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心理老师 刘春玲
9月1日,开学了!孩子们又要勇敢地迈进新的“征程”。每个学期,都会有不少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而向心理老师求助。还有一些孩子,即使心中苦恼,也不会告诉任何人。在同学们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中,焦虑情绪和焦虑症占了相当的比例。
每年九月份,学校都会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简单的摸排,不是为了诊断定性,只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生的心理状况,将那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心理测试中分数较高者)筛选出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帮助。这些筛选出来的“高分”学生一般占总人数的15% 左右。经过深入了解可以知道,这些筛选出来的学生比较常见
的是一般情绪困扰,比如抑郁和焦虑情绪、人际关系敏感或存在敌对情绪等。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之前已经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或焦虑症等。在日常的心理辅导中,学生求助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关系层面,包括和同学、父母或老师的关系以及和异性相处的问题。当然,学习问题、自信心等也是同学们比较关注的主题。除此之外,学校适应、厌学、手机网络成瘾、睡眠问题等也会困扰他们。
深入了解有心理困扰的学生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与父母的沟通模式就会发现,这些学生的问题背后往往有家长或家庭的因素。所以,家长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帮助孩子,越早改变、孩子越小,家庭和孩子的受益就越多。
除了家庭的影响,学生自己的认知模式和一些非理性的想法也是他们形成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而他们的认知中有不少是来自于父母等其他重要的人。所以,健康向上的家庭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最初的强大心理。
缓解学生的心理困扰,不仅需要外部的支持,比如家庭关系的改善、学校的支持、社会的援助,还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包括积极寻求帮助、担起自我发展的重担等。
首先,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学习。
养育可能无师自通,但教育绝对不是。教育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学习。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想当初我的父母没有学习过教育学,我们也被教育得很好,没有出现心理问题。这里面有很多原因。那个时代,父母更多的是养育,是以自己的行为和观念为榜样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现在的父母已经不满足于过去的教养方式,他们对孩子有更多的期望、更高的要求、更紧密的关注、更迫切的推动。这些父母不再满足于做榜样,还会更努力地去教育孩子。如果父母的教育方法正确还好,但如果没有很好的教育方法,就很容易变成“揠苗助长”。
现在的孩子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学习时间更长,游戏和活动的时间更短,和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少。这让很多学生感到紧张,生活也变得单一,这为心理问题的发生提供了“温床”。
所以,为了我们的孩子,学习更多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是每个家长应该做的事情。只有观念变了,工具有了,家长才能更正确地指引孩子成长的方向。
其次,有心理问题很正常,不要惧怕。
调查研究显示,有1/4 的人会在生命的某个阶段被诊断为患有某种精神疾病,所以出现心理问题非常正常,就像患红眼病或者糖尿病一样。心理问题可以被治疗和改变。即使有心理问题,我们也可以成长并为社会做出贡献。如同我们想要健康的身体就要科学饮食、积极锻炼身体一样,我们想要健康的心理就要改变认知。
再次,多尝试不同的方法去缓解心理问题。
思维影响情绪,如果让我们感受不好的想法有所改变,我们的情绪也会随之改变。如果总感觉痛苦和不对劲,那很可能是一些糟糕的想法在干扰我们,找到它、改变它,哪怕只是看到它,告诉自己那只是个想法,并不是事实,这会让糟糕的想法“松动”。比如有的孩子开学之前不想去学校,觉得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人,或者学习成绩不好觉得学了也没用等。我们需要明确这些念头只是我们的想法,并不一定是事实。
当然,除了改变想法,我们还可以改变行为,从一些最容易改变的行为入手,采取小步子原则,先只对今天负责。积极锻炼、健康饮食和睡眠充足等,都能让我们的心理状况变得更好。如果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孩子们最好还是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还有,交个朋友很重要。
在学校心理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同伴关系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深远。很多学生最大的心理困扰就是人际关系。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如果有比较好的同伴关系,他的状况一般不会太糟。同伴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所以,家长和教师应该支持和促进学生和同伴交往,即使他结交的朋友我们并不认同,也要首先尊重他的选择,这其中一定有他自己的考虑。作为学生,自己要勇敢地去和同伴沟通交流,不要怕被拒绝。多一次尝试,我们就多一次和他人亲近的机会。
最后,建立强大的意义感。
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是源于意义感的缺失或偏离。意义是一个很宏大的问题,比如我们总会思考人生怎样更有意义。意义是分层次的,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肯定是有意义的,但这种意义可能不够长久、牢固。如果我们做了有利于家人和社会的事情,则意义感会扩大一些,受益的人越多,意义感会越大。
一个男生会因为被女生拒绝而痛苦,甚至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其实,一个人不太会因为自己高中时代成功追到一个女孩而觉得此生无憾,他更可能因为自己曾经帮助过或影响过很多人而心满意足。
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更多地是和社会的需要相联系。因此,孩子们要扩大自己的关注范围,心理问题也会得到缓解。
大众健康2022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