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织
(青县中医医院针推康复科,河北 沧州 062650)
腔洞型伤口是一种开放性伤口,常累及真皮层及以下,伤口创面较深,且不同患者的腔洞型伤口所处位置、伤口深度、大小和病因均有区别[1]。临床一般对腔洞型伤口进行干预时采用切开显露彻底清创,但其不易操作,且深部坏死不良组织和炎性组织不易清除和引流[2]。而彻底手术实施开放引流创伤较大且住院时间延长,不利于患者预后[3]。既往临床处理腔洞型伤口时,常使用局部换药的方法,但效果不太理想,患者的治疗进程较长。腔洞型伤口如果不及时给予相应的规范干预,创面不愈的情况可能持续多月甚至数年,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研究显示[4],中医治疗在促进腔洞性创面愈合方面具有较好效果。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艾灸联合拔罐在腔洞性创面愈合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青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腔洞性创口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5]:①临床资料完善;②均为腔洞型创口患者;③认知功能正常,状况良好。排除标准[6]:①患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②创面位置与大血管距离较近者;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28~79岁,平均年龄(66.83±5.02)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29~80岁,平均年龄(66.73±5.13)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创面处理,将患者深部创面坏死组织予以剪除,用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冲洗,腔洞应用藻酸盐敷料填塞,将渗出物吸收,在患者的创面处用美皮康敷贴;换药次数根据患者创面渗出情况决定,直至患者的坏死组织脱尽且创面愈合为止。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艾灸联合拔罐干预:操作过程中实施无菌操作,使用与创面面积相符的无菌气罐拔罐,对创面周围约5 cm处组织拔罐操作;操作完成后,重新选用新的无菌气罐对创面异物进行处理,通过拔罐吸出异物,拔罐时要留罐8 min,且拔罐时掌握好力度,以渗液为宜。拔罐结束后进行艾灸,艾灸时间为20 min,对准创面,等到患者局部皮肤感到温热即可;艾灸时要将手指放在患者的创面周围,防止患者皮肤被烫伤,1次/d。两组均持续干预2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总分100分,<60分为不满意,60~89分为比较满意,90~100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版本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伤口清创效果比较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8.55±5.37)d,短于对照组的(25.66±5.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0,P=0.000);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1.62±5.18)d,短于对照组的(30.33±5.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9,P=0.000)。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中医学认为,局部营气不从、瘀血凝集、湿热下注、气血凝滞,以致组织坏死是腔洞性创口的病因病机[7,8]。经现代医学治疗,腔洞性创口常采用局部换药的方法处理,此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干预效果不理想、恢复慢等[9]。
艾灸在腔洞性创口中的应用具有悠久历史,《外科正宗》中对此有相关记载,艾火具有散发体内毒素的功效,同时还能吸除体内郁毒[10]。研究显示[11],艾条燃烧时所散发出来的气体能有效消除病毒和细菌。此外,拔罐疗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皮肤在罐具的负压力作用下可被用力吸起,从而达到散发邪气的目的,长时间留罐可由内自外将病邪吸出体外,患者拔罐处皮肤若呈现紫红色的罐斑和红血丝,则是邪气外出的体现[12]。研究证实[13],拔罐时,患者拔罐处皮肤上的罐内可形成真空负压,这能促使患者的创面微血管得到有效扩张,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结合,使得血管基膜得到恢复,患者血管的通透力降低,能避免出现组织水肿,进一步促进创面闭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艾灸联合拔罐干预可缩短创面愈合和住院时间,干预效果满意。究其原因,拔罐时所形成的负压力作用,可用力吸起患者皮肤,散发邪气[14,15];艾条经熏症时散发的热量能使创面温度增加,充分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微循环,降低炎性水肿;同时艾灸还能使炎症吸收,确保创面干燥,进而促进创面愈合,减少不良反应[16]。
综上所述,艾灸联合拔罐用于腔洞性创面治疗的效果确切,可缩短住院和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应用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