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长路
牙病的性质不像内脏疾患那样严重,相比之下不算大病,而牙痛又只是牙病的症状之一,故曰“不算病”;但牙痛的剧烈程度常较其他疾患为甚,又让人难以忍受,疼痛起来有要死要活的感觉,故曰“要人命”。
牙齿是人体器官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医学称之为“户门”,喻为人体内在组织、器官与外界联系的门户。如果保护不好门户,作为脏腑居住的院落也不会安宁的。因此,不能轻视小小的牙病。实际上,人们对牙病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大多数人都是“痛”到影响吃饭、睡眠、工作时才去求医治疗的。
人类牙齿的疾病主要有两种,一种叫龋病,中医称之为日蚀牙齿、蛀蚛、牙蚛、齿蚛、蛀牙、虫牙、烂牙等,其实质是牙齿被破坏形成了洞穴。因古时科学条件所限,人们把龋食牙体的细菌称为“牙虫”。龋病的发病率很高,在口腔疾病中占首要地位。调查结果表明,有40%~80%的人患有龋齿。
龋病主要是由于口腔卫生差造成的:一些细菌借机繁殖,一方面使牙齿组织中的有机物质溶解,一方面作用于食物中的糖类而产酸,最终造成牙齿的无机质被破坏的结果。试验证明,细菌的存在是龋病发生的主要条件,在无菌环境中饲养的动物,虽给予致龋食物,也不发生龋病。其他像牙齿本身的组织结构与排列缺陷,以及营养代谢等各种因素,也与本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剧烈的疼痛,是龋病的主症之一,凡经历过的人都有这个体会。当龋坏到达牙本质后,酸、甜、冷、热食物均可引起疼痛,害得很多患者水米都不敢沾唇;停止刺激后,疼痛可以暂时缓解或消失。当病变进一步发展,病菌及其毒素进入牙髓腔时,牙髓就会发炎、充血、水肿,发展成牙髓炎。此时,疼痛更加剧烈,即使没有外因刺激也时而发生,夜间尤甚,使人难以入睡。疼痛围绕牙周之外,还不时向周围部位放射,使人感到整个口腔、面颊,乃至头部都疼得如刀劈针刺一般,无法说出准确的疼痛部位。此时此刻,确实会有一种“要命”之感。
还有一种牙齿的疾病,是牙齿周围的牙龈和牙槽骨急性发炎,一般不会出现“要命”的疼痛,但有时也会出现持续性钝痛,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牙齿松动,触碰牙齿时疼痛加剧。这种病的患病率也很高,约占人口的90%以上,几乎是“全民病”。因此,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小小牙病,为何疼痛如此厉害呢?中医学和西医学都有各自的解释。下面对两种解释分别作一介绍。
中医学认为,人是个有机整体,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通过大大小小的经络互相沟通,而这些经络中有13 对干线或主要分支围绕口腔及面部,其中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还直接入于上、下齿中。因此,凡邪毒侵袭、脾胃热盛、心火上炎、肾阴亏损、肝郁化火等原因引起的疾病,均可由经络传导给牙齿而发生疼痛。由于此处是多条经络的汇合点,故疼痛最甚。
西医学认为,牙齿是由敏感的三叉神经支配的,与其他部位的神经相比,进入牙髓的神经纤维更为敏感,对外界各种刺激的耐受力也特别低,一点点压力加在牙髓神经上就能产生令人难以忍受的疼痛,加之酸、甜、冷、热的刺激在牙髓上引起的不良反应,疼起来就真的是“要命”了。牙髓神经所处的环境也比较复杂、特殊,它的四周全被坚硬的牙体组织所包围,唯有一条狭窄的根尖孔与外界相通,牙髓需要的营养物质要从这里运进来,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也要从这里运出去。一旦牙髓感染,根尖孔就变成了只进不出的单通路,废物无法运出而不断堆积,从而产生了加压的作用;加之细菌活动猖獗,疼痛的程度就势必会加剧。
除了引起疼痛的牙病以外,还有一些不疼痛或疼痛程度并“不要命”的牙病,它们照样可能对机体造成危害,也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如牙周炎,经久不愈,可能诱发心脏病、糖尿病、肝炎和早产等。欧盟国家一项研究说,牙周炎患者心脏病发生的概率比平常人要高出1.5 倍,脑卒中发生概率高3 倍,糖尿病、支气管炎、肺气肿、早产发生的概率也明显增高。专家们建议,在防止“病从口入”宣传的同时,也要宣传“病从牙起”的观点,以引起人们对疾病途径不断变换的重视。
要避免牙痛发生,关键是预防牙病。一般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胎儿预防。母亲怀孕3 个月后,发育中胎儿的牙齿就开始吸收母亲血液中的钙和磷酸酯了。如果母体中这些物质不足或缺乏,胎儿降生后牙齿就长不好且易受损伤,最终导致腐蚀。怀孕的母亲,要多吃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较高的食物,如谷类、牛奶、肉、鱼、水果、蔬菜等,以免影响胎儿的牙齿发育,给下一代造成龋害。
2.口腔卫生。口腔是一个多细菌的场所,它们能使食物残渣分解产酸,腐蚀牙齿。有人把l立方厘米的普通漱口水拿来检验,发现其中有1 万~50 万个微生物。要养成经常漱口、每天刷牙的良好习惯。当婴儿的牙齿萌出后,家长就要认真给孩子刷牙——用干净的拇指和食指捏一块薄纱布,用力擦孩子上下牙龈的隆突部分,以保护好作为终生恒牙基础的乳牙。磨牙长出后,就改用软毛小牙刷替孩子刷牙。稍大一点的孩子和成人,就要坚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有人测定,经过一次刷牙后,口腔内的微生物可以减少约60%;如果只漱口不刷牙,微生物只能减少约15%。
3.合理饮食。用氟化物防龋,已被证明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除可在水源中按l/800 万的比例加入氟化物外,还可选食含氟较高的食品。普通食品中,含氟最高的是茶叶,其次是莴苣和包心菜。粗糙或纤维性食物,在咀嚼中可以产生较强的摩擦作用,有助于牙的清洁,而且不易发酵,饮食中要适当配给。富有黏性或精制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尤其是蔗糖、水果糖、糕点、饼干等,与龋病的形成关系密切,它们既易停滞于牙面,又易于发酵,应当限食。世界卫生组织对23 个国家的调查结果表明,龋病的发病率与食糖消耗量成正比。
4.保健锻炼。经常用力活动上下牙,做咀嚼食物的动作,可以加强肌力,使牙齿长得整齐到位。每天早、晚用手指按摩牙槽3~5 分钟,叩齿对合30~50下,既可促进牙周组织及根尖组织的血液循环,又能增强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公元7 世纪中期成书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有“每旦以一撮盐纳口中,以暖水含,揩牙及叩击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口齿即牢密”的记载,说明那时国人对牙齿的保健已认识精深。
万一得了牙病,出现剧烈疼痛,除抓紧就医外,也可采取一些临时止痛措施。如属风火牙痛,可用沸水泡绿豆瓣代茶,每日数次;或用姜汁加食盐,拌成糊状涂于患处;或用乙醇棉球,塞入空洞的牙中。如属胃火牙痛,可用金银花、大黄泡茶,每日2 次;或将蒲公英根洗净榨汁,加石膏粉拌成糊状涂于患处;或用明矾少许泡入白酒中,溶化后滴耳(滴入与患侧相对的耳内,停留片刻后倒出,反复多次)。如属虚火牙痛,可用龙眼肉、黄柏煮食并饮汤;或用蛋清拌白盐为糊状,涂于患处;或用花椒粉,充塞患牙之空洞。
对于难以忍受的牙痛,不能“见痛就拔”。拔牙不仅会引起牙龈松动,而且还会影响面部形象,降低口腔的免疫功能,甚至导致其他组织疾患的发生。
牙齿的咬力虽然很大(一般男子为1408 公斤,女子为936 公斤),但它的咬力是一种合力,如失掉1 颗牙齿,总咬力会减少22%;失掉2 颗,减少50%;失掉3颗,减少63%。故不能小看每颗牙齿的价值,要尽努力保护好自己的牙齿,金牙银牙不如自己的真牙。
牙齿虽小,关系全身;牙病虽小,不可轻视。如对牙病不抓紧治疗,不仅可能累及邻近组织,引起颌周蜂窝织炎、颌骨骨髓炎,而且还可以成为关节炎、心内膜炎、慢性肾炎等远位器官疾病的病因,累及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