不仅能激发大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兴趣,拉近亲子关系,而且能让他们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价值观。这种自然而然的教引,实在比那些板起面孔的理论灌输不知道有效多少倍。
3.民间文学有助于形成稳固良好的家风
家风即门风,是指“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优良的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的稳固体现。民间文学中自古就包含着许多有关家风家教的故事传说,比如平定民间流传有乔尚书辍学的故事,体现的就是乔宇家族崇尚读书,注重子女教育的家风。相传乔宇九岁就被父亲送到冠山书院读书,先生嫌乔宇资质愚笨,不想教他,就通知其父接他回家,乔宇远远望见父亲,就大喊爹爹,其父便恳求老师:“孩子脑子笨,就让他多记几遍,你看他一见我便叫爹,这就是见多的缘故。”先生一听有理,便留下了乔宇,而乔宇也发奋苦读,终于考上了进士。再如平定籍女作家石评梅家族祖先卖油糕起家的故事,讲的是石家勤俭持家,仗义行善的家风,还有平定老字号“三元景”刘家“两个制钱辞伙计”的故事,讲的是刘家守素为本,以诚待客的家风。这些民间文学中的优秀家风呈现,具有很好的仿效性。家庭、学校、社会互相配合,积极挖掘整理本地民间文学中的这些家风故事,利用家风故事征集、家风故事讲述、家风好家庭评比、建立地方家风文化馆等等方式推动家庭文化建设,倡导新时代优良家风,在家庭中树立长久的、涵盖每个家庭成员的价值观约束机制,也是强化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途径。
综上所述,作为德育教育的天然载体和行之有效的教育实施途径,中国民间文学在家庭德育中有非常独特的价值。利用民间文学对大学生进行家庭德育教育,可以加强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接受,使中华美德教育融入其学习和生活的各个层面,从而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这对整个中华民族品格的形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