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政党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2022-11-26 20:41林志彬黄庆红
长白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政党民主法治

林志彬,黄庆红

(1.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2.吉林大学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秘书处,吉林长春 130000)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1]134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独断专行,个人主义、分散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不同程度存在。[2]2,3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内政治生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政党文化是由政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政治心理、情感态度和伦理道德等内容所构成的精神思想体系。先进的政党文化在塑造政党及其成员行为等方面承载着“以文化成”等重要功能,能够为营造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借助政党文化的功能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推进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在吸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拟进一步探析先进的政党文化对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塑造,并指出如何培养党内民主精神、法治理念和平等观念,厚植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

一、先进的政党文化塑造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

正如不同的民族文化塑造着不同的民族特征,不同的政党文化也塑造着不同的政党特征。王沪宁曾经提出:“有什么样的政党文化,便会有什么样的政党现象和政党活动。”[3]先进的政党文化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科学化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条件。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文化,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有其特殊性,其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民主精神、法治理念和平等观念。这三种价值取向能够指引党内政治生活走向民主化、法治化、平等化。

(一)党内民主精神塑造民主化的党内政治生活

党内民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本质属性。现代政党是民主政治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的原则组织起来并开展活动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发展的基础。恩格斯曾经指出:“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仅这一点就已堵塞了任何要求独裁的密谋狂的道路。”[4]200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便把“民主”一词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在民主精神的指引下,党内政治生活依民主制度而进行,广大党员不断增强自身主体意识,抛弃助长迷信权威的一切东西,积极参与、讨论、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拒绝“家长制”“一言堂”现象在党内存在,实现党内决策的科学化、政治生活运行的有序化,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二)党内法治理念塑造法治化的党内政治生活

党内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根本特征。党内法治理念,融汇法律至上、保护权利、权力制约等价值取向。与党内民主精神不同,如果说党内民主精神注重的是权力的归属问题,那么党内法治理念强调的则是权力的规范问题。《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权利;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等等。在法治理念的引导下,强调制度规则是党内优良秩序的基础,重视通过党内法规制度规范党的组织结构,协调党组织和党员的关系,将党内政治活动限制于党章、宪法和法律范围之内,减少党内政治活动的随意性,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化、法治化。

(三)党内平等观念塑造平等化的党内政治生活

党内平等观念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平等是政治生活的至上美德。共产党优越于其他政党,就在于它更加关切平等。马克思明确提出:“平等,作为共产主义的基础,是共产主义的政治的论据。”[5]231共产党组织内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所有盟员都一律平等”[6]419,全体共产党员在人格上与政治上都一律平等。作为一种现代价值诉求,政党学所说的平等主要包括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两个方面内容。党内平等观念,首先意味着党的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都享有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履行应当履行的义务,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在党章、党内法规面前一律平等,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平等地参与、讨论、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所有党员都是平等的同志和战友,党的领导干部要以平等的态度待人,不能以为自己讲的话不管正确与否,别人都得服从,更不能摆官架子,动辄训人、骂人。”[7]374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强调要营造党内平等的同志关系。在平等观念的支配下,党内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关系是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不允许有特殊党员和家长式人物,不准搞人身依附关系,更不能把党的干部当作私有财产。

先进的政党文化对政党成员的政治行为具有非常强大的规范力量。对于身处先进的政党文化之中的党员来讲,即使有时他对党的价值观念、制度准则、政治活动未必发自内心地接受和认同,但是为了表明自己行为的正当性,他也会有意识地强制自己按照先进的政党文化确立的基本原则来行动。正如拉斯韦尔所说:“一种意识形态一旦被人们接受之后便会以非凡的活力永久存在下去。在这个国家里出生的人们会把他们的一些爱投向支持这个制度的各种象征:共同的名称、共同的英雄、共同的使命、共同的需要。”[8]155实际上,先进的政党文化之于一个政党的作用,亦类似于国家意识形态之于一个国家的作用。

二、党内政治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文化根源

营造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必须找准目前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弄清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开出良方根治这些问题,如此方能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化、科学化。

(一)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政治生活气象更新,但党内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决策独断专行、制度执行不力和同志关系扭曲三个问题,我们必须下大气力、下大功夫去解决。这三个问题严重破坏了党的团结统一,严重损害了党的政治生态,严重影响了党的事业发展。

一是决策独断专行依然严重。依据党的章程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文件的相关要求,党内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的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而不得由个人专断。但一些地方和单位“一把手”在决策过程中没有贯彻民主集中制,没有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习惯大权独揽和议事定调,不讲民主只讲集中,对班子成员意见置之不理,把班子集体讨论当形式,以个人意志代替集体智慧,以个人拍板代替集体决策。这些“一把手”弱化组织原则,制度观念淡薄,经常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从目前已经处理的县处级以上“一把手”案件不难看出,这些人都有决策独断专行的问题。

二是制度执行不力屡见不鲜。科学完备、有效执行的制度体系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基础。但当前党内政治生活的许多制度准则尤其是民主集中制却得不到有效执行,甚至被虚化。一些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对制度准则搞变通执行、打折扣执行、选择性执行。制度准则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不力,制度准则必然丧失其应有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问题,不是没有政策规定,而是有政策规定却不执行。有些政策规定是约束性的,有些明确是刚性要求,却成了‘稻草人’,成了摆设。”[9]73以请示报告制度为例,领导干部在涉及重大问题、重要事项时应按照规定向组织请示报告,而有些领导干部对该请示报告的不请示报告,或不如实请示报告,或不及时请示报告。如此下去,最终必出问题。正因如此,《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特别强调:任何党组织和任何党员都不准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不执行……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2]15

三是同志关系扭曲时有发生。在党内,党员与干部、上级与下级之间正常的关系,都应是平等的同志关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在党委会内,……书记和委员不是上下级关系,书记是党的委员会中平等的一员。”[7]362“所有党员都是平等的同志和战友,党的领导干部要以平等的态度待人。”[7]374而今,在一些地方和党组织有领导干部把党员与干部、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清清爽爽同志关系,搞成了旧社会那种君臣关系、父子关系、江湖关系、帮派关系、主仆关系或人身依附关系。上级对下级颐指气使,下级对上级逢迎讨好、无原则地服从甚至“尽忠”。上级不自重,下级不本分,同级不真诚。党内关系不正常、不纯洁、不健康,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就难以避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有的案件一查处就是一串人,拔出萝卜带出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形成了事实上的人身依附关系。”[9]19

(二)党内政治生活异化的文化根源

上述不正常、不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常常被忽视的原因,就是不良政治文化于无声无形中腐蚀了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具体地说,这些不良政治文化主要是官僚主义、人治思想和“圈子文化”。

官僚主义对健康党内政治生活的腐蚀。官僚主义是危害党组织的一个毒瘤。列宁明确提出:“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10]348毛泽东形象地把官僚主义者比喻为泥塑神像,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着重指出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和危害。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膜拜权力、追逐官位,独断专行、压制民主,强调等级观念、推崇上尊下卑。官僚主义若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滋生蔓延,必然会促使一些党员干部主观臆断、脱离实际,造成决策失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恶化干群关系;追逐权力、贪图享乐,导致信仰丧失;滥用职权、违规用人,破坏组织制度。当前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许多不良现象都与官僚主义密不可分。

官僚主义是一种极其有害的落后文化。在党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放松过与官僚主义作坚决的斗争。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号召全党“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11]124,“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我们人人要有彻底的革命精神”[12]23。但官僚主义始终挥之不去,像梦魇一样紧紧纠缠着共产党人的头脑。对此,列宁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把他们赶出门外,他们又从窗口飞进来。”[10]219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先后开展的许多活动,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继出台的许多规定,都把矛头直指官僚主义。但官僚主义根深蒂固,在党内依然顽固地生存着。党内官僚主义之所以难以消除,其根本原因在于党内民主精神和法治观念淡薄。邓小平曾经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13]332除此之外,邓小平还认为,“它同我国长期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管理制度必须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13]328。由此可见,作为长期存在的问题,医治党内官僚主义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常抓不懈。

人治思想对健康党内政治生活的侵害。人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本质属性,伴随礼治、德治而产生。人治思想强调政治主体应为圣君、贤人、智者,强调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自觉性、能动性和权变性,即所谓为政在人。人治思想在封建社会政治生活中逐步走向极端,最终成为专制思想的代名词,权大于法、以言代法,尊卑有别、贵贱分明是人治思想的典型特征。恰如邓小平指出的:“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13]146人治思想主导的人治政治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也正因如此,许多人至今对人治政治仍然抱有幻想,导致人治思想在政治生活中还顽强地生存着。习近平总书记尖锐地指出:“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仍然存在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认为依法办事条条框框多、束缚手脚,凡事都要自己说了算,根本不知道有法律存在,大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14]184党内如果任由人治思想继续繁衍,必然会促使一些党员干部迷恋权力、追逐权力,导致权力过分集中和权力滥用;助长长官意志、注重人际关系,导致轻视法规制度和操纵权力运作;突出个人权威、强调身份等级,导致家长制、一言堂滋长。

人治思想与现代政党文明是冲突的、对立的。推进党内政治生活的健康运行,必须彻底清除党内人治思想。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曾多次反对过人治思想。他警醒全党:“把一个国家、一个党的稳定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是靠不住的,很容易出问题。”[15]325然而,由于人治思想惯性的强大,目前人治思想仍残留于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观念之中,清除党内人治思想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圈子文化”对健康党内政治生活的破坏。“圈子文化”由来已久,它源自帮会文化、江湖文化,奉行利益至上,模糊政治伦理,行事凭潜规则,讲究内外有别,具有鲜明的依附性、排他性、封闭性、非原则性等特征。“圈子文化”在党内盛行,必然会促使一些党员干部寻找靠山、相信“贵人”相助和圈子帮衬,依附和尽忠某个领导,忘记组织、无视组织关爱和培养,甚至背叛党;办事只看关系不讲原则、只重人情不用制度,造成党的制度准则形同虚设、运转失灵、弱化空置;公权私化、宗派主义、相互庇护,导致党内腐败滋生蔓延。邓小平明确提出:“党内无论如何不能形成小派、小圈子。……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呐!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15]300,301

“圈子文化”是一种消极的政治文化,是与现代政治文明根本对立的。坚决抵制和消除“圈子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公开抨击党内存在的“圈子文化”,他告诫全党:“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16]40“党内上下关系、人际关系、工作氛围都要突出团结和谐、纯洁健康、弘扬正气,不允许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不允许搞利益集团、进行利益交换。”[17]消除“圈子文化”,选人用人是关键,是风向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1]135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完善党的选人用人制度,2019年中共中央修订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三、营造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的政党文化建设路径

所谓政党文化治理,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厚植政党文化和借助政党文化功能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发展。钱穆曾经说过:“一切问题都从文化问题产生,也都该从文化问题来求解决。”[18]1既然党内政治生活不健康是由不良政治文化侵蚀而造成的,那么要营造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必须清除党内不良的政治文化。要清除党内不良的政治文化,就必须厚植先进的政党文化。厚植先进的政党文化,一是要培养党内民主精神;二是要培养党内法治理念;三是要培养党内平等观念。

(一)培养党内民主精神

党内民主精神是先进政党文化的基石,建设先进政党文化要把培养党内民主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培养党内民主精神,重点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完善党内选举制度。选举是民主的标志,党内选举制度集中体现党内民主精神。增强党内民主精神,要不断完善党内选举制度。通过改进党内选举制度,让党内政治生活能够充分体现出全体党员的意志,从而唤起党员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关心,积极参与党内政治生活,从根本上改变党内各级干部选用、重大事项决定等被少数领导人主宰、操控的现象,实现党内民主,提高党员民主精神。正因如此,《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选举要充分体现出选举人的意志”。[7]370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19]52当前,改进党内选举制度重点是完善候选人提名制度和差额选举制度。

二是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受封建政治文化的影响,党内长期广泛存在崇圣型、依附型、服从型、疏离型等政治心理,党员缺乏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动力来源,并且在政治生活中面对领导干部时往往唯唯诺诺、马首是瞻,消极地接受党内各种决议和政策安排,甚至对党内政治生活敬而远之,这严重制约了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发展。英格尔斯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20]4现代政治心理映射民主政治精神,要求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确立主体意识。只有党员确立了主体意识这种现代政治心理,党才能规避“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

三是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党内民主精神的形成和发扬,来自党内民主政治生活的实践。培养党内民主精神,必须积极搭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各种平台。不同平台能够让党员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了解和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透明度,在党内政治生活实践中运用民主理论,强化民主认知,激发民主情感,提高民主信心。这是培养党内民主精神的一条有效路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畅通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途径,拓宽党员表达意见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2]26,27

(二)培养党内法治理念

党内法治理念是先进政党文化的核心,建设先进政党文化要把培养党内法治理念作为关键所在。培养党内法治理念,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切入。

一是健全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法规是党内法治理念的载体。没有完善的法规体系,不可能有成熟的法治理念。党内法规体系的完善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制定法规文本、设计程序机制;另一方面是建立相应组织机构监督党内法规的实施、纠正法规执行的偏差。目前,中国共产党党内尚未设置相应组织机构处理法规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争议和偏差,救济党员权利。新形势下为适应党内政治生活的新要求,借鉴世界政党文明成果,中国共产党应及时成立党内仲裁组织机构。

二是普及党内法规教育。法治理念、法治思维能否成为党员的日常心理模式和思维模式,很大程度依赖于党员对党内法规的认知和了解。党员干部没有一定的法规知识储备,法规没有成为普遍常识,党内法规就难以成为解决党内政治生活矛盾问题的根本依据,法治途径就难以成为解决党内政治生活矛盾问题的主要方式。储备法规知识,使法规成为常识,最便捷的手段就是大力推进普及党内法规教育。

三是严惩党内违规行为。严守党内法规,是党员、干部法治精神的集中体现。对于违反党内法规的,无论其地位高低、权力大小,都必须受到相应的处罚。通过对违规人员惩处和警示,增强党内法规的严肃性和威慑力,让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各项法规有敬畏之心,从而树立法治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指出:“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2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通过严惩党内违法乱纪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促使党员、干部法治理念日益提高。

四是改进干部考评机制。把法治素养、依法履职情况纳入党员干部选拔任用评价指标体系,优先录用和提拔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通过用人导向和标准,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培养法治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22]343他还强调:“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依据。”[14]185《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适应时代进步和事业发展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思维。[2]8

(三)培育党内平等观念

党内平等观念是先进政党文化的本质,建设先进政党文化要把培养党内平等观念作为重中之重。培养党内平等观念,关键是从以下两个方面突破。

其一,消除党内特权现象。党内存在的特权现象,是与党内平等原则完全相悖的。党内如果允许特权现象广泛存在,势必强化党内等级基础和不平等意识,造成党内政治生活中“家长制”作风盛行,一些领导干部听不得意见、容不下批评,喜欢别人都对他百依百顺、唯命是从,甚至个别高级领导干部还会在党内搞封建人身依附那一套,希望别人都“尽忠”于他,把党的干部变成自己的家臣。特权思想是封建等级观念的毒瘤,是导致党内关系异化的温床。党内特权现象对党内健康政治生活最具有杀伤力,必须消除党内特权现象。《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没有搞特殊化的权利。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禁止违反规定提高干部待遇标准。[2]41

其二,推进党内票决制度。票决制,是一种能够体现党内平等关系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所谓票决制,简而言之,就是党委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由全体党委成员以“一人一票、票值相等”方式通过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规范了书记与委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平等的同志关系,限制了书记集权专断,保证了委员意见表达,调整了党内决定权重配置,改变了书记与委员的关系,阻止了党内奴性文化的滋生。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票决制不断完善和推进,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氛围和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的氛围越来越浓。

四、结语

政党文化是政党的魂灵,具有“以文化成”的重要功能。它既影响党员的观念和行为,也影响党内的政治生态。因此,一个政党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先进的政党文化,是党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拥有自己独特和强大的政党文化力量。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务必要感悟先进政党文化浸润的力量,增强先进政党文化建设的自觉,把握先进政党文化发展的规律,赓续好党的精神血脉,构筑起党的精神谱系,坚守住党的精神家园,为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提供先进的政党文化支撑。

猜你喜欢
政党民主法治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中国式民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见证民主法治铿锵前行的力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民主制度在军队推行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