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伯阳中心学校 赵虎正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多文本阅读教学方法。相对传统的单文本阅读教学而言,群文阅读教学聚合了一批呈结构化的文本群,围绕某一既定议题展开阅读探究,通过文本信息的比较与辨析、整合与阐释、评价与反思等教学策略,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与提升。群文阅读具有信息量大、整合度高、实践性强的特点,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的构成并不是随意的,它必须是具有内在联系和整体意义的结构化文本群。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单元设计模式已初步展现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文本构建框架,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继续深入探索群文阅读中的文本构建策略,按照“1+X”的模式,不断扩大群文阅读的文本规模,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有效提高群文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大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议题是群文阅读的核心,是多个文本的联结点。群文阅读中选择的文本,无论从主题内容还是训练要素方面,都应该指向议题,是议题统领下的多个维度的文本素材。议题和文本之间应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比如,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以“问题与策略”为议题,就可以选用《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为文本。这三篇文章的共同点是文中的主人公遇到问题后都能根据当时的条件,经过缜密的思维,最终合理地解决问题,从文本中可以归纳出“遇到问题—分析条件—恰当施策—解决问题”的核心要素。综合来看,这三篇文本的主题指向明确,内容高度聚焦,横向联系紧密,整体体现了关于“问题与策略”这一议题思想,符合群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构建的指向性原则。
群文阅读中的各个文本都聚焦于议题,为议题服务,在议题的组织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多个文本的组合,有利于学生在较为复杂的语言环境和生活情景中培养和提升语文素养,为学生学习“有用的”知识和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供保障。群文阅读中,各个文本应从不同侧重点和维度关照议题,相互联系和作用,共同为学生的整体阅读和理解助力。在文本的组合中,每个文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文本的排列有先后和主次之分,它们的组合呈现出层次性和结构化的特点。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遵循文本的结构化原则,在文本的遴选和排列上,注重文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阅读重点和时间分配上进行恰当的处理。“举一反三式”结构是群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模式,以一篇阅读带动多篇阅读,以单篇阅读带动整本书的阅读,大大优化了阅读过程,提高了阅读效率。
群文阅读中构建文本时,可以围绕人文内涵组织文本,如“奋斗与成长”“瞬间与永恒”等;也可以围绕文本形式来组织,如“总分总”“递进与反转”等;还可以围绕写作体裁来组织,如童话、寓言故事、儿童诗等。还有些群文阅读教学中,把一个作者的多篇文章组织在一起,以便研究该作者的写作特色。在目前的语文单元教学中,大多以训练目标为中心组织文本,比如,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和推理能力为目标,可以把《琥珀》《黄河象》和《八千万年前的故事》组合在一起。同时,在同一议题下,既可以选择同向文本,也可以选择反向文本。比如,在以“人性之美”为议题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既可以选择描写美德的文本,也可以选择描写丑恶的文本,通过强烈对比,让学生获得更加鲜明的道德观念。因此,群文阅读中构建文本时,要尽可能体现文本风格的多样化,从不同体裁、形式及训练目标组织文本,从不同维度扩大文本的信息容量,尽可能丰富和扩展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不仅读得多,读得广,而且读得深。
群文阅读教学中,对一个议题下文本的数量并没有限制,文本只是一个例子,所有与议题相关的文本都可以加入群文阅读教学中,因此,群文阅读中的文本构建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从多文本阅读到整本书的阅读,都是群文阅读的范畴。群文阅读提倡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学会阅读方法,逐步走向有思考的深度阅读,提倡“1+X”阅读模式。“1”是课本教材,“X”是开放的多文本。群文阅读中的文本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互相补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引导学生确定一个中心点,对多学科知识进行阅读解析,融会贯通,整合诠释,形成更为全面的技能,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
以主题为核心组织文本是群文阅读常见的文本构建方式,目前语文课本中的大单元设计,就是围绕主题组织文本的例子。其中,主题有道德情感类的、思维观念类的,还有环境保护类的、科技探险类的,等等。比如,以“母爱”为议题,可以把《慈母情深》《秋天的怀念》《母爱是一根穿针线》《第一次抱母亲》等四篇文章组合在一起。学生通过阅读,会被文中深沉的母爱所触动,思想受到熏陶和感染。再通过“妈妈,我想对您说”等小练笔,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会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围绕相同的主题,教师还可以把同一本书中的相关文本组合成群文。例如,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章节,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神机妙算”为议题,把《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博望坡”“七擒孟获”等故事组成群文,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领略诸葛亮的计谋与智慧,感悟古典名著在刻画人物和语言表达上的魅力。
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围绕同一类题材组织文本,如人物类、动物类、科技类等;也可以围绕不同作家写的同一个题材来组织文本,如不同作家写“猫”“狐狸”等的文章,或者不同诗人写“月亮”“梅花”等的古诗文。这些文本组合在一起,会让学生通过阅读对单个或某类题材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形成一定的知识素养。比如,以“老舍笔下的小动物”为题材,可以把《猫》《母鸡》《麻雀》《鸽》四篇文章组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阅读,集中感受老舍先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化石”为题材,可以把《琥珀》《黄河象》和《八千万年前的故事》组合在一起。以“黄河”为题材,可以把《登鹳雀楼》《凉州词》《将进酒》《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等古诗组合在一起。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虽然不能向学生讲解文本体裁的概念,但是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不同体裁文本的风格特点。通过以体裁组织文本,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逐步深化对不同体裁文章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围绕体裁构建文本,有助于教师针对不同体裁的文本制定有效的阅读指导策略,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效果。比如,以“中国古代寓言”为议题,可以把《叶公好龙》《打井得一人》《疑邻盗斧》三篇文章组合在一起。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比较与分析,发现“寓言故事”的特点是以具有讽刺意义的故事,向人们说明生活中的某些道理。除此之外,还有“童话类”群文,“神话类”群文,“小说类”群文,“儿童诗”群文等。
文章的写作手法有多种,如借物喻人、设置悬念、人物外貌描写、倒叙等。以写作手法为议题组织文本,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在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促进中提高习作水平。比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课题为“人物描写一组”,选用了《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等三个文本,学生通过阅读,对三个文本的信息进行辨识与提取,比较与分析,发现在《摔跤》中,作者主要通过胖墩儿与嘎子摔跤动作的变化反映他们内心的意图和想法,展现小孩子顽皮、好强的天性。《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通过外貌描写与心理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了祥子的性格特征。《两茎灯草》中,作者主要通过严监生临终前“伸着两根指头”这一特定动作的描写,巧妙地刻画出严监生悭吝、固执的性格特点。虽然都是人物描写,但描写方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就会对人物描写方法有更多的了解,并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写作风格,其文章里包含着作家本人生活的背景、成长的经历和作品的风格。以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为议题组建群文,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作家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通过了解作家的个人经历和写作特点,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比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以“鲁迅”为单元主题,选编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四篇文章。通过阅读《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两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鲁迅文章的一些写作风格。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等课文,可以让学生对鲁迅的个性特点和精神品质有更深入的了解。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还有些教师把某一作家某一个主题的文章组成群文,也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教师以“李白望月”为议题,将李白描写月亮的古诗《静夜思》《关山月》《月下独酌》《玉阶怨》等组合成群文,别有一番情趣。
第一,议题要高度聚焦。议题是群文阅读的灵魂,没有议题,群文阅读就无法聚焦,成了碎片式的阅读。在组合文本时,教师首先要从语文大观念出发,从语文核心素养中分解出单元训练目标,再把单元训练目标具体化为议题。议题要高度聚焦,规定和限制学生的议论方向和范围,不能过于宽泛,更不能含混不清。其次,教师在确立议题后,要对议题进行必要的细化和解析,吃透议题所包含的信息量,探究议题所涵盖的不同维度,从而划定文本的遴选范围。最后,要依据文本构建的相关原则,参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确定文本。
第二,议题要有议论的价值。从宏观方面说,议题要指向语文的核心素养,能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有深度的学习,并使学生能通过议论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过于浅显的议题无益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法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更无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所有的议题都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让学生通过已知探究未知,掌握问题解决的过程、方法和策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议题为桥梁,以任务为驱动,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对议题展开探析,在议论中理性表达,求同存异,拓展思维,发现真知,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同时,在一个议题中可能包含诸多的议论点,教师要善于取舍,选择最有价值的议论点让学生讨论,避免因面面俱到而使课堂结构松散,高耗低效。
第三,议题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设置议题时,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积极维护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每名学生在学习中都能有所发展。群文阅读中设立议题时,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学情,准确把握学生的学龄特点、知识基础和思辨能力,充分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水平,尽量接近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区,要让学生像摘苹果一样,“跳一跳”就能够得着,避免基础知识和能力与议题之间出现断层,从而限制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议题之间搭建好桥梁,研究知识与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尽量降低起点,减缓坡度,逐步深入,有序推进,在知识积累、观念更新和思维优化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群文必须进行优化和整合。群文阅读中,议题统领下的文本数量非常庞大,受阅读时间与精力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对所有文本逐一进行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对群文进行整合,在充分解读议题的基础上,结合学科训练要素,将精选后的文本呈现给学生。同时,群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的构建是动态化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对文本随时进行增补和删减,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阅读,实现阅读的高效化。
2.群文必须有序且系统地呈现。群文阅读中的文本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就逻辑关系而言,或是并列的,或是递进的。它们在对议题的作用上,有主次之分。因此,在文本的排列与呈现上,必须是合理和有序的。目前,在实际教学中,群文的呈现有“1+X”和“X+X”两种模式。“1+X”模式是指先精读精讲一篇文章,然后将本篇文章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类比、迁移到多篇文章进行阅读。“X+X”模式就是在议题的指引下,对多篇课内或课外文章整体展开阅读,通过感知、分析、鉴赏、评价等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总之,群文阅读中的文本构建,关系到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文本赏析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严格遵循文本构建原则,科学运用文本组合策略,促使群文阅读教学深入、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