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普产业化发展模式探析

2022-11-25 08:20季晓菲崔钰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岳晓飞胡辉彪孙鹏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航天工业管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中国航天文创航天

季晓菲、崔钰 /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岳晓飞、胡辉彪、孙鹏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随着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航天科普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近年来已有不同行业的单位探寻关于航天科普产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其中,对航天科普产业的内涵有多种界定,仅从产业的整体发展来看,笔者认为航天科普产业是为航天科普系统运行提供资源、产品和服务的各类经营实体的集合。航天科普产业是基于科学技术进步发展起来的特殊产业,由航天科普产品的创意、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组成,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向国家、社会和公众提供航天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航天科普前景好、发展潜力巨大,发展航天科普产业化是一个民族科技发展的力量源泉。

一、国内外科普产业化成功案例

1.国外科普产业化现状

(1)美国

产业是通过产品来表现的,所以从产品的角度出发,以航天元素为基调的NASA 科普产业在美国的发展非常成熟且市场活力旺盛、跨界合作多元、发展状态优异。NASA 科普产业化采用了线上、线下双模式的开发方式,线上平台主要开发了徽章、服饰、食品、笔记本等生活用品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品;线下主要为博物馆、航天中心和发射场等研学教育基地。

2017 年,NASA 再次发布免费的开源软件,公开工具清单中包含了在各种宇宙项目中采用的软件程序、代码库、以及工具,并提供给所有用户下载、使用。除此以外,还有火箭制造指南、模拟宇宙空间站等小游戏。无偿面向公众的技术开放,对NASA而言已成为常态,核心目的是通过技术开放,集思广益,共同加速颠覆性航天技术的创新,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航天的关注和兴趣,并在技术上为航天活动提供支持。

(2)俄罗斯

俄罗斯十分重视航天科普产业的发展,建有多家航天主题的博物馆、展览馆、主题公园。例如位于莫斯科和平大街的俄罗斯宇航博物馆,不仅建有标志性的宇航征服者纪念碑,更在8 个展厅里陈列了从加林时代至今的近10 万件藏品,包括大量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的实物、模型以及大量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位于莫斯科郊区的航天员训练中心里不仅是培训基地,也是开放性的普教育基地,普通公众可以参观展现俄罗斯太空历史的辉煌历程;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旗下的俄罗斯航天技术设备总公司开设了网站,线上出售俄罗斯太空纪念品,如日历、钥匙圈、笔记本甚至漫画等。

从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科普案例中可以看出,国外科普化比较成规模,并且面对公众的资源开放性和参与度较强。

2.国内航天科普产业化现状

(1)科普影视媒体宣传产业

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注册的“中国的航天”官方科普账号,定期组织4.24 航天日海报征集活动,定期开展“舒颖vlog”“火星来了”“探火风云”等科普视频。中国航天文创是中国航天建设集团官方文创品牌机构,依托中国航天品牌和产业优势,打造出以科普教育、文化产业,航天文旅三大板块为支柱的航天文创产业生态链。

科普类品牌活动《我们的星辰大海》,打造的首个专为中国孩子定制的第一堂航天科普课,主要针对3 ~12 岁的中国青少年儿童;组织策划“星辰大海”系列纪念票涉及征集活动;北斗导航组网收官任务直播;与森宝积木品牌签约战略合作协议;《宇宙生活指南》系列科普直播课程等。

(2)科普出版产业

2019 年4 月24 日,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组织审定的首部航天科学绘本系列——“向太空进发”中国载人航天科学绘本系列《我想去太空》《飞船升空了》《你好,空间站》,获得中国航天基金会权威推荐,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并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专项资助。2020 年4 月24 日,北京电子文献服务中心空天文创品牌机构以“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为核心元素,设计出品主题纪念徽章。

(3)科普基地产业

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泡泡马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签约打造潮玩“MOLLY宇航员月岩珍藏系列1000%”;举办“星际计划”大型航天主题公益展览。为提高航天科普水平、推动建设航天科技特色学校,埃依斯与上海闵行区教委、七宝中学附属鑫都实验中学等单位联合成立了区域一体化太空教育联盟。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策划实施在安徽省首个县城航天专题馆落成,历时3 个月完成方案策划、互动展品开发和布展实施工作,将科技成果展示和互动体验功能融为一体,打造了面向青少年的小型航天主题馆样板工程,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

(4)科普创意产业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与《王者荣耀》合作,以一个英雄三维模型设定的航天元素造型设计的形式,引起年轻用户群体对于航天的兴趣,以此为引,激发玩家对于航天的兴趣,从而主动关注航天事件和航天有关的内容。后续,在通过一系列科普活动,让用户深入了解航天技术和精神,使航天文化内核能够深层次地触达到大众。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的三类航天文创IP 卡通形象“航小科”应用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导弹技术厅内,并成功注册。2021 年4 月24 日联合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博物馆举办“中国航天文化传播科普研学基地”,2019 年8 月,获得科普研学优秀品牌称号。

“宇焕文创”是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旗下的官方文创品牌机构,依托于航天品牌优势,打造航天文创产品开发和IP 内容孵化等业务。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创立了文化创意品牌“太空创想”,是由官方自主授权运营的网上购物商城,致力于售卖多种品类的文创产品,并与各品牌进行联名销售,例如太空创想X 启蒙中国航天长征五号火箭积木、太空创想X 周大福定制挂饰、太空创想X 名创优品打造线下实体火星列车,推出线上“下一站火星”互动H5,并于2020 年创办了文创体验中心,展示产品种类齐全、表述形式多样,可体验的航天文创产品和教学教育品类繁多,VR 互动体验设备寓教于乐。

根据调研结果得知,除了媒体传播外,航天系统有关单位以及社会上的一些机构也利用重要航天发射活动的时机开展了面向公众的各种科普活动,使航天在公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这些科普活动,是航天科普传播的另一种重要途径。总体来说,航天科普传播的效果明显,但也存在内容准确性不够、资源开放性不强、在任务搭载项目的设计上相对单一等问题。

二、开发方式和宣传路径探讨

1.传统书籍类

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出版多个系列的图书,包括漫画和科普类;已经完成的型号研制历程有“东风”一号、“东风”二号、“东风”三号、“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二号F 等,将可公开的型号任务说明和手册作为科普内容普及公众,提高公众对各类航天型号的认识和了解。

2.航天任务IP 和文创产品设计开发

通过开展对新一代运载火箭IP 形象设计和航天创意产品开发,建立的文创产品制作流程实现了目标明确合理、途径清楚可行、流程清晰可操作性强,实施效果显著。近几年,IP 形象受到各企业的热捧,受到的关注较高,不少企业创作打造了成功的IP 形象,如腾讯的企业IP 形象、天猫的猫IP、京东狗IP 形象等。IP 形象能够传递航天品牌理念、增加航天品牌无形资产的作用。

航天科普项目设计要具有独创性、创新性和唯一性。目前航天科普项目研发大部分依靠科研人员,由于精力、角度和观念等问题,不免造成科普项目的创新性不强、文创产品设计不够新颖等问题。所以,在未来的航天任务中,向全国征集好创意、好想法,组织专业队伍负责设计、管理和协调,将科普工作在航天任务中“常态化”,融于航天任务。

3.组织科普展会、夏令营、研学基地类

参加北京设计周文创设计集市展卖活动,为衍生品推广提供助力。打造以产业化为主导,科普产品及科普服务为核心,以经济利益为纽带,集相关产业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布局“科普+文化”“科普+夏令营”“科普+研学”“科普+旅游”等重点业态;搭建科普产学研合作的支撑平台,促进供给侧资源的融合优化,实现科普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良性互动。

4.视频、新媒体开发

立足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快手、哔哩哔哩、喜马拉雅、荔枝FM、唱吧等“九微一体”新媒体矩阵,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

三、未来设想

1.打造优质航天科普内容,建立独具特色的航天科普品牌

建立独具航天特色的官方航天科普品牌,深耕航天精神、航天文化和航天科学研究,增强针对性,提升普及效果。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科普服务和产品优质化、优秀化,需要给予公众精神层面的引领。

市场趋势为线上、线下联合,为推动研发高质量的航天科普文创产品和制作精品科普内容,从业务分散经营向一体化经营管理、从强化职能向强化协同共赢、从粗放式的技术和管理活动向精细化、模块化、结构化、信息化转变,探寻符合自身管理思想和流程建设方法结合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运营模式。

2.建立航天科普专业化团队

自主培养和储备航天科普产业化人才,有针对性地培养中国航天科普产业化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市场经营管理、市场规律把控、法律、财务制度等方面进行专业训练和实践。组建1 支有活力、对科普有热情的高质量队伍,梳理航天科普有效资源,不仅要有熟悉航天科普知识的人才,还需要视觉明锐创意丰富的设计师、精通知识产权相关的管理创新人才以及营销推广能力非常强的推广人才。集设计、制作、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航天科普产业化团队,建立航天科普产业化人才培养和保护机制,以此吸引人才和鼓舞队伍建设。

3.充分挖掘科普资源和渠道,建立健全科普审核机制

科普活动承担着重要的科学启迪及公众教育责任。航天事业具有高技术风险、高国民关注度等特点,其科普活动除了提高知识趣味性、点燃受众热情以外,更要回归科普本质,提高科普严肃性,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充分挖掘院内外科普资源和渠道,和相关单位组织建立友好关系和合作协议,在科普流程规范性、内容准确性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坚持高标准,像搞型号研制一样做科普内容,精益求精,积极打造精品科普内容和示范活动;另一方面聘请院士专家、离退休老同志及一线技术人员等,组建航天科普专家队伍,建立健全审核机制,对科普内容及环节进行审核把关,做好航天科普、讲好航天故事。

4.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运营模式

市场趋势为线上、线下联合,为推动研发高质量的航天科普文创产品和制作精品科普内容,从业务分散经营向一体化经营管理、从强化职能向强化协同共赢、从粗放式的技术和管理活动向精细化、模块化、结构化、信息化转变,探寻符合自身管理思想和流程建设方法结合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运营模式。

5.注重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科普产业的核心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制度既能保护创作者的合法私权实现创新,更能让受众分享创意产品,促进信息传播、科技进步、实现社会福祉增长;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能减轻、分散因侵权行为和市场需求不确定性产生的风险,通过打造优质科普内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航天文化底蕴深厚,航天科技资源强大,具备了发展科普产业的内容支撑力。但是,在航天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消费者体验式产品不够、互动式文化体验不够、受众差异化需求未满足、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继续加强调研和应用研究,加强创新,形成覆盖全面、梯度清晰、受众广泛、IP 鲜明的航天文化创意产品链条,推进其融入中国航天企业文化,成为传播航天文化、发出航天好声音、讲出航天好故事的重要力量。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航天热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可根据不同受众人群和应用场景,设计定制化高端创意产品,同时借鉴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成功经验,注重分析社会需求和市场热点,根据发射事件来准确把握公众需求和网络热点与文化创意产品的内在联系。通过打造航天专属IP,将航天科技和百姓生活融合起来,连接全产业生态运营,实现航天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价值的提升。▲

猜你喜欢
中国航天文创航天
陶溪川文创街区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逐梦航天日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