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艳 林庆楠 赵凤君 于永真
(1.菏泽学院 山东菏泽 274015;2.菏泽市牡丹区西城中心幼儿园 山东菏泽 274015)
“文化”一词在生活、学术中常被人们所提及,但当人们试图对其界定时,会发现其含义十分广泛,它既可表现为一些可见的行为、工具等,也会蕴含在一些制度、规范等,正如《辞海》对文化的定义:“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个体从出生来到社会中,需要不断习得社会既定的知识、习俗,获得生存发展的各种能力,最终形成了一系列行为样式,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用最通俗的一句话说“文化就是生活”。文化受地理环境、生活条件、生态气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经过长期的劳动和共同生活形成了稳定的文化样式,并形成了地方文化或地域文化。这里的地域文化和地方文化并不能等同,地域文化是一个专业术语,通常有严格的空间范围和特定内涵,“不能因个人的主观情感而作任意的划分和界定”,如齐鲁文化、海派文化等。地方文化具有灵活性,会根据某一个城镇、乡村所特有的文化,称为该地区的地方文化。地方文化的形成往往和某一个地方的自然条件、自然气候等密切相关,其具体的显性形式为自然资源、民间工艺等,也显现在当地的节日习俗、人们的行为方式中,这些地方文化具有传统性与现代性统一的特征,与人们当前的生活存在密切联系。
地方文化往往作为美育课程实施的资源,以明晰美育教育的目标、丰富美育内容、拓展美育实施路径。菏泽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多在夏季,雨热同季,适宜生长的农作物较为丰富,如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蔬菜、水果较为丰盛,是全国著名的“西瓜之乡”。观赏性花卉也较为丰富,尤以牡丹最为显著。动物资源以牛、羊为主,菏泽青山羊、鲁西大黄牛、小尾寒羊被称为菏泽三大宝。菏泽处于黄河下游,河水较为充沛,市内有赵王河、环城公园,周边有雷泽湖。菏泽的民间艺术较为丰富,有郓城剪纸、定陶皮影、穆李面塑、菏泽泥塑、劳动号子、包楞调、商羊舞、鄄城砖雕等,菏泽郓城有好汉城的美称,里面用不同形式记载了水浒文化等等。这些自然资源、民间艺术为幼儿园美育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保障,教师可根据本园社区可利用的资源,将其融入到幼儿园美育课程中,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当前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各民族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和存在的合理性。然而这种“多元文化”并举的时代是一把“双刃剑”,既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了解到了不同民族、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理解了各国人们行为、生活等方面不同,又给一些人们带来了盲目追从异国文化的危机,在此背景下,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自豪和认同感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身边熟悉的事物或事件入手,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地方文化走进幼儿园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是地方文化走进幼儿园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实践中需要注意,菏泽地方文化资源较为丰富,如面塑、泥塑、剪纸等民间美术,也有牡丹等植物资源,丰富的地方文化走进幼儿园美育课程时,不应只关注到民间工艺的制作手法,如让幼儿学习制作技巧,欣赏时只看到这是什么、什么状态,更应该让幼儿了解这些技法、资源的独特性,了解这是菏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幼儿理解这些技法、资源背后的文化观念和精神,在幼儿心中种上一颗热爱家乡的“种子”,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对家乡、祖国的热爱。
幼儿是自身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地方文化走进幼儿园应该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幼儿的生活发生联系,这样才能彰显传承地方文化的生命力。地方文化内容丰富,一些文化心理或背后的技法与幼儿的审美心理具有相通性。例如,民间艺人在进行剪纸、面塑等作品创作时,往往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在作品创作时不会讲究“透视法”,而具有“求全”心理,作品中的形象一定是完整的,这一特点与幼儿的美术作品创作是一致的。在色彩选用上,民间艺人追求鲜艳的色彩,以营造一种热闹的氛围,而研究者发现,幼儿较为偏好色彩鲜艳的图案。地方文化与幼儿审美心理之间的相通性为地方文化走进幼儿园美育课程提供了心理基础,然而地方文化内涵深刻、工艺繁琐,这无疑为美育课程的开展提出了挑战。例如,在让幼儿欣赏年画门神时,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门神色彩,以便开展涂色活动,当门神的服饰过于烦琐时,会给幼儿过重的心理负担。一些幼儿在开始便表达出了不愿意,一些幼儿虽然能坚持涂完,但后面涂色的速度明显加快,且涂色不均匀,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地方文化融入幼儿园美育课程时,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地方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适当的删减,使其能被幼儿欣赏与表达,地方文化的内涵需要故事化、直观化,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内容选择的适宜性还表现在地方文化与幼儿生活的联系。教师单纯地传授地方文化的知识与技能,不能激发起幼儿对地方文化的热爱之情。当地方文化融入美育课程时,只是组织了几次剪纸教学活动,孩子会剪纸了,组织了几次地方民歌的演唱,孩子能唱出几首地方歌曲,但孩子体会不到这些艺术表现形式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这种形式上的教学使得地方文化的传承失去了生活根源的滋养。然而,教师较为困惑的是地方文化表现形式逐渐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联越来越弱,如何将地方文化与幼儿现实生活产生联系已成为教师主要思考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在组织活动前思考“地方文化中蕴含的精神或理念是什么”“现代生活中这些内容发生了怎样的衍变”。通过这样的思考,抽选出地方文化中与现代生活相关联的元素,以此为基础构建美育课程。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得这些经验。地方文化融入幼儿园美育课程时,应充分利用园外资源拓展实施的路径。教师在实施融入课程时,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路径,一是根据地方文化的资源和内容组织成立专门的美育课程。专门融入课程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某种地方文化为主题,在一段时间内,引导幼儿持续学习与体验,也可以抽选地方文化的元素,将其渗透到幼儿园现有课程中。例如,在秋天主题中,教师可以将关于丰收的农民画、丰收的民歌渗入到主题中,让幼儿感受到丰收喜悦的多元表达方式;二是在环境创设中融入地方文化的元素,给幼儿以潜移默化的审美和文化的浸润,例如利用幼儿牡丹的绘画作品、制作武术兵器及武术动作的作品、戏曲的服饰、乐器的绘画等作品布置墙面,让幼儿浸润在文化和美的氛围中;三是充分利用园外资源。菏泽有“牡丹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等称号,菏泽市内有较多的相关资源与场地,如曹州牡丹园、天香公园、水浒城、曹州书画院、鲁西南民俗博物馆等,教师或家长可带领幼儿进行参观,亲身感受菏泽文化的魅力,事物的历史发展。教师还可以邀请菏泽民间艺人走进幼儿园,与幼儿讲讲民间艺术的故事,现场制作作品,让幼儿感受艺人技艺的精湛,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自豪感。
幼儿园美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幼儿审美经验,培养幼儿审美情感,能自如地开展创造性的审美活动,选择地方资源关注审美性是幼儿园美育课程的关键。美的事物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1]。菏泽地方资源较为丰富,每年四五月份,牡丹花争相盛开,白色、红色、紫色、绿色等不同品种、色彩的牡丹花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为幼儿提供了一场丰盛的视觉盛宴。菏泽作为武术之乡,在公园里经常见到相关的武术表演场景,精湛的武术动作往往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幼儿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力量美。幼儿在欣赏与探究的过程中,激发了美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幼儿对本地区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罗恩菲德曾指出,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2]。融入课程的目标制定应突出文化性、审美性、发展性,所谓文化性是指地方文化融入幼儿园美育课程时,艺术表现为形式,而本质是地方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创新,地方文化往往具有一定的依附性,通过一些技能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善于区别形式与本质,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文化的熏陶。所谓审美性是指地方文化往往会通过一定的艺术表现形态呈现,因此,教师要注意不同艺术类型本身的审美性,作品本身具有美感,另一方面,作品或技艺的审美应与幼儿的审美心理具有相通性,制定的目标是幼儿通过努力之后能达成、能理解、能感受。发展性是指每种地方文化类型的学习都应指向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切忌只关注幼儿技能的掌握,而忽略到了幼儿整体的发展。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菏泽地方文化特色,将美育课程目标定位于:认识家乡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幼儿爱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能用绘画、舞蹈等多种艺术语言表现美的事物,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首先,对菏泽文化进行初步的资源整理,罗列出典型的菏泽地方文化。通过上网查阅、阅读书籍、走访艺人等方式,整理出菏泽地方文化共五种八类,具体有:菏泽自然资源(牡丹、黄河等)、菏泽饮食文化(面泡、菏泽花糕、羊肉汤、壮馍、吊炉烧饼等)、民间艺术(剪纸、泥塑、面塑、建筑、编织等民间美术类,民歌、鲁西南鼓吹乐、山东古筝等民间音乐类、大弦子、山东梆子、劳动号子、定陶皮影等民间戏曲类)、民间文学(麒麟传说、牡丹传说、庄子传说等传说类,花蛤蟆、蜻蜓请你来等童谣类)、菏泽武术[3]。每一种地方文化整理出典型的代表作品、艺术表现特征、发展历程等资料,以丰富对菏泽地方文化的认识。
其次,根据幼儿发展和文化传承两方面选择适宜的内容。这里所提及到的“适宜”是指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幼儿园课程适宜和幼儿发展适宜两方面[4]。地方文化融入幼儿园美育课程时常出现两个问题:一是菏泽地方文化内容较为丰富,将每一种类的文化都搬到幼儿园美育课程中,会造成幼儿园课程的“超载”,过多的课程内容让老师应接不暇,无法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二是菏泽地方文化中包含着民间艺人丰富的技艺,特别是民间艺术中技法的传承较为重要,但受幼儿年龄发展特点的影响,幼儿不能完全掌握相关技艺,且这些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具有一定的距离。基于以上两个实践问题,重新思考地方文化融入美育课程的教育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地方文化的教育价值较为丰富,整体概括来说,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开启幼儿的心智,拓展幼儿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对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深层次感受。二是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品德观念。文化中蕴含着善恶美丑、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等观念,外显的艺术表现形式往往蕴含着人们在社会群体实践中内化的集体观念和价值观念,幼儿在感知操作过程中拓展视野,潜移默化地接受集体观念的影响。三是发展幼儿的文化理性和认同感。地方文化融入幼儿园的教育价值恰恰与美育课程的价值具有相通性,美育是以幼儿对外界环境认识、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广泛且丰富的审美感知,在观察、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和创造,有时是多种角度看待事物、事件而产生的一种理性的思考,最终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所表达。美育的范围不仅包含艺术美,还包含生活美、社会美、自然美,范畴辐射到社会行为规范之中。因此,在选择地方文化内容时,不仅要关注到民间美术、民间音乐等显性地方文化,还要关注到融入到人们生活中行为观念等非显性文化。
地方文化融入幼儿园美育课程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不是让幼儿去了解这种文化是过去的文化,与现代文化是不一样的,也不是让幼儿知道这些文化是在某些特殊场景中应用的文化,缺少与幼儿当前生活的联系的文化是不能将文化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对自身的行为产生长久的影响,原本的美育课程也便失去了原有的教育价值[5]。因此,在构建地方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时,较为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当前的生活环境,提出“渗入式”主题活动构建,将美育课程、传统文化、五大领域围绕着幼儿生活统整起来,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构建美育课程体系。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构建地方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时应较为关注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活动组织,艺术的教育活动组织不仅仅局限在绘画、唱歌、舞蹈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大美育观的指引下关注到幼儿生活美、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进行创造性的富有个性的表达,具体的实施步骤为“感受—探索—创作—拓展”。
感受是指以幼儿生活经验作为课程生发点,进而思考该主题内幼儿可获得何种关键经验、地方文化中可蕴含的文化和美术元素与这些关键经验的关联在哪里、哪些经验可促进幼儿艺术表达等问题。教师可通过谈话、调查表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例如,“秋天”这一主题,可通过发送调查表,让家长带领幼儿到马路上、公园里、田野里、果园里等找一找秋天,教师根据幼儿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个别访谈,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和兴趣,为设计主题活动方案做好铺垫。通过访谈和调查表发现,幼儿较为喜欢谈论秋天的水果、树叶的飘落和颜色等变化,而在谈论水果时往往只是说出秋天有哪些水果的名称,但由于幼儿对秋天水果的认识大多是停留在去超市和水果商店,但这些场所水果不具备季节特征,所以即使说到秋天单个水果的名称,幼儿往往也会说错,如“秋天有红彤彤的水果、黄色的芒果、黄色的香蕉”等。
该环节主要任务是拓展幼儿已有经验,经过访谈之后发现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零散和浅显,教师有针对性地创设活动,提升幼儿对某一主题内事物的认识,其主要的实施途径为区域活动、教学活动、户外活动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统整系列活动能为幼儿提供完整的学习环境[6]。例如,在“秋天”这一主题中,幼儿对秋天的色彩和果实有浓厚的兴趣及初步的认识,可以引发出两个次主题,即“秋天的色彩”和“丰收的季节”。在“丰收的季节”中,教师可以开展教学活动“秋天的果实”、参观活动“秋游”、环境创设“秋天的丰收”,让幼儿在直观感知和动手操作中获得对秋天果实的认识和体验,感受丰收的喜悦,进而为幼儿绘画创作、自由表达对丰收体验做好准备。
该环节与上一环节密不可分,环环相扣且多有循环。这里的“创作”是音乐、文学与美术的结合,幼儿可以自由灵活地开展艺术创作。由于幼儿艺术创作并非单纯是技能技巧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对自身已有经验的综合的外在表现,幼儿绘画的新颖与丰富、语言表达的生动与形象、音乐动作的多样化等,源于自身对周围事物的充分认识,源于对周围事物建立起情感的联结,充足与安定的内心体验。因此在本环节中,教师可以分析幼儿艺术表现中对丰收认识的程度及兴趣点,以此为基础可以生发出多种活动,欣赏农民画《丰收》等,了解农民画中色彩的鲜艳亮丽和情感表达,欣赏大师作品,了解丰收在事物的表述、色彩的运用等多样性,运用菏泽泥塑作品创作秋天的果实,感受菏泽泥塑的魅力。
该环节主要是对幼儿原有的创作进行提升与展示,并将其作品与其他领域的活动相结合,帮助幼儿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创作。例如,秋天这一主题可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将秋天请进幼儿园,幼儿可以自由想象,分组实践,将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和生活中美的应用结合起来,更好地提升幼儿对秋天美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