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门诊慢性病档案建立管理的认识体会

2022-11-26 09:18单景龙朱慧涛龚莉张培荣高明清
人人健康 2022年17期
关键词:慢性病档案管理医疗

单景龙 朱慧涛 龚莉 张培荣 高明清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务部 山东 潍坊 261031)

乡镇村社居民、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入手,结合医疗、医保、医药改革,有利于医改落地、惠及民众,减轻了社会、家庭经济负担,有利于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基层人力资源层次及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及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提供便捷服务。门诊慢性病档案,切实记录、审核病变、诊疗状况,是疾病诊疗、预防的原始档案,为基层医院业务提高、发展及开拓提供参考,明确了所辖区域内人口患病状况及医疗花费,为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与提供指导,为区域内医疗部门提供了宏观决策支持[1-2]。

慢性病档案,即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档案,记录慢性病日常随访档案,通过科学规范管理、监控,形成社会医疗资源。包括基本资料及医疗保健信息。慢性病档案管理利用信息化健康档案较系统的为患病群体提供跟踪式干预服务模式,整个规范路径为通过详细病史询问、体检、面对面调查、门诊筛查等建立档案,定期体检、随访、患教教育、上下转诊等方式,及时、真实、详细记录,最终形成完整信息采集、完善档案建立、提取利用与更新维护等[3-4]。

1 门诊慢性病建档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转型、生活方式、人口流动、城镇化发展变化。慢性病疾病谱扩延,防控形式尤为严峻,其发病较为隐匿、病程跨度大,迁延不愈,致残致死率居高不下,居民重视度差,给国民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5-6];其次病案档案准确记录慢病过程中的系统信息,个体化反应了其健康状况,有利于诊疗策略的调整、指导,有利于提高慢性病管理质量、防控效果,是监控慢性病的基本工具,是基层医疗服务职能体现;我国及省市地各个层面对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政策顶层设计、规划,为慢性病管控提供政策支持、财政保障、考核要求[7];再次国外健康档案电子信息模式提供了借鉴意义,我国目前慢性病管控层次差别巨大,缺乏相应的管理实施者、规划者、落实者等,因此建立慢性病档案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 准确把握慢性病筛查建档条件

加强专业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学习,良好的业务素质是把握慢性病诊治、筛查的首要因素;充分学习、领会国家关于基层医疗保险制度文件、政策等,熟练掌握国家、省市地区医疗保险制度的规定;熟练掌握慢性疾病常见危险因素的管控、标准治疗方案、常见药物的选择、临床预后及行业指南对于此类疾病的规范诊治管理;医疗文书记录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法律性,需要完善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清学、影像学检查等等。这是保证医疗保险基金应用合理、合法必备条件,也是落实慢病档案管理的责任性要求。合规合法合理的慢病档案建立管理有利于节约医疗费用,惠及广大的参与人员,促进精准管控慢性病[8-9]。

3 增强慢性病档案管理人员培养

档案的建立、筛查、管理,需要医学、网络信息、档案、文书、审计知识,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而基层人员缺乏相关人力结构,流动性大,一人多岗,互相兼职,只关注医疗发展建设,以偏概全,思想上不重视,业务素质欠缺,人员培养短视,工作主动性差,管理方法方式混乱滞后,缺乏档案的分类别分层次科学管理[10]。上级管理部门应予以政策倾斜引导,加强基层单位考核,建立发展空间,解决基层人员发展、学习、晋升通道,基层单位加强慢性病管理档案人才培养、招聘、培训工作,采取灵活管理模式,提高个人发展、绩效空间,促进单位之间、上下级医疗机构参观学习,逐步提高慢性病档案的管理质控、建档的分类管理、筛选、医护专业技能、网络操作管理等。

4 制定符合地域实际的慢性病档案模式

全面调研区域内人口患病特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经济状况、基础疾病、家族史、生活习惯、文化传统、主要病种,应用大数据分析,确定辖区地域内的主要慢性病种类,设立预测模型,对每种慢性病危险因素、复发、预后提供预评估,每年对慢性病档案进行分析总结,统计每种慢性病医保覆盖程度、治疗药物选择、慢性病政策等,重点突出,为以后慢性病管理提供实施依据;设立慢病管理申报、审核、申请、监管、管理规划流程及完善机制,存根、留档,信息化处理,实时追踪,首接负责制反馈制,与上级管理部门及上级医疗机构信息对接,提高慢性病档案的经济性、实际性,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档案管理的经济、社会、服务优势。

5 完善门诊慢性病档案管理的环境

基层医院一味重视医疗服务工作,视慢性病为医疗负担包袱,表面应付,档案存贮用房不足,储存场地简陋狭小,相关配套设施不全,人力不足,经费欠缺,忽视慢性病档案管理工作,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等[11]。应重视慢性病档案工作纳入领导班子日常建设流程,重视慢性病管理师医院业务发展方向,慢病管理师是提升科室,甚至单位业务能力体现,应专项拨款,定编定岗,配备高素质人力资源队伍,提供充足的场所,完善的软硬件设备,人员保障是促进慢性病档案管理基本条件。

6 加强门诊慢性病建档认识及安全

目前慢性病建档管理宣传力度不够,主要原因辖区居民对慢性病认识不足,误认为面子工程,保健意识不强,担心个人信息泄露转化为商业利益。应加强慢病档案建设宣传力度,以常见慢性病种为模板,制定切实宣传路径,涉及一级预防、危险因素、病因机制、早期症状、就诊路径、常见药物、干预手段、预后评估、随访、二级预防等模块化管理,有监管,有考核的档案管理手段,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制定信息安全规章制度,签署责任书,为电子信息设立访问授权、安装防火墙、数据库备份、病毒软件等。

7 门诊慢性病档案建立的价值体现

慢病档案的建立,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医护患三者实时沟通交流,简化就诊流程,缩短就诊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诊治效率,促进医护服务态度和治疗水平,改善医患关系,提升慢病人群就医意愿,改善诊疗管理改革,实现社会、医院、患者利益的契合发展[12];慢性病档案的建立,有利于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突出了慢性病长期监管的特点,解决了慢病患者就诊困难,同时提高了医护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及服务水平,改善就医环境及就医环节,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效率,慢病档案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家庭-社区-基层医疗机构-上级医疗机构上下联动双向转诊的协作诊疗模式[13];慢性病档案的建立是设定健康管理理念,不仅关注于疾病诊治本身,及疾病预后监控及康复保健,降低复发,提高患病人群疾病监管的规范化,建立医疗机构、医护工作人员、患者、患者家属多方面多层次的防控模式,提高慢性病的管控。

总之,慢性病档案建立管理是个体化、群体化连续、综合信息记录资料库。我国慢性病防控形势严峻,通过对慢性病群体档案建立,有效地整合各层次医疗资源,实现慢病科学管理,动态观察个体和群体的管控模式,规范评估干预控制,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提高慢性病管理工作效率,降低社会医疗成本。同时加强和完善慢病档案管理工作,是基层医院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医疗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结合基层地域特点,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档案管理中人财物环境,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信息化、共享性、制度化、实用性,实现慢性病档案管理为医疗部门提供科学规范的决策价值。

猜你喜欢
慢性病档案管理医疗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