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的作用与价值研究①
——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改革的思考

2022-11-26 11:26:52崔桂武芦金梅
关键词:双带头人带头人干部队伍

崔桂武 关 宇 芦金梅

(1.沈阳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2.沈阳师范大学 党委组织部,辽宁 沈阳 110034)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高校,推进实现“双一流”建设发展目标,成为事关高校竞争、生存与发展的新的首要课题,也是衡量和检验高校内涵发展与办学成果的有效标准。“双一流”建设是一个多维度共同支撑、合力推进的复杂系统,一流的管理服务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强大保障。管理干部队伍的工作效能,既体现高校治理能力和水平,也决定着“双一流”建设的效果、成果以及时间效度。高效率的管理、高质量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对“双一流”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双一流”建设对高校管理干部队伍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针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1〕“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2〕“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3〕

围绕“双一流”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先后出台了多项制度措施,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途径和保障。“双一流”建设对高校教师队伍提出的新要求,理应成为新时代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标准。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4〕新时代高校管理干部首先要坚定政治信念。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教育“四个服务”的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其次要坚定职业理想。高校管理干部要把个人的职业理想、成长发展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潮流当中,积极投身“双一流”建设,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优良的师德师风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5〕高校管理干部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要把加强和完善师德素养作为衡量能否做到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的第一标准。要在不断提高管理能力、提升服务质量中涵养师德,在不断锤炼品格、完善自身人格中涵养师德,要把做好管理服务工作与提升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三)良好的职业素养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高校管理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要素。“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6〕要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和胜任不同岗位的综合素质。要创新思维,开阔学术视野,不断强化职业修为和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学习提升,擅长与不同岗位和领域人员间的沟通协作,做“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管理的“内行人”,服务的“贴心人”。

(四)科学的管理水平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双一流”建设要求管理干部必须具备科学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管理干部要在掌握工作涉及的不同领域的相关知识基础上,积极适应不同工作内容的不同要求,努力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坚持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做到管理有力度,服务有温度,同时具备处变不惊、临乱不慌的应急应变能力,做到管理制度化与灵活性的互通融合。

(五)广阔的国际视野

作为高校管理干部,要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站位,具备宏大开阔的国际格局和视野,要充分认识到高校管理干部自身综合素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事关高校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因此,高校管理干部必须强化“省一流”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聚焦“国际一流”的发展目标,切实提高管理能力水平和服务保障质量。

二、“双带头人”制度契合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改革的新需要

所谓“双带头人”,即“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上,要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管理上,要兼任本单位行政职务。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的出台与有效实施,高度契合了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

(一)明确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7〕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目标是“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8〕

(二)确立“双带头人”制度建设的目标、途径和机制

首先,“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有效的工作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了“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养工程”。〔9〕“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成为全面提升教师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养,进而提升教师党支部书记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

其次,“选拔方式全覆盖”是明确的工作目标。《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双带头人’支部书记选拔方式全覆盖。”〔10〕《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曾提出,“力争在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双带头人’支部书记选拔方式全覆盖,使教师党支部书记普遍成为‘双带头人’”。〔11〕

最后,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双培养”工作机制。“双培养”是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的工作机制。一是要“把符合条件的学术带头人培养选拔为教师党支部书记,把有条件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成为学术带头人。”〔12〕二是要“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13〕“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和党员教师只有实现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有机统一,才能真正“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双促进、双提高”。〔14〕

(三)严格了“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选配标准

教育部党组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教师党支部书记的选配标准,强调要“注重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教师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15〕这既是高校党建工作对选配基层党支部书记的高标准,也是“双一流”建设对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新要求,体现了新时代高校党支部书记的新特点。

首先,党性强,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要时刻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新要求,深刻把握新时代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深刻领会“能”“行”“好”这三个深奥的时代之问的科学内涵,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其次,业务精,具有精湛的业务能力水平。一是要立足管理服务岗位,牢固树立服务师生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效能,把丰富的行政经验运用到党建工作中,做精于管理、热心服务的党建带头人。二是要立足学科专业岗位,勤勉教学,精研学术,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催生高质量的教研和科研成果,做业绩突出的学术带头人。

再次,有威信,具有良好的群众口碑基础。“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要能够与党员、教师打成一片,具有较高的群众口碑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群众的拥护、支持与期待,使其能够在党支部书记岗位上,发挥自身管理服务、业务引领等方面的强大影响力和感召力,凝聚民心、汇聚民智,为支部建设、党员队伍建设以及内涵发展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最后,肯奉献,具有无私的爱岗敬业精神。“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既是高校基层党建标杆,也是内涵发展的业务标杆。要立足党支部书记岗位,对标党章党规,忠诚岗位职责,坚守职业操守,公而忘私,不计个人得失荣辱,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典型引领、影响示范的“头雁效应”,全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和促进支部党员、教师实现党建、业务双提升。

三、“双带头人”制度对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改革的新启发

(一)“双带头人”制度,是高校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

首先,强化了对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与高校生存竞争相伴而生的危机感和焦虑感往往使高校忽视了对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对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高校重视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从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层面,对党支部书记的选配,要兼顾管理服务和学术成就两个方面。单纯擅长管理不懂学术,或者学术成果丰硕但缺乏管理能力和经验,都无法胜任“双带头人”的职责要求。从教师队伍建设层面,围绕“双促进、双提高”的目标,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双培养”。把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领域的骨干教师培养发展为党员,吸收到党组织当中,引导、培养党员教师争做教学、科研、管理骨干。

其次,有效缓解了高校管理队伍存在的历史矛盾。高校管理队伍一直存在着制约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矛盾。在学校层面,单纯追求内涵发展,忽视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在管理干部队伍层面,部分管理干部懂管理不懂学术,懂学术的不擅长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重管理、轻服务,工作重心失衡现象;在管理干部素质提升上,培训形式、内容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等。这些二元对立的矛盾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校内涵式发展,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对高校内涵建设的要求。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的实施,从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层面有效缓解了上述矛盾,促进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机制和内涵发展格局的形成,有效避免了党建工作与内涵发展脱节的“两层皮”现象。

最后,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一是完善了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对高校现有的人力管理资源进行战略性整合、调节和创新,为高校优化人才引育体系、科学合理使用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最大限度地释放现有人力资源的工作效能,激发其创新意识和活力,产生新的创新成果,实现价值最大化。二是构建了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人才梯队。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就地取材”,打造了学历层次均衡、职称分布合理、年龄结构优化、学缘结构多元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和人才梯队,有效弥补了高校管理队伍的短板和不足。“党建带头”和“学术带头”互为表里,扬长补短,相得益彰,对于实现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二)“双带头人”制度,使党支部书记成为内涵建设的中坚和骨干

首先,进一步强化了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政治强”“党性强”是“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的先决条件。党支部书记要主动担负起党建工作主体责任,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努力提升政治素质,始终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支部书记要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满腔热忱,带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引领支部党员教师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强化沟通协调能力,增强群众工作本领,认真落实好各项党建工作任务。还要带头对标党章党规,主动担当、无私奉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高质量完成党建工作任务,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其次,进一步强化了党支部书记作“学术带头人”的紧迫感。“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既要突出“政治强”的要求,又要对标“业务精”的标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任务目标突出强调,要大幅度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都对新时代高校党支部书记从业务层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面临着加快提升业务能力、作“学术带头人”的紧迫感。就业务领域而言,高校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要结合自身业务能力实际,对标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标准,沿着“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路径,大幅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创新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学术带头人”。

最后,进一步强化了党支部书记在内涵发展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党支部书记的职责已经不仅仅单纯局限于党建工作领域,顺应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需要,高校党支部书记已经成为内涵发展建设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引领、促进和推动内涵发展建设的重要职责。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把党支部书记的党建工作职能和推动内涵发展的职能有机融合,进一步强化了其基础核心地位。党支部书记的政治、业务双带头、双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二者并行不悖,有机融合,实现完美统一。党支部书记不但要勇于担责,带头扛起基层党建的工作任务,还要带头积极参与内涵发展建设。落实“双带头人”的双重职责,深入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

(三)“双带头人”制度,创新了新时代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首先,强调了新时代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高素质”。“党性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精”的学术素质,构成新时代高校管理干部“高素质”的两个核心要素和基本内涵,二者缺一不可。在支部书记的选配上,进一步强化和突出了“高素质”的标准,规避了既往对党支部书记的要求突出“政治性”的单一标准,而是在此基础上,增加并强调了“业务性”保准。强调“业务精”,并没有弱化对“政治强”的要求,而是突出党支部书记“双带头”的标准和要求。由此推彼,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管理干部单纯的“政治强”,显然已经不再适合新时代对高校教师的新要求。因此,高校管理干部要切实熟悉并掌握专业知识与能力,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双一流”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管理者。

其次,突出了新时代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专业化”。“专业化”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目标要求之一。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立足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强化了对党支部书记的“专业化”要求,从制度层面对党支部书记提出了管理专业化和学术专业化的新要求。一是管理专业化,要求党支部书记掌握相关行政管理知识和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服务支部党员、服务师生的意识,按照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求,熟练运用管理学知识,协调组织支部党员、教师立足内涵发展,开展好各项党建工作。二是学术专业化,要求党支部书记立足自身所在的学科专业,醉心科研、精研学术,以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引领带动支部党员教师作“双一轮”建设的参与者、践行者。

最后,彰显了新时代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创新型”。创新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动力源和生长点。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彰显了措施创新,由此举措选配的党支部书记达到并符合新时代对创新型干部的要求。一是身份职责的创新性。“双带头人”制度明确了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责。单纯抓党建或者单纯抓学术都有悖于实施此项制度的初衷,更不符合“双一流”建设对管理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新要求。二是工作领域的融合性。“双带头人”制度,打破了既往的工作思维定势,使党支部书记或者从党建工作为主向党建工作与学术研究并重,或者从学术研究为主向学术研究与党建工作并重,推动了党支部书记工作领域的双向融合。

猜你喜欢
双带头人带头人干部队伍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海峡姐妹(2020年10期)2020-10-28 08:08:16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30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2
高校“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困境及解决路径
试析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在加强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中的作用
践行“三严三实”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40
贫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甘肃林业(2016年6期)2016-02-27 11:29:14
推进高校“双带头人”工程“扩面提质”
党员生活(2015年8期)2015-08-21 20:52:45
“双带头人”促发蝶变
党员生活(2014年6期)2014-08-12 14: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