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二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2022-11-26 09:12:35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昌中学孙晓霞
天津教育 2022年29期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教学模式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昌中学 孙晓霞

随着初中综合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地理学科教学工作紧跟教育改革趋势,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模式都发生了许多变革。理念创新、模式优化是初中地理始终坚持的教学变革方向。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沿用机械式的授课模式让学生不能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致使教师的教学目标不能有效实现,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预期。究其原因,仍然与教师陈旧的“说教式”教学理念有关。“说教式”的教学理念以地理教材内容为依托,脱离生活实际,只追求理论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新时期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追求相违背。基于这类教学状况,在初中地理课堂深度渗透“生活化”教学理念,可以加深初中地理教师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理性认识,丰富教学方法。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内涵和应用价值

生活化教学理念追求的是将课堂教学重心置于学生的实践生活中,将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引入到教学氛围中,以学生熟悉的内容融入学科知识,将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获取变得简单易懂,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强化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就初中地理教学分析,初中地理学科存在很多抽象的知识点,多数学生在学习时会产生听不懂的困境,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直接对照教材内容来灌输地理知识,完全忽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层次,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能让学生有效地“消化”地理知识,相反,还让很多学生产生畏惧学习的情绪,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内涵意义

所谓“生活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从生活实践中寻找素材作为教学资源,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习。具体来说,生活化教学是由教师联系生活实践,利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自主分析的教学方式,从而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发现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创造和创新思维能力。综合来说,生活化教学就是让教师将传统课堂拓展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探索解决学科难题的方案,巩固学习知识点。

(二)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中应用的教育价值

上文中分析了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内涵意义,将其运用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会产生极高的教育价值,不仅能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案,还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但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课程中仍然沿用照本宣讲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学资源均以书本理论知识为主,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新知识,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接受效果。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尽管能够将地理知识原理、概念理念和体系知识传递给学生,但是没有结合生活实际,学生不能通过理论学习来举一反三,深度消化知识,也不能将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学生对地理知识内容不能很好吸收,有的学生甚至不理解知识内容,影响学生的下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让不少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畏难情绪。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能打破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界限,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将生活中发现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运用到理论知识学习中,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初中地理教学之中,融合生活化教学理念,借助生活化地理教学资源,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巩固重难点理论知识。在传统教学背景下,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产生对地理知识一知半解的情形,对地理知识体系不能熟练运用。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直接具体的内容,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知识内容,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将复杂的地理知识化繁为简,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加速学生对地理体系的理解能力。

初中地理学科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起点,是学生打下学科基础的重要开始,对学生进入高中或者大学专业学习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能力能否得到提质增效的学习效果就在于初中阶段的学习基础是否建立牢固。如果在初中阶段,教师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追求理论教学模式,脱离生活实践,那么学生就会形成固化的背诵模式记忆地理知识,不能将知识内化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与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教学目标相违背。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全面渗透到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既可倡导教师在传输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主动结合与地理知识相关联的生活化背景和人文焦点等素材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主动分析问题和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学科中的运用现状分析

尽管众多地理教师都能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升学压力和学科考试的教育环境所主导,教师和学生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面临考试考核的教学压力,在教学中始终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针对教师的知识灌输进行死记硬背。地理学科的知识点内容结构复杂,贴近生活,学生要学好地理的前提就是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和贯通。但是基于教学现状,教师不能联系生活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也不能结合生活经验来巩固学习内容,导致了初中地理教学只强调生活化教学理念,却不注重运用生活化教学资源,使多数学生不能深入理解、熟练运用地理知识,使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地理学科中不能得知充分利用。究其原因,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实践中不能得到有效实现,多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一)初中地理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念有认识偏差

在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多数教师都认可生活化教学模式,但是也有少数教师对于生活化教学理念存在认识偏差,导致没有将其充分利用到教学方式变革中,没有收到实质的教学效果。这部分教师没有对初中地理新课标要求进行深度解读,没有吃透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使生活化教学理念不能被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还有部分教师缺乏教学钻研精神,对地理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不进行深入分析,不会将问题归因,对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思维。

(二)初中地理教师未能充分开拓生活化教学资源

随着初中新课标理念的发布,初中地理教材在编排中发生了许多变化。在现有的初中地理教材中,多有提问和探究版块,旨在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针对教材变化,部分地理教师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设计参考,教学没有具体方向,教学内容混乱,没有具体的重难点区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教师脱离生活实际,没有充分开发地理教育资源的能力,不能将教材资源和生活中的地理素材进行有机结合,对于教材中编排的自主探究版块不积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自主探究,不能深度挖掘生活化地理资源。此外,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分析能力欠佳,对一些收集的生活化地理教育资源只停留在辅助的教学层面上,未能进行深层次分析,使学生在课堂中不能将学习资源和生活化素材进行联系,不能深入理解地理知识,导致生活化教学在实践中未能得到有效开展。

三、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策略

上文分析了生活化教学理念渗透到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价值和内涵意义,针对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初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将生活化教学模式付诸教学实践中。地理教师在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课程中,需要注意生活化教学素材资源和地理理论知识的契合程度,提高生活化地理素材使用频率,优化融合过程。

(一)开发地理教材中的生活化资源,实现地理内容教学生活化

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初中地理各阶段的教材编排特征,教师要将教材单元教学目标和生活化地理素材有机结合。其一,按照适用范围的不同方面区分教学,例如,通用的教学内容划分,包含四季气候特征、地球公转自转知识内容等;具体的地域性气候特征内容划分,如西北地区的干旱气候、山丘地区的山脉走向等。教师要结合不同的单元主题,融入不同的生活化地理素材,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其二,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难题。根据教材中编排的自主探究环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教材探究版块,针对学生提出的地理问题结合他们所认知的生活常识进行引导联系,从而开发他们的地理思维,帮助学生结合已学的地理知识来探索地理重难点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解决遇到的知识点难题,还能够结合生活化地理资源,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构建地理性思维,实现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有助于学生提高课程参与积极性。

(二)做好地理课程设计工作,拓宽生活化素材应用思路

针对目前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渗透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教学现状,地理教师应当加强课程设计工作,拓宽生活化地理素材收集途径,开辟教学思路,为创新教学形式寻找更多突破口。例如,在学习“南北方地区”的单元内容时,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对南北地区的生活经验,对教材中的内容非常生疏,针对这类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南北地区的生活环境、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观看,通过直观的视频导入减轻学生对单元课程的陌生感。教师也可提前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寻找南北方的亲戚朋友,通过熟悉的人来了解南北方的生活地区的地理差异,教师再将网上收集的差异化信息进行课堂汇总分享,加深学生对单元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在这些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生活中包含着不同区域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打破地理难的畏难学习情绪,将课程设计生活化,拓宽生活化地理素材的应用范围,让学生不再惧怕生疏的地理知识,以实践性探究打破地理难的学习困境。

(三)创设有趣的课程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有效结合地理文景、生活环境,创设有趣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相对应的满足。例如,在进行“降水时空分布规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基础知识讲解,再结合有关于雨水的趣味性故事来深入推进知识的传递,结合网络上较为热点的美国学生汤姆旅游的故事作为情节创设,如汤姆在7 月份来到中国旅游,在第一站北京下飞机后就遇到大雨天,他只能买了雨伞欣赏北京的雨景。第二站他来到了乌鲁木齐,天气非常炎热,艳阳高照,他待在那的两个星期都是晴天,于是他扔掉了雨伞。但是第三站来到了广州,又开始下雨,而且因为没有雨伞他被淋成了落汤鸡。汤姆的七月之旅是非常有意思,根据这个故事情境,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汤姆的旅游线路,分析我国7 月雨水时空分布规律。汤姆为什么会遇到多种不同的天气状况?”教师安排学生结合之前学的基础知识内容来分析,教师可作适当引导,如夏季降水量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自西北地区向东南地区递增,在东部南方夏季形成的雨季很漫长,北方的雨季就相对较短。因此,汤姆会遇到多个雨季天气。这是故事化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感到趣味性的课堂氛围,又联系了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制定生活化地理作业,提升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的学科特征之一就是贴合生活,实用性较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地理事物、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为目标。一直以来,地理教师都是依据教材内容来布置地理作业,单一的作业形式使学生进行生活探究的机会非常有限,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因此,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地理教学,可以制定生活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如古诗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形容的什么气候?教师可组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来分析,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地理论知识内容,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素质全面改革的现代化教学环境中,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当得到充分贯彻,在优化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地理教师应当深度挖掘生活化的地理素材资源,完善课程设计,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拓展地理课后作业形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结合初中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需求,融合生活化地理教育素材,拓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化地理教学课堂的构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地理学科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生活化理念教学模式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