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顺顺 毛尚卿 马 彬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一精辟论断从理论自觉的高度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行的“归根到底”价值。针对学界大量的对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单独研究,本文尝试从三重逻辑直击马克思主义行对于中国共产党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归根到底”价值。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1〕为拯救民族危亡,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农民战争终究逃不出“兴勃亡忽”的历史周期率,自强运动与改良主义因不触动封建根基最终难以奏效,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因在中国缺乏生长土壤而纷纷宣告破产。“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2〕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热情欢呼十月革命的胜利,同时透过胜利看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作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3〕的豪迈预言,通过俄中国情之相近比较,得出“俄之过激主义可以行于中国”的结论,开始转向马克思列宁主义寻求出路。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在工人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加快了掌握群众的步伐。同样,群众中的先进分子也开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中国国情,李大钊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剖析中国社会当时的状况,指出“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的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都可以解决”,〔4〕科学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为中国革命指引了正确方向。他在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中,公开申明要研究“布尔扎维主义”,要把主义“应用于环绕他的实境”,表达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于中国现实的思考。这些早期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在一次次论战中使得真理愈辩愈明,在一次次应用中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才是挽救中国于危难之良方,开始逐步确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展露“行”的特质与力量。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行从此有了坚实可靠的物质载体。正如马克思主义把中国共产党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自己的精神武器。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5〕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观察国家民族命运,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前进道路上不断出现的问题,相继创造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6〕“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7〕是马克思主义给予中国共产党坚贞不屈的理想信念、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百年巨变,不仅证明中国共产党“能”的品质与力量,同时证明马克思主义行才是中国共产党能的历史前提。
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多年依然“行”,在于其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地与时代同步伐、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永葆美妙之青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始终“能”,在于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伟大社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长期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结晶,“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8〕从历史发生看,这一过程实现了两次伟大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伟大结合,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完成于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走出一条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又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毛泽东思想这一历史性飞跃,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社会条件、制度基础和理论准备;第二次伟大结合,始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于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历史性飞跃。早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之初,马克思主义便开启了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毛泽东在1956 年4 月4 日讨论苏共二十大时指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9〕《论十大关系》便是探索第二次结合的伟大成果。毛泽东在1958 年3 月10 日主持成都会议时回顾道:“《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设路线,原则和苏联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10〕这里讲的原则相同指的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方法不同就是立足中国实际有自己的特色。正是这20 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11〕正是基于长期探索而做的成熟思考,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掷地有声地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2〕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一以贯之地被党的各代领导集体坚持、捍卫、发展、完善,取得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成就。这一历史产生过程,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13〕揭示了其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行之关键在于它正确地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使得马克思主义拥有强大的真理力量,主要在信仰信念、理论指导上领航中国共产党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现实的个人”为历史前提,指出“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是人类历史第一个活动,找到了生产力这一决定社会生活的决定力量,就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中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他们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罪恶,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根源,即“私有财产的存在必然导致异化劳动,因而必然给工人阶级和整个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14〕并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一视角,论证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他们还在对现存状况的批判中科学擘画了共产主义美好社会,即“生产力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阶级对立、城乡对立将消失,社会成员的才能将得到全面发展”〔15〕“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6〕
马克思主义擘画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上,兼具理想美好性与客观真理性。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并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不是一时的冲动,赋予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坚定信仰和不惧任何风险、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越是艰难困苦时,越是考验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试金石。革命战争年代,长征的胜利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伟大胜利。“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绝无仅有”,〔17〕“全国红军由长征出发前的30万人锐减至3万人”,〔18〕但红军将士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硬是靠坚定的信念压倒一切敌人、用顽强的意志征服了一切困难,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伟大远征,“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19〕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面对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和国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双重严峻挑战,党领导人民坚定理想,顶住逆流,排除干扰,成功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巨大的考验面前,邓小平曾说,“我相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20〕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党领导人民坚定理想、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成就。10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21〕“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生动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正是一个个党员在理想信念上坚定不移,进而全党在理想信念上坚定不移,才使得党更加坚强有力、团结一致地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根本上造就了中国共产党能。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但共产主义理想并不是遥不可期的,而是现实运动与长远目标的统一,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所擘画的共产主义,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而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我们现在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总依据进行的伟大事业,“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22〕是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现时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向着最高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的努力,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离不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引领,离不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导。正是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牵引,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有了正确航向而行稳致远;正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导,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有“好”的“基因”而赢得人民拥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旗帜鲜明地指出,“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直接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归根到底价值。
人们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必须要有科学理论指导以合乎外界规律,否则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同样,中国共产党要想取得伟大社会革命的胜利,必须有正确的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满足了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论需要。中国共产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23〕根据具体实际作出符合实际的应用,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上做到了“能”。如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针对变化了的革命任务分别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对付敌人;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思想,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通过开展整风运动进行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斗争。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成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24〕集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于一体,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的“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25〕引领着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在4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展现非凡的理论伟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起来的“根植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26〕比如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民主政治的本质,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验证了马克思主义行。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但“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27〕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统一才能实现自我。马克思主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天然地具备自我实现的冲动,拥有宝贵的实践品格,铸就了中国共产党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首要观点。针对青年黑格尔派实践“只是用词句来反对词句”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实践陷入抽象的“爱”的宗教,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8〕“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9〕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首要观点深深影响着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领悟在改变黑暗落后的社会现实上“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批判”〔30〕的实践首要观点,在注重理论武装的同时更为重视革命实践活动,认识到只有靠物质的革命斗争才能摧毁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这种物质力量,找到了“人的解放的心脏是无产阶级”这一物质力量,紧紧依靠广大工农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上做到了“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31〕的实践首要观点,开启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重新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改革开放新实践作为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和出发点,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第一的实践首要观点,认识到“这种活动是物质活动,决定一切其他的活动”,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通过改革开放这个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解决生产实践内在矛盾,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良性互动,不仅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还“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检验中彰显了“好”,中国共产党也在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迈出决定性步伐上做到了“能”。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既不是唯心主义所理解的某种精神活动,也不是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而是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主体通过实践将自己的本质与力量作用于客体,即主体客体化,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即客体主体化,主体与客体通过实践相互塑造着对方,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也谈到了“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问题。在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中,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随着实践的发展,人自身的改造或人的自我改造更为重要,不论是个人、团体还是政党,只有自觉地改造自我,才能更好地改造世界。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主客体相统一的实践观点,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从毛泽东主张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普遍地深入地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到邓小平强调制度治党,形成一整套管党治党的制度体系,再到新时代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全面地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正是党的勇于自我革命精神使得党自身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建党时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今天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上表现了“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能”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地自我发展与完善,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新时代“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断自我革新中展现了“好”。
实践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对实践主体“人”的准确理解离不开对实践概念的科学把握。马克思在撰写博士论文时期,他所讲的实践是哲学的实践,即理论批判,此时的实践主体被认为是一小部分从事理论批判的精神活动者。直到《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才突破理论批判范围,认识到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是武器的批判,是革命活动。他在《论犹太人问题》直接运用“革命实践”概念,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斗争理解为实践,开始把革命实践与无产阶级结合起来,指出“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他的心脏是无产阶级”,〔33〕初步认识到群众即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的物质基础和实践主体。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进一步说明实践主体问题,针对青年黑格尔派将“精神”和群众对立、“改造社会的事业被归结为批判的批判的大脑活动”,〔34〕马克思明确指出,“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35〕“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36〕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精髓。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践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实践主体观点,创造性地将其发挥至极致。毛泽东高度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地位,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7〕号召我们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38〕重视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达成革命和建设目标,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成为我们党做好各项工作的必然遵循。邓小平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为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果断实行改革开放,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胜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这一力量源泉,以“人民对美好的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人民群众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综观党的百年历史,重视、依靠、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重要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靠人民群众取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39〕历史证明,践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实践主体观点,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中国共产党就“能”无往而不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越来越“好”。
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多年来,“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40〕但并非世界各地都像中国这样发生深刻的变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建立70多年后解体,走上社会主义的东欧国家也都发生了剧变。同样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行已经转化为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正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开辟新的局面,马克思主义行才能更好地发挥归根到底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