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百年历史经验研究*

2022-11-26 22:00杨小云
关键词:作风群众政治

杨小云

(长沙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坚持并发扬了对党忠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这些作风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立足“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回顾党的作风建设百年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宝贵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深入探索全面从严治党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功能定位:以优良作风塑造党的形象,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大局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2]8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始终对作风建设保持高度自觉,把作风建设的功能主要定位于两个方面:一是以优良作风打造窗口、树立形象、践行宗旨、凝聚民心;二是以优良作风为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和中心任务提供保障。

以优良作风塑形象。党的作风问题的本质是党性问题。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内在本性,是一个政党所代表的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体现。党性是党风的内在根据,党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和党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性决定党风,党风体现党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3]154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性的内在本质就是阶级性和人民性,具体表现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史表明,党性是“里”,作风是“表”,“表”展示和体现“里”。“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4]165通过抓党的作风建设体现党的性质和本质、展示党的形象,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是百年党建的一条宝贵经验。

以优良作风聚民心。始终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百年党建的又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100年来,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历经艰难险阻,没有被任何敌人和困难所征服、所吓倒,而是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同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的无价之宝。党的章程明确规定,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与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党的百年奋斗史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永不脱离群众,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5]366-367“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民心是最大的政治。”[6]137

早在1929年6月,毛泽东就提出了“政治观点即群众观点”的观点,对红四军中一些人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作了批评,并且认为“这是一个很严重的政治路线问题”。193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斗争》上发表《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一文,其中提出“查阶级、通过阶级与没收分配不按阶级路线与群众路线,不得群众赞助与同意,都不能使查田运动收到成绩,反会使群众不满,阻碍查田运动的进行。”[7]274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强调:“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8]139毛泽东同志还形象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9]1162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把“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10]1094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他同时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10]1094“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10]1095

邓小平同志明确把“在组织上,形成了一个健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树立了一个正确的党风”[11]346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他指出:“要使一个党逐步成为成熟的党,同群众有联系的党,是不容易的。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全党成熟的标志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是在一九四五年。”[11]344“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把党风概括为三条:第一,这个党必须是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党;第二,这个党必须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党;第三,这个党必须是建立在自我批评基础上的党。”[11]34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领导拨乱反正的过程中,邓小平一再强调要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1979年11月,邓小平专门做了《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报告。他指出:“我们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我们大家都是从苦里过来的,经历过不少困难的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的时候也是很苦的啊!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12]217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复强调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为此还出台了专门的决定,如1990年3月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等。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上任,就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提高为民、务实、清廉的领导思想和作风。他明确指出:“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我们党历来强调,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古今中外,因为统治集团作风败坏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多得很!我们一定要引为借鉴,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治理作风问题。”[13]99

以优良作风铸辉煌。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作风建设史,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始终都是围绕着党的中心工作开展的,目的是推进党的事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证明,党的优良作风是党的事业成功的关键。优良作风是践行科学理论、贯彻落实正确路线和实现伟大目标的坚强保障。“只有一套正确的政治路线、政策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套正确的组织路线和好的党的作风。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把我们的党搞好。”[14]57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作风建设主要围绕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的根本任务进行。“党的二十八年是一个长时期,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9]1480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培育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在党内斗争中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并创造了整风等新的形式,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15]352。

延安整风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任务,开创了以整风进行党的思想建设的方法。党从此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对前苏联和共产国际的迷信,克服了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前苏联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绝对化的错误倾向,扫清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障碍,从根本上端正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从而使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建设”成为中国革命成功的三大主要“法宝之一”[16]50。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执政,面临如何在全国执政的新考验,“如何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因权力、地位而丧失革命意志,不为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所腐蚀”[17]361。面对新任务和新考验,党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作风建设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中心任务而展开。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951—1954年、1957年,全党陆续开展了整风整党运动,主要是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命令主义、形式主义以及贪污腐败现象。这一时期党对作风建设的探索,多方面丰富了执政党作风建设的理论。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群众行使这个权力,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平等待人;必须防止在共产党内、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特权阶层、贵族阶层,坚决地反对党内和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17]641。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总体上是围绕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的。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8]712重大命题,把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由先前的实现四个现代化改为实现小康,同时也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18]715。大会严肃指出,“党风问题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确定从1983年下半年开始,对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18]716。“这标志着党开始用一种新的思路指导自身建设。党的事业与党的建设紧密相连,围绕这个目标,党在健全民主集中制、推进干部队伍新老交替、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党等方面,采取新的举措,推动党的建设出现新的局面。”[18]7391987年5月,整党基本结束。“总的来看,党内思想、作风、组织严重不纯和纪律松弛的状况有了改变和进步。”[18]740“党的建设的加强和改进,保证了党始终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8]740经受1989年政治风波考验和治理整顿完成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决定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坚决同腐败现象、腐败分子作斗争。”[18]774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决定》提出应从七个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党的十四大以后,全党紧密结合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按照“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9]1112这一党建总目标和总要求,紧紧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要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使党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18]99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迈入新阶段。一方面,党的作风建设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课题展开;另一方面,党的作风建设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新使命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建设,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20]233

二、治本之策: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

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着力从思想上正本清源、立根固本,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是作风建设的治本之策,也是百年来党的作风建设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

以思想教育打头,突出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上的“钙”。党的作风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本还是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松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3]57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高度重视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在全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党在成立之初,就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确立了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坚定信念。党百年来的奋斗实践,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及其在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而不断奋斗的历史。100年来,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和加强党内监督的首要内容。党中央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开展党内集中性教育,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这是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一条重要历史经验。20世纪40年代,针对一个时期党内存在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所表现出来的学风不正、党风不正和文风不正的问题,全党开展了一场广泛深入的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肃清了党内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作风,实现了党的团结统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告诫全党同志一定要保持革命年代形成的优良作风。20世纪50年代初,党内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特定时期的形势和任务,针对党内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了几次大规模的集中教育活动,主要包括1983—1987年开展的整党运动,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等。这些党内集中教育对改进党员干部作风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抓作风建设入手,制定并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相继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教育学习等。这些集中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发扬光大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推动了党的作风建设走向深入,对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对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有重要作用。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纯洁党风政风,这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长期实践证明,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的‘净化器’。”[3]48党内政治生活是党风政风的生成土壤,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反两方面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我们党就风清气正、团结统一,充满生机活力,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就弊病丛生、人心涣散,各种错误思想、错误路线得不到及时纠正,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严重损失。”[3]37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这六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于1980年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个文件,既对当时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又对党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进行了归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丰富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其主要原则和规定今天依然适用。比如,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目标和基本准则,关于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关于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关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关于坚持党性,关于要讲真话、言行一致,关于发扬党内民主、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关于保障党员权利不受侵犯,关于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不准搞特权,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到五中全会的讲话中,以及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历次全会的讲话中,从坚定理想信念、维护党中央权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角度多次阐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问题,并亲自担任组长,主持起草《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此进行专门研究并审议通过。《准则》针对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方向、目标、原则、任务、举措,是新时代指导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们党历史上最全面、最系统的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准则》实施以来,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活和山清水秀的党内政治生态正在形成,“利器”作用不断凸显。总之,“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一个领导干部强不强、威信高不高,也同是否经过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密切相关。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3]31“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光荣传统,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党的宝贵财富。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4]183

三、根本保证:坚持党对作风建设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自身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一方面,党对作风建设始终保持高度的自觉,主动担负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通过坚持党的领导为自身的作风建设提供坚强保证;另一方面,从作风建设切入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来抓,使党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能够克服各种危险,确保了党能够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始终保持高度重视作风建设的历史自觉。在各个历史时期,党都十分重视作风建设。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领导同志对党的作风建设高度重视。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主席亲自动员、亲自部署、亲自担任中央总学习委员会主任、亲自抽阅学员的学习笔记等。邓小平同志发表过《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等重要讲话,一再强调要恢复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注重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为此出台了一系列重要决定,如1990年3月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2001年9月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2009年9月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党内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明确提出反对“四风”问题,在作风建设上持续发力。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聚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强化党内监督,形成了深化党的作风建设新的着力点。这充分表明,历届党中央都把党的作风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

以政治建设统领作风建设。在党的建设体系中,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离开政治建设这个根本,其他方面的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党的作风建设,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们的政权是人民政权,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我们党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拥护党和政府,从根本上说,是他们真正感到党的路线反映了他们的利益和愿望、党领导的政权为他们办了好事。“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根本的政治问题……谁要是脱离了人民群众,谁也就脱离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21]205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解决了不少突出问题,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可。在解决问题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许多问题的背后都是政治问题。“大量事实表明,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根本上讲,都与政治建设软弱乏力、政治生活不严肃不健康有关。”[6]504“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目前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这些问题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审视。”[6]502“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因为如此……‘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政治问题要从政治上来解决’。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在坚定政治信仰、增强‘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6]92习近平总书记还进一步指出:“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就是提出了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一个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全党同志一定要从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3]178-179总之,作风体现政治,没有不讲政治的作风;作风受党性制约,丧失党性的作风必定会出政治问题。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抓住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牛鼻子”。这是由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执掌重要权力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也是由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发挥模范作用的特殊职责所要求的。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好党的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头作用。1938年,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22]5331989年,邓小平同志说:“只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有一个好的常委会,只要它是团结的,努力工作的,能够成为榜样的,就是在艰苦创业反对腐败方面成为榜样的,什么乱子出来都挡得住。”[23]310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在全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中,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应该作出表率”[24]140,“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要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25]328。胡锦涛同志也说:“领导干部作风怎么样,同群众的关系怎么样,对党的作风状况乃至党的事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的作风问题,不少是由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对作风建设不重视、不抓紧引起的,有的则是由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自身作风不正引起的。因此,端正和改进作风首先要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起。”[21]526-52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作风建设要从领导干部抓起,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模范带头作用。他明确指出,“党风廉政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首先要从中央领导做起”[3]147,“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3]149。2012年12月4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下简称“八项规定”)。“八项规定”的具体条文是对中央政治局提出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抓党的作风建设从中央做起,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层层立标杆、作示范的鲜明特点。党中央反复强调,中央委员会要自觉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自觉做认真学习实践的表率、自觉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表率、自觉做弘扬优良作风的表率,强调高级干部要对党忠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守住纪律底线,为全党作出表率。实践证明,正是由于我们党在作风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上率下,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了党风的持续改善。

四、战略策略:建立健全管用的体制机制

历史经验表明,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抓一抓会好转,松一松就容易反弹,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根据这一特点,党作出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正确判断,不断探索建立健全管用的体制机制,形成了不断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独特战略策略。

“老虎”和“苍蝇”一起打,形成作风建设高压态势,解决“不敢腐”的问题。许多作风问题本身就属于腐败范畴,许多党员干部的腐败也往往由作风问题发展而来,是作风问题严重化极端化的结果。因而党的作风建设要取得明显实效,不仅要整治查处一般的作风问题,还要查处惩治严重的作风问题即腐败问题。在总结党的作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3]176习近平总书记还进一步指出:“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重症要用猛药。查处腐败问题,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让那些想搞腐败的人断了念头、搞了腐败的人付出代价。”[3]187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我们党坚持“老虎”露头就打,“苍蝇”乱飞即拍,真正做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和“重遏制、强高压、长威慑”,真正建立了作风建设的惩戒机制和威慑力,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向制度建设要长效。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解决“不能腐”的问题,也是党加强作风建设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力加强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建设,中央相继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俭反对浪费、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公务用车改革等一系列制度,颁布实施和新修订《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法规,不断扎紧制度笼子,强化了对不良作风的刚性约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改进作风问题上,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3]165-166“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5]388在此基础上,狠抓制度执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使制度真正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

强化作风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作风建设责任主体,夯实管党治党责任,是我党作风建设的创新探索和重要经验。1998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初步回答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由谁抓、怎么抓、抓不好怎么办的问题,明确了“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总体要求。2010年11月,新修订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颁布实行。修订后的《规定》对“一把手”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第一责任人”的角色予以明确,在责任制的监督与检查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框架不断完善。

根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两个责任”的提出,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格局,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提供了根本遵循。2016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其中第4至第7条分别对问责的责任配置、问责的情形、问责的方式、问责的程序等作出规定。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15至第25条对各级党委(党组)的监督职责和监督方式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主体,而且是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主体,从根本上解决了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

猜你喜欢
作风群众政治
多让群众咧嘴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为民服务要在“群众频道”——改进作风不能“乔装打扮”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