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华
(黑龙江省海林市特殊教育学校 黑龙江海林 157100)
特殊群体学生存在天然的身体缺陷或者心理障碍,在知识汲取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所偏差,以致于特殊学生的知识接收效果不够理想,学习效率不佳。语文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领作用,深刻分析特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结合游戏教学、情境探究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结合切实有效的心灵沟通滋润学生的心田,保障学生知识接收效果的同时,实现其思想、心理的健康发展,最终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语文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其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诙谐的教学语言将会直接关系到特殊学生的课堂体验感、愉悦感,也关系到特殊学生的知识接收效果。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特殊教育语文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功利化”,没有结合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更加注重教学任务的达成,极大地忽略了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久而久之,不仅会逐渐削弱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也会限制学生的成长[1]。部分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也会积极运用多元化、趣味性教学手段,但是其应用方式十分单一,且没有深入研究特殊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反应力,无法和学生产生共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最终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相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特殊教育最大的困难和问题在于和学生的交流、沟通上,特殊学生大多在听、说上存在较大问题,这就导致语文教师在知识传递、心灵沟通上难以有效展开,一旦无法实现和学生的有效沟通,也就难以和学生产生心灵上的碰撞,长期如此,不管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还是特殊教育成效的进步,都是一项极大的阻碍。
特殊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普通学校的教师要求中,既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素养、执教能力,同样需要其具备丰富的沟通经验,掌握哑语、手语等多项技能。而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特殊学生的比例在逐年递增,而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增长幅度却十分缓慢。教师力量的不足意味着学校所制定的各项教学策略难以顺利投入到实践中。因此,学校要想提升特殊教育的教学效果,则须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吸纳更多优秀的有志青年加入。
特殊学校语文教学内容局限也是一大问题,在当下语文特色教学中,多数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字词的训练,缺乏对学生交际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仅仅注重于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最终使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无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使得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较低。
特殊学校的学生由于身体上的缺陷,长期在生活上缺乏父母的关爱、引导和管理,进而导致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都极易出现偏差,而部分语文教师也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不会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从事特殊教育的语文教师而言,一定要始终保持教育初心,具备教育恒心。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将特殊教育等同于普通教育,要正确意识到自身的教育观念、所采取的教育方法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时刻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正视学生广泛存在的问题,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要用自己的爱,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只有学生具备学习自信,才会愿于、乐于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育活动中,才能有力提升其学习效果[2]。
激发特殊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语文教师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方法中,而是要积极采取趣味性、情境性较强的手段,让学生乐于投入、参与。例如,情境教学就是一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不需要过多的工具,只需要利用课堂内已有的设备就能创设出趣味性、愉悦性的课堂氛围,且通过趣味性情境构建,让学生处在一个特定情境中受到情境内容的吸引和感染,迅速融合到课程中,学习积极性进一步递增,师生之间的距离也逐渐缩小,让特殊学生敢于、乐于进行探究,其学习效果也会显著提升。因此,为切实提高特殊教育语文教效果,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融入一些有趣的情境活动,“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在《我们也要当红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情境,组织学生扮演作品中不同的角色,把学生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来,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提前设置好剧本,题目为“红军的抗日故事”,教师作为导演,学生作为主演,省略掉一些舞台设计以及服装道具设计,让学生分别扮演红军抗日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遭遇,通过学生和教师相互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红军英勇不屈的精神。事实上,开展课堂活动并不是为了表演而表演,而是通过学生在表演当中的心理体验折射出对人生的感悟,并在感悟中增强“自我”的提升。叶圣陶先生曾言:“凡为教,其目的在到达不需要教,教师当然要教,而更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学生逐渐自得之。”语文课堂因为师生的表演、互动而更加生动,更是成为了打动学生心灵以及触发学生感悟的助推器,对帮助特殊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重大意义。
新时代下,特殊学校也逐渐实现了网络覆盖,具备了现代化教学能力,为特殊学校语文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渠道。信息技术具备优越、丰富的资源,也具备直观的音视频展示功能,通过在课堂中播放趣味性的动画,展示绚丽多彩的图片,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收到感染,既能激发特殊学生的兴趣,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汲取知识。因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对于特殊学校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在《小青蛙》这一课的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先播放儿歌,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再用课件呈现两幅图画,一幅是白天小青蛙在田里捉害虫的画面,一幅是夜里小青蛙在水中叫唱的画面,同时配以音响效果,学生就很容易抓住课本的重点内容,有了直观的图片展示,再适当的配合手语、哑语等,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其知识汲取效果也会明显提升。当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再通过视频告诉学生青蛙是益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有效帮助特殊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再比如,在《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学中,文中庄严的天安门,天山的雪莲花,在以往中,都只能靠学生自行想象,但是利用信息技术,就能让学生清晰、直观地感受到文中所描述的瑰丽的风景,深切领域到博大的人文情感。教师首先将文中的生僻字词提炼出来,如“雄伟”“新疆”“雪莲”等,让学生跟着多媒体的音标大声朗读几遍,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去过北京吗?”大多数同学都会回答没有,这个时候教师再点点头,“那么同学们请看屏幕。”开始播放一段“北京天安门升国旗”的视频,学生仿佛去到了北京现场,体验到北京天安门的壮阔,并在庄严的国歌下,让身体、精神、灵魂上都能收获极强的体验感[3]。
游戏教学是“寓教于乐”的直观体现。胡伊清认为,人是游戏者,且多数学者认为游戏具备显著的主动性、虚拟性及愉悦性,而这些特征正好符合特殊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特殊学生虽然在身体、智力上存在缺陷,但是他们往往是活泼、好动、热情洋溢的,在他们眼里,游戏占据重大比重。通过游戏实现课前导入,能够满足每一位特殊学生在成长阶段精神和行为上的需求,让学生沉浸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世界当中,尽情享受,收获快乐,从而确保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而,语文教师要灵活运用游戏手段,在课堂中积极穿插多元游戏内容,如角色游戏、竞争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全面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体验性,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真正收获快乐,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例如,在三年级《爬天都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造句游戏”,将课文中的生僻字词排好顺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依次用课文中的词汇造句,如笔陡,发颤、白发苍苍等,如果某个小组“造句失败”,则需要上台表演一个小节目,包括角色表演、才艺展示等;对于表现优良的小组,教师则需要给予其相应的奖励,如发放糖果等,如此一来,每个小组都能投入到游戏中去,参与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并在良好的游戏氛围中收获巨大的快乐。
在传统特殊教育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过于被动,再加上其自身知识接收能力、认知能力不足,学生不仅学习效果不佳,其各项能力的发展也会遭到极大的限制。因此,针对特殊学生,教师除去“教”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学”,只有通过“教”与“学”的共同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益。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有目标、有计划、有方向、有方法地学习[4]。具体而言,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除去利用创设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游戏教学外,还要学会利用任务驱动、问题驱动等,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空间,让学生学会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发展特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传授一些背诵、记忆、速读等方法,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技巧。教学从来都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任务,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只有传递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办法,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特殊学生的学习效果。
特殊教育学生的思维方式一般都很偏执、单一,且极易出现心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要积极和学生沟通,具备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去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学会包容学生的缺点,帮助学生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明确的奖励机制,并且要做到说话算话,严格执行。例如“星级评比法”,即对于个别表现好的学生画个红星,不好的则画个黑星,累计一定的数量的红星可以获得某种奖励。当学生出现了教师所期望的行为时,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不含糊其辞,或者视而不见,帮助学生在意识里建立起正确的行为判断标准,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长此以往,不仅能够减轻特殊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对抗的情绪,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能促进孩子们尽快掌握知识,最终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榜样力量,用爱去感化学生。特殊教育大多为寄宿制学校,因而学生每天见到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无意中的行为将对学生内心造成极大的冲击和影响[5]。因而,作为语文教师,除去要展现出自身的人文素养、语言素养外,还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并在无形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呈现出一个友好、热情的大哥哥、知心姐姐的形象,及时解决学生生活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特殊学生由于身体和心理上存在缺陷,导致其在知识汲取上存在较大困难,再加上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致于学生积极性不足,整体教学效率不佳。因此,作为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这类学生的特殊性,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自我发展观念,充分借助于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构建出充满“情感”的语文课堂,既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人文情感,从而帮助特殊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有所启发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