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锋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前,接受一家杂志专访,请我聊一聊我理解的“好教师”。这其实是一个价值判断,没有标准答案。我理解的“好教师”就是怀揣着“匠心”的教师。这样的“好教师”,他的“好”,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动词和名词。
如果“好教师”的“好”是一个形容词,那么这个“好”就是一种软实力——课上得好,讲座做得好,文章写得好,这“三好”就是“好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软实力。
如果“好教师”的“好”是一个动词,它就是“使动词”——使自己好,使学生好,使同仁好,使大家共同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一枚鸡蛋如果被外力击破,生命便终止了;但一枚鸡蛋如果从内部破壳,新生命就开始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往往要先从内部开始。因此,“好教师”要善于搭建平台,唤醒其他教师从内部自我觉醒,使其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好教师”。
如果“好教师”的“好”是一个名词,这个“好”就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射线。“好教师”的“好”是多元的,我不知道在划定为“好”的圈外还可以怎样理解这个“好”。一天,我听到一位研究生毕业刚入职的新教师和一位资深特级教师同课异构朱自清的《匆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学生向新教师质疑。“这是常识”,新教师说,“常识不需要追问”。无巧不成书,在特级教师的课堂里,这个问题同样被学生提出。“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你这个问题,但是,我有一位‘好教师’可以帮助我回答你的问题。”说着,这位特级教师迅速上网检索,从容不迫地解释道:“英国科学家发现量子世界的时间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进入未来,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已经设计出一系列新的实验来研究粒子的量子力学性能……”《匆匆》同课异构中的这个教学细节唤醒我,怎样理解“好教师”,不啻有我知道自己知道的,我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还有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
只有综合形容词、动词和名词的视角去理解“好教师”,才能逐渐成为具有高纬度思维教学能力、怀揣“匠心”的“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