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春
(江苏省如皋市滨江初中 226534)
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计算题无疑是初中物理必考题型之一,也往往是学生较为惧怕的题型,尤其是较为复杂的题目,常常会因为学生对物理概念、公式书写、规律内容等理解不够充分或正确,导致解题过程中出现概念性错误,或是一些学习上的陋习造成解题失误.可见,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对综合性习题教学应当要更加深入与全面,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重视与培养学生的思维生成与转化,帮助学生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寻找“捷径”,少走“弯路”.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逐步培养与提升学生良好解题习惯呢?对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措施,以期帮助广大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与发展.
物理这门课程是学生上初一之后开始学习的,它的优势在于与小学的知识毫无联系,是一门崭新的课程,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数学和语文,尤其是数学,这门科目需要在小学就具有良好的基础,而物理则不需要有这方面的担忧.但是由于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导致它虽是一个新鲜的科目,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忽略了物理课堂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分析物理现象的能力,而一味的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再忽视知识的连贯性,在错过某一个知识点讲解之后,就无法听懂之后的课程内容,最终影响到学生的物理成绩,显然这种只重视理论而不重视实践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
例如,以“声、光、电”中的“声”作为具体例子,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往往习惯直接用板书的方式进行讲解.而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物理的学生来讲,这种抽象的讲解方式并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过于严肃的课堂气氛下,学生很有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对物理产生厌学情绪.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一个良好的解题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测试中,许多同学反应虽然在课堂上他们已经将知识点和概念掌握,但依旧会出现很多错题.并不是他们对概念不够理解,而是他们学习的兴趣不高,并不想扩展自己的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见识到更多的题型.他们对物理知识常常只是一知半解.例如,很多同学常常会把考试失利归结为粗心,尤其是在《力学》这个单元中出现了很多公式.一些逻辑思维不强的学生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将公式记住.有一些同学甚至还会进行题目的背诵,这显然不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物理这种理解型思维型较强的科目来说,显然不能用这种文科套路.
以一位学生为例,这位学生偏科严重,在语文和英语的学习中往往不怎么吃力,但是他的数学成绩和物理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个学生是非常善于做笔记的,而且写笔记的时候非常细致.基本上教师所讲受到的重点她都可以记下来,并在之后进行背诵.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习惯了,但是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重视的是理解而不是记忆.这也很好的论证了为什么她的物理成绩总是在中下游徘徊,对于教师的课堂讲述,她不能很好的进行分析与总结,而是把所有教师在上课中所提到的点全部记下来,这种学习方式往往抓不住重点,即使在背诵过程中也会浪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
依旧以这位学生作为典型例子,相比语文和英语作业,她对物理作业的的完成只是抱着一种例行公事的态度.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发现,这个学生写作业的效率极低,上初中之后她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写作业上,从来没有进行过错题的总结.而且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不注重自己的思考,甚至会借助一些电子产品来完成作业.
并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味地采用题海战术,只能不断浪费自己的时间,而达不到最终的目的,他们往往满足于刷题的快感,而不在乎效率的提升,只做这种表面功夫的话提高分数是相当困难的.
物理是一门时间要求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并能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而在现阶段的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针对物理实验方面的设计较少,更多的是课堂知识的口述讲解,或者是物理课本上的实验现象分析.而部分知识通过简单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需要教师积极配合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亲眼观察,才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原理.学生在解物理习题的过程中,也会应用物理实验理论辅助习题讲解.
大多数的物理题都是能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进行思考与解题,可以说有其解题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执教“密度知识”中有关“空心问题”的求法时就能有多种解题途径.比如,一颗铅球的质量为180g体积为30cm3,判断这颗铅球是实心还是空心?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往往会想到的办法通常是求密度,即将这颗铅球的密度直接计算出来与铅的密度作比较,就可得出结论.但其实还有另外两种求法,这也是容易被学生所忽略的两种求法,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找出其他两种解题方法,经过认真思考,得出答案:(1)比质量;(2)比体积.经常设置这类型的题目加以训练,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公式解决问题,不但能提升学生解题能力,还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将对学生物理兴趣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转变应试教育的固化思想.更好的落实在物理《新课标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物理课堂彻底“活”起来.
例如,教师要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把不同的元素融入课堂之中,可以在开始上课之前以一段比较简短的视频开始今天的上课内容,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还能有效地避免课堂的枯燥无味.例如,以鼓传声这个知识点为例.无论是教师还是同学脑海中首先想到的例子应该就是贝多芬.那么,在开始上课之前可以插入一小段命运交响曲.以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开启今天的整个课题.同时,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进行物理实验,如串并联电路的实验,小孔成像实验等等.这些都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意义上感受到物理的神奇.
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整个题目的思路和总结.对于物理来说绝不能以死板的方式进行学习,其实物理学习分为“三个习惯”,学生进行“预习、学习、复习”.由于课堂时间较短,这就需要学生们提高效率.而提高效率的最好方式就是进行课前的预习工作.例如,有些学生习惯在课前进行预习工作,他们对书本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就与那些直接进行听课的同学自然会有所差距.其次,就是课堂中的学习.课前预习的同学已经具有一部分的优势,他们在听课过程中并不吃力,很容易就能掌握重点内容.而那些根本没有进行课堂预习的学生,在学习的遍数上就已经与他人拉开差距,这种危害是不可逆的.
最后一点,课后复习这同样也是很容易拉开差距的一点.一些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常常不能够完成课下学习这个工作,久而久之,学生们的差距越拉越大,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一些水平程度不好的同学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学生平常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提升学生物理成绩的关键因素.
作为一名在实践中探索多年的物理教师,对题海战术十分熟悉,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题海战术的优势在哪儿,劣势又在哪儿.我们要如何利用题海战术来培育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
首先家庭作业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一些教师非常喜欢用题海战术,他们希望以让学生进行大量题目练习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对于一些学生来说题海战术确实有效地帮助了他们,大量的练习使他们的成绩迅速提升.但是这种战术并不适合于所有学生,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将每一道题作为锻炼学生思维的一种方式.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并不是让学生全部进行题海战术,而是要优化自身的作业问题.题目在精,不在多.教师在留作业的时候,要广泛设计题型.从纷杂的题目类型中挑选出一个比较经典的类型,让同学们进行作业的完成.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作业的安排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作业的安排,对于那些成绩较优秀的学生来说,要加强对题目的优化,而对那些程度比较一般的学生来讲,可以安排一些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帮助他们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提高成绩.
以本文提到的学生为例,虽然初中物理并不深奥,但是由于她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对整个物理章节甚至没有系统的认识.盲目的让她进行刷题训练,并不现实.教师可以让她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梳理,对课本上的例题进行重复的练习.随着学生水平的增高,教师可以将题目的难度进行调整.这是一种夯实基础的良好方式.
学生良好解题习惯的培养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教师持之以恒、一如既往的决心以及循序渐进、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才能奏效,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生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