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手法联合B 超引导下脊神经后支阻滞在椎体成形术对远节腰背痛的疗效分析

2022-11-25 05:21张强张敏林开宇彭婧
医疗装备 2022年21期
关键词:腰背痛正骨前缘

张强,张敏,林开宇,彭婧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洪都中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6)

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属于一种脊柱微创术式,创伤小、操作简便,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的重要术式,利于减轻病变椎体部位疼痛并改善腰椎功能[1]。但OVCF 患者往往伴有非骨折部位的远节腰背痛,单独采用PVP 治疗往往难以缓解患者的远节腰背痛症状。远节腰背痛主要是由伤椎脊神经后支损伤、压迫及刺激所致。中医正骨手法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复位中疗效确切,在PVP 术中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有利于恢复椎体高度,减少对脊神经的刺激和压迫[2]。B 超引导下脊神经后支阻滞操作简便,可于超声引导下精准定位,以缓解远节腰背痛症状[3]。鉴于此,本研究探讨正骨手法联合B 超引导下脊神经后支阻滞对PVP 治疗OVCF 患者远节腰背痛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8 月至2021 年6 月于洪都中医院治疗的80例OVC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 例。试验组男18 例,女22 例;年龄65~84 岁,平均(73.08±2.11)岁;骨折至手术时间1~11 d,平均(4.19±1.41)d;累及椎体节段,T9、T10、T11、T12、L1、L2、L3各有7、7、10、8、3、3、2例。对照组男15例,女25 例;年龄65~85 岁,平均(72.96±2.14)岁;骨折至手术时间1~12 d,平均(4.22±1.39)d;累及椎体节段,T9、T10、T11、T12、L1、L2、L3各有7、8、10、8、3、3、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OVCF 诊断标准:年龄≥65岁,有明确的外伤史,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2.5 SD,X 线片检查可见骨质疏松改变,X 线片、CT 及MRI检查可见异常征象与临床表现一致的骨折影像[4]。纳入标准:符合OVCF 诊断标准;骨折节段为胸腰椎,均为新鲜(≤2周)、单节段骨折;能够耐受正骨手法、脊神经后支阻滞与PVP 治疗;依从性良好,无精神疾病。排除标准:合并脊柱结核、脊髓肿瘤;合并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严重的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PVP 治疗:局部麻醉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助手调整G 臂,保持X 线投照方向与椎体终板平行,终板呈一线影,正位下两侧椎弓根的形状对称,且与棘突间距相同;将针尖置于椎弓根影的外上缘,一般采用左侧10点钟、右侧2点钟位置进针,待至伤椎椎体前1/3或中1/3处时,拔出针芯,置入导针;导针前端穿过椎体中部后,拔出穿刺套针,置入工作套管,拔出导针;精细钻钻入至椎体前1/4处,证实椎体前缘皮质未裂后,注入调制好的骨水泥,骨水泥将流出椎体范围时立即停止。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正骨手法联合B 超引导下脊神经后支阻滞: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拔伸牵引术、端挤提按等手法),整复椎体,证实椎体复位良好后,于B 超引导下,经穿刺点使用穿刺针(7-9号)垂直进针,于B 超引导下确定脊神经后支,将2%利多卡因注射液(吉林康乃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0053,规格:5 ml:0.1 g)2 ml 注入脊神经后支处,随后行PVP 治疗(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腰椎功能[5]:术前和术后30 d,采用下腰痛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法(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估,总分29分,评分越低则功能障碍越明显。

远节腰背痛程度:术前和术后30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评估,即使用1 条长10 cm 的标尺,并标有10 个刻度,代表0~10 分,评分与疼痛程度成正比。

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 角:术前和术后30 d,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通过胸腰椎正侧位片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下腰痛JOA 评分及VAS 评分

术前,两组下腰痛JOA 评分及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两组下腰痛JOA 评分均高于术前,VAS 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下腰痛JOA 评分及VAS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下腰痛JOA 评分及VAS 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5;JOA 为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法,VAS 为视觉模拟评分法

组别 例数 下腰痛JOA 评分 VAS 评分术前 术后30 d 术前 术后30 d对照组 40 8.42±2.06 19.74±3.62a 7.49±1.22 3.47±1.03a试验组 40 8.55±1.97 22.41±3.21a 7.53±1.15 2.51±0.86a t 0.289 3.490 0.151 4.525 P 0.774 0.001 0.881 0.000

2.2 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 角

术前,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 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试验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术前,Cobb 角小于术前,且试验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Cobb 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 角比较(±s)

表2 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 角比较(±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椎体前缘高度(mm) Cobb 角(°)术前 术后30 d 术前 术后30 d对照组 40 15.11±2.46 19.85±2.58a 15.40±2.86 9.85±2.24a试验组 40 15.03±2.40 23.04±2.81a 14.68±2.79 8.13±2.08a t 0.147 5.289 1.140 3.559 P 0.883 0.000 0.258 0.001

3 讨论

OVCF 的发生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骨量减低、骨强度下降、跌倒、既往骨折史是其主要危险因素,患者骨折后骨愈合过程缓慢。该病的保守疗法包括卧床休息、佩戴支具及镇痛药物等,但保守治疗后卧床相关并发症及再次骨折发生风险较高。目前,PVP 已被广泛用于OVCF患者的治疗中,有利于改善病变椎体功能及疼痛症状[7]。但少数患者采用PVP 治疗后仍存在远节腰背痛,对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影响较大,会延长患者的卧床时间。

传统中医正骨手法具有“筋骨并重,筋骨调横”的作用[8]。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整复治疗时可通过拔伸牵引术、端挤提按等手法整复椎体,以复位伤椎,恢复椎体高度,减少对脊神经的刺激和压迫[9]。正骨手法可达到“筋归槽,骨归位”的效果,可矫正后凸畸形,恢复骨折椎体高度。毕殿海等[10]研究证实,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辅以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有利于恢复脊椎的生物力学作用,进而恢复伤椎高度。脊神经后支分为后外侧支及后内侧支,是腰骶部疼痛感觉信号传递的重要通路,且脊神经后支损伤、刺激是导致远节腰背痛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显示,脊神经后支阻滞通过注入利多卡因可阻断局部神经痛觉信号的传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减轻神经刺激[11]。B 超引导下脊神经后支阻滞有利于阻断局部神经痛觉传导途径,缓解患者的下腰部疼痛症状,且对局部神经无损伤。黄菲等[12]研究证实,采用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术治疗腰痛患者,有利于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较对照组,术后30 d 试验组下腰痛JOA 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较高,VAS 评分较低,Cobb 角较小,提示在PVP 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正骨手法联合B超引导下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OVCF,有利于缓解患者的远节腰背痛症状,减小椎体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

综上所述,在PVP 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正骨手法联合B 超引导下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OVCF 能够缓解远节腰背痛症状,矫正后凸畸形,恢复病变椎体高度,恢复腰椎功能。

猜你喜欢
腰背痛正骨前缘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查不出原因的腰背痛,都是腰肌劳损吗
图说
老年人腰背痛的防治
初产妇产后腰背痛现状及其风险因素分析*
中医针灸联合正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高压涡轮前缘几何形状对性能影响分析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