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导中国高铁发展的奋斗历程与基本经验

2022-11-26 01:35谢娟娟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22年1期
关键词:动车组高铁铁路

谢娟娟

(铁道党校,北京 100088)

高铁是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中国装备制造一张亮丽的名片。党领导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无疑是党领导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最生动的缩影。高铁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铁的发展对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全面梳理党领导高铁发展的奋斗历程,总结提炼党领导高铁发展的基本经验,对于推进高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党领导中国高铁发展的奋斗历程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高铁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技术积累之后,取得快速发展,实现了从探索到突破、从制造到创造、从追赶到领跑的崛起。中国高铁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探索积累阶段(2004年以前)

中国开始了解高铁。1964年10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商业性高速铁路——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正式运营,从此,开启了“铁路发展的第二个时代”。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乘坐时速210公里的新干线列车时,回答记者提问说:“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我们现在很需要跑。”随着小平同志乘坐新干线的画面在电视节目里播出,高铁开始为中国人所熟知。

中国需要高铁。改革开放迎来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春天,更迎来了铁路发展的春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干线长期满负荷运行,客货运输供给与需求的缺口不断加大,铁路运输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发展是硬道理,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铁路,中国需不需要高速铁路,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党的领导下,国家组织专家进行广泛论证,积极开展一系列高铁技术攻关和科学研究,形成《关于“八五”期间开展高速铁路技术攻关的报告》《关于尽快修建高速铁路的建议报告》《北京至上海旅客列车专用高速铁路研究的初步设想》等报告。经过党的坚强领导,全国上下形成了修建高铁的共识。

中国怎样建高铁。1993年4月,党领导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和铁道部等部门,召集知名专家组成“京沪高速铁路重大技术经济问题前期研究”课题组,围绕工程建设方案、资金筹措及经济评价等重大技术经济问题,进行反复论证和前期研究,重点回答“建什么样的高铁,怎样建,由谁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面对“轮轨式”与“磁悬浮”列车之争,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理论研究的同时,采用“试验田”的方法进行实践试验。同时,我国铁路实施了多次既有线大面积提速,并开始研制高速列车,“大白鲨”号、“蓝箭”号、“中华之星”等电力动车组相继推出。

在党的领导下,这一阶段探索高铁技术取得了系列成果,为高铁技术的自主研发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为下一阶段中国高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快速发展阶段(2004-2012年)

基于前期的探索积累,中国高铁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国家战略部署和《中长期路网铁路规划》,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4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是我国发展史上第一个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拉开了铁路特别是高铁快速发展的序幕。明确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提出“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建设目标,确定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

中国高铁快速发展。2004年、2007年铁路实施了第五次、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增开直达特快列车,部分普速铁路升级为中级快速铁路,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和谐号”动车组投入使用。加快货车系统改革,重载货车取得突破。高铁建设也大规模展开,武广、京津城际、郑西、京沪高铁等开工建设。2008年8月,中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从此中国迈入高铁时代。

高铁技术取得突破。从2004年开始,中国高铁开启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积极引进国外高速动车组研发制造技术。在探索积累动车组研制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较快掌握了高速动车组列车大部分关键技术,基本形成了包括CRH1、CRH2、CRH5时速200~25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技术标准体系和时速300~350公里的高速列车制造技术。2010年,时速380公里的CRH380A动车组正式下线,标志着中国在高铁技术领域开始领跑世界。

(三)自主创新阶段(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在党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铁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积极开展高铁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型技术创新,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高铁技术体系,进一步巩固提升了我国高铁技术的世界领跑地位。

新时代铁路发展新部署。2016年7月,国家发布了修编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了新时代“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发展目标。提出到2020年铁路网规模达15万公里,其中高铁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2020年8月,国铁集团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导下,发布了《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铁路未来30年的发展蓝图。

中国高铁技术领跑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积极组织科研院校、相关企业研发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2015年6月30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正式下线,标志着中国高速列车从引进消化吸收进入了正向创新阶段。2016年7月15日,在郑徐高铁上两列标准动车组分别以420公里的时速交会和重联运行,是当前世界最高速度的动车组交会试验。2017年6月2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正式命名为“复兴号”。“复兴号”动车组是按照中国标准自主研发的高速列车,是我国自主创新的成功典范。基于“复兴号”技术平台,中国高铁持续开展自主创新,根据市场需求研制适应不同环境需求、不同速度等级的系列化产品,不断完善丰富“复兴号”动车组产品体系。

目前,中国智能铁路技术标准基本形成,引领世界智能铁路发展。2019年12月30日,智能京张高铁成功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铁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以感知技术、信息技术为主,开展智能化服务、智能化运输组织等工作。以自动驾驶、故障自诊断、自决策技术为主,开展智能动车组的研制工作。

二、党领导中国高铁发展的伟大成就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党领导中国高铁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高铁发展速度快、建设规模大、运输能力强,高铁技术水平总体迈入世界先进先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一)建成世界上最发达的高铁网

中国高铁网规模最大。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突破4万公里,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高速列车数量最多、商业运营速度最高、高铁技术体系最全、运营场景和管理经验最丰富的国家。

中国高铁发展速度最快。中国高铁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全球最快。用十多年时间不仅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同时还实现了全面超越,充分展现了世界铁路史上的“中国速度”。目前,“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实现了高铁时速350公里的商业化运营,刷新了世界高铁商业运营记录。

中国高铁网络效应最强。“四纵四横”高铁网已经形成,“八纵八横”高铁网正在加密成型,高铁已覆盖全国92%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运营网络通达水平世界最高。高铁网络效应凸显,不仅全面提升铁路客运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释放铁路既有线货运能力,还有力推动全社会运输结构深度调整。

(二)高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高铁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高铁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出行方式。因为高铁,让乡愁不再遥远,回家之路更加便捷温馨。高铁密度的不断加大,有效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提高了出行效率。高铁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旅行生活的需要,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铁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随着高铁网的不断延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已连片成网,东、中、西部各个经济板块实现高铁互联互通。高铁极大地拉近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高铁沿线城市的交流,推动了城市群的发展。中西部地区高铁的加快发展以及高铁无轨站的设立,扩大了高铁的辐射范围,把边远地区人民和现代高铁相连接,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发展,高铁真正成为沿线人民的致富线、幸福线。

高铁全面激发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占世界七成的中国高铁网犹如一根根丝线,紧紧串起了中国各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一切生产要素,并以更快速度更高效率让这一切生产要素竞相迸发、充分涌流。最发达高铁网的形成,使中国14亿人口的交往更加紧密,使中国丰富资源的配置效率更加有效,使“高铁乘数”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三)高铁引领中国科技创新

中国高铁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如今已经领跑世界。高铁产业具有长产业链的特征,高铁的研发、建设和运营,带动了建筑、机械、冶金、电力、橡胶、精密仪器、信息等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全产业链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相关统计,目前中国动车组生产设计过程中,涉及的核心企业超过140多家,关联企业超过500多家,覆盖了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已经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高新技术研发制造产业链。高铁技术的不断突破,将引领中国科技创新取得进一步发展。

快速发展的中国高铁不仅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民族信心的力量源泉。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铁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对高铁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三、党领导中国高铁发展的基本经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顾党领导中国铁路发展历程,可以进一步深化党领导铁路发展规律的认识,可以进一步增强开创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新局面的信心,可以进一步提升推进高铁伟大事业的能力。中国高铁在党的领导下,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始终坚持党对高铁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听党话、跟党走是铁路行业的优良传统。高铁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最根本的在于党的坚强领导。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对高铁的全面领导,更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党和国家有号召,铁路就坚定执行。在高铁论证环节,面对“中国需不需要高铁,需要什么样的高铁以及怎样建高铁”等重大难题时,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能充分发挥多方力量,集思广益,充分论证,形成共识。在规划建设环节,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能有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才能凝聚力量确保高铁连续多年保持高位投资规模,高铁加快成网。在运营管理环节,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能不断完善国铁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充分激发各主体活力。新征程上,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我们要始终坚持党对高铁工作的领导决不动摇,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过程中,努力实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奋斗目标。

(二)始终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

坚持人民至上,是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之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是铁路行业的红色基因。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领导中国高铁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高铁始终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工作的检验标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出行需求。科学有序推进高铁建设,让全体人民共享中国高铁发展成果。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万无一失,把人民的安全放在首位。深化高铁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围绕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创新高铁产品,持续提升高铁服务。

(三)始终坚持高铁创新

创新是中国高铁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高铁坚持以我为主、开放合作、自立自强,开创了从跟跑到领跑的技术创新实践。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相统一。一方面,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对世界高铁先进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创新成果,加快技术创新赶超步伐。另一方面,坚持以国情路情为基础,始终把科技自立自强、自主创新作为高铁创新的根本,对一切外来技术坚持以我为主,坚持不懈加强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形成中国高铁创新链条。新征程上,中国高铁要继续开拓创新,牢牢掌握创新主导权,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国高铁的世界领跑地位。

党领导中国高铁的奋斗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铁路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历程,是为开创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奠基立业的历程。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党对高铁工作的全面领导,继续传承铁路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继续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坚定不移为铁路高质量发展接续奋斗。

猜你喜欢
动车组高铁铁路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高铁时代
滇藏铁路丽香段站后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有望年内开通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复兴号高寒动车组首次试跑我国最东端高铁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95后”动车组女司机的首个春运
“湖南造”首列CJ6动车组上线运营
A Glance of China High Speed T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