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县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控策略

2022-11-26 20:05廖平
园艺与种苗 2022年6期
关键词:叶鞘病株病斑

廖平

(怀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怀远 233499)

怀远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北亚热带至暖温带的过渡带,兼有南北方气候特点,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农业气候区,生态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玉米的生长,是安徽玉米主要产区。玉米生产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其稳产、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受秸秆等废弃物、农药使用、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玉米病虫害在一段时期内也会呈现出新变化。通过调查明确了近几年怀远县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有粗缩病、褐斑病、丝黑穗病、锈病、弯孢霉叶斑病、纹枯病等,研究这些病害的危害特点和防控方法有助于提高当地玉米产量和品质。

1 玉米粗缩病

1.1 危害特点

田间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苗期受害最重。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以后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株生长迟缓,叶片宽短而厚,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部叶片簇生,多数植株不能抽穗结实。

1.2 防控措施

前茬作物收获后,不要急于播种玉米,可适时推迟播期,避开幼苗感病高峰期与粗缩病传毒昆虫灰飞虱1 代成虫迁飞高峰期的相遇,降低病害的发生程度。选用抗病性较好的玉米品种,如隆平206、蠡玉16、苏玉20、皖玉17、登海5 号、金海5 号等。精耕细作,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性。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及时拔除病株,减少传染源。

用福美双·克百威悬浮种衣剂或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也可用种子重量0.01%的吡虫啉或种子重量0.15%的福美双拌种。玉米苗期喷洒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15%三氮唑核苷·铜·锌(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700 倍液。

2 玉米褐斑病

2.1 危害特点

玉米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茎秆。病叶上初生白色至黄色小斑,后渐变为褐色或红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疱状,多个病斑连成不规则大斑,病斑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粉红色;发病后期病斑表面破裂,散出褐色粉末(孢子囊),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呈丝状;最后叶片褪绿发黄、干枯,严重者造成植株枯死。茎上病斑多发生在节附近,遇风易倒折。

2.2 防控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玉米收获后彻底消除田间病残体,并深翻土壤,减少传染源。重病地实行3年以上轮作。平衡施肥,施足底肥,适时追肥。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在玉米4~5 叶期追施苗肥,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并中耕锄草。注意排除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合理密植,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

田间发病初期,及时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 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 000 倍液、20%三唑酮乳油3 000 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1 500倍液,视病情发展连喷2~3次,每次间隔7 d 左右。

3 玉米纹枯病

3.1 危害特点

玉米纹枯病主要发生在籽粒形成期至灌浆期。该病主要危害玉米叶鞘和果穗,茎秆和叶片也可受害。多从近地面的叶鞘发病,上生水渍状、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病斑中央变为灰白色,边缘褐色,多个病斑融合成云纹状大斑,导致叶鞘腐败,叶片枯死。受害果穗苞叶上也产生云纹状大斑,其内籽粒和穗轴腐烂。多雨、高湿持续时间长时,病斑上会产生大量萝卜籽大小菌核。

3.2 防控措施

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实行科学轮作,合理品种布局。在播种前、整地时,清除田间残留的秸秆。科学施肥,重施底肥、补施追肥,主攻穗肥、补施粒肥。合理密植,提倡高垄栽培,宜用宽窄行。有条件的地区,可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时进行病叶鞘、叶片摘除处理,减少传染源。

田间发病初期,用5%井冈霉素水剂500 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对玉米茎下部喷雾,视病情发展连喷2~3次,每次间隔7 d 左右。

4 玉米锈病

4.1 危害特点

玉米锈病多发生在生育后期,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受害部位初形成乳白色、淡黄色,后变黄褐色乃至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在叶两面散生或聚生,椭圆或长椭圆形,隆起,表皮破裂散出锈粉状夏孢子。后期在叶两面形成冬孢子堆,长椭圆形,初埋生,后突破表皮呈黑色,长1~2 mm,有时多个冬孢子堆汇合连片,使叶片提早枯死。

4.2 防控措施

加强玉米的抗锈育种,选用抗(耐)病品种。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玉米锈病一般在抽雄时开始发病,调整播期可减轻发病程度。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残体。

田间初见玉米锈病病叶时,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 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 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 000~5 000 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发展连喷2~3次,每次间隔10 d 左右。

5 玉米丝黑穗病

5.1 危害特点

玉米丝黑穗病一般是苗期侵染,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雄穗受害,仍保持原来的穗形,部分小花受害,花器变形,颖片增长呈叶片状,不能形成雄蕊,小花基部膨大形成菌瘿,外包白膜,破裂后散出黑粉(冬孢子),发病重时整个花序被破坏变成黑穗。病果穗较粗短,基部膨大,不抽花丝,苞叶叶舌长而肥大,果穗被破坏变成菌瘿,成熟时苞叶开裂散出黑粉,维管束组织呈丝状,故名丝黑穗病。

5.2 防控措施

春旱地区雨后抢墒播种,或播前灌溉,保证土壤水分条件。实行3年以上轮作,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另外,深翻土壤,将病菌孢子压到播种层以下。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粪肥。间苗定苗时选留壮苗,剔除病弱苗和畸形苗。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并将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在玉米开花期后,发现病株应立即割除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可采用10%烯唑醇乳油20 g湿拌玉米种100 kg,堆闷24 h;或用70%五氯硝基苯制成含药量不超过0.7%的药土,播种时覆种防治效果较好;也可利用种衣剂防病。

6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6.1 危害特点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主要发生在抽雄扬花期后,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叶鞘和苞叶也可受害。发病初期病部初生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展为圆形至椭圆形褪绿透明斑,病斑中央枯白色至黄褐色,边缘有暗褐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正反两面可见灰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6.2 防控措施

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采用轮作和间作套种,合理密植,前期施足底肥,后期适时追肥,防止脱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株和落叶,集中处理或深耕深埋。

发病初期可喷施25%敌力脱乳油l 000 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隔 10 d 左右喷 1次,连续 2~3次,施药应均匀周到。

猜你喜欢
叶鞘病株病斑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鲜食玉米花青素积累的分子调控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柑桔黄龙病株分布边缘效应的量化分析
球茎茴香储藏的关键技术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Ophiognomonia castaneae协同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致病作用的研究
轻松治愈花斑癣
轻松治癒花斑癣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好一棵狗尾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