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宁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西 钦州 535000
现阶段消化内科较为常见一类危急重症为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特点为发病率较高。早期若不及时开展治疗及识别不及时,会引起电解质紊乱、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临床当前治疗过程中,侧重点为消化道出血止血干预,但患者治疗期间因死亡威胁,往往会产生多种不良情绪,需注重对患者心理护理[1]。同时,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加之出血量增加会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加之出血量增加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为此,心理护理工作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开展中尤为重要。随着近些年来人们对心理护理重视程度提升,通过有效合理心理护理措施开展,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及预后效果。文章就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心理护理进展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心理护理定义:整个医疗实施过程中,医方对患者心理各个方面予以心理维护、调整。护理人员通过多个方面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行为,包括言语表情、姿势、态度及行为等,从而促进疾病好转、痊愈及康复,达到医疗治疗目的。
不知情或无助感:研究指出[2],当患者及家属缺乏对上消化道出血发病原因及预后相关信息,往往不安感增加。部分患者拒绝接受外界信息来源,部分家属指出难以读懂专业医学信息,部分患者缺乏与社会工作联系,自身情绪往往处于低迷状态。焦虑和抑郁:当患者因大出血来院时,第一反应为接近死亡,其心理反应复杂。研究调查显示[3]:当患者面临死亡威胁时,往往会产生焦虑及抑郁情绪,初期阶段会配合临床医生及护士各项治疗工作开展,一旦发现疾病加重或治疗无效时,此时病情加重会进入忧郁期。
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而言,疾病进展快、病情危急会引起死亡,常常会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患者个体差异性,每个人反应不相同,但患者往往表现出消极被动、焦虑应对状况,遭受着各种痛苦[4]。上述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当患者接受临床抢救治疗期间,应当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缓解不良情绪。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及应对技能[5]。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一项评估心理干预对照顾者生活质量影响研究指出,当接受心理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与未接受心理治疗患者表现出更好生活质量、更少情绪障碍及更高社会亲密度[6]。为此,心理健康评估及支持性干预措施实施及整合,可有效预防继发性社会心理疾病产生。
针对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面对治疗时所表现出心理状态存在差异性,对此护理人员需依据患者个性化特点及心理特点并进行不同心理疏导。对护理人员及家属而言,理解患者心理动态,并满足患者基本需求[7]。以同情、温暖眼神及耐心、和蔼关系态度面对患者,认真倾听、合理有效沟通并理解患者,仔细对患者语言、非语言行为进行观察,促使患者感受到支持与尊重。调动患者积极性,从而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虑等,必要时,可适当分散患者注意力,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痛苦。
不同患者面对疾病时,自身认知程度不同,多数患者不愿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会对患者整体心理护理效果造成影响。针对心理偏执、敌对较为严重患者,可利用心理行为疗法,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并开展专门心理疏导。目前心理疏导常见几类方式包括以下几类:①暗示与催眠疗法,其目的为改善患者紧张、焦虑及失眠等症状[8]。②认知行为疗法:对患者认知及陶都进行纠正,对患者所提出疑问及时回答,消除负性压力等。③五行音乐疗法:利用音乐与五行、五脏相对关系进行调节,包括角、徵、宫、商、羽 5 种调式的音乐,依据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确定治则,指导临床选曲一种疗法,进而改善消化道出血急性期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可获得良好社会效益[9]。④尊严疗法:成立护理小组,定期访谈并提升患者幸福感,可积极主动调整心态。
详细对患者讲解家属参与式心理护理优势,尽可能在上述问题上达成共识。护理人员及时缓解对家属心理压力及紧张情绪等,并鼓励家属对患者开导,消除患者被动情绪。同时,积极鼓动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将家庭支持提供给患者,经常陪伴在患者身边,避免出现心理落差,做好患者鼓励,帮助患者放松心情,感受到来自于家庭温暖[10]。
依据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分型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点,可针对性予以心理护理措施。①焦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焦虑情绪表现为心跳加速、敏感、睡眠质量不好以及食欲不振及多疑等现象。患者因无心理准备、对救治不理解及预后无信心等,产生心理矛盾冲突。此时护理人员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构建良好沟通关系,详细为患者介绍疾病及救治相关信息,帮助患者放松心态[11]。②抑郁: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合并抑郁情绪时,以情绪低落为表现,此时该类患者护理重点为心理变化,取得患者、家属配合后加强安全防范,避免意外情况发生。积极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关系,各项护理操作开展时,维持有序不乱,积极予以鼓励和支持,分享治疗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12]。③恐惧:因患者害怕死亡表现出严重思想包袱,无法直视及不敢接受治疗情况。妥善对该类患者安置,予以合理护理行为,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详细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预后,帮助患者维持心态平稳。
心理护理实施于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与其他普通疾病相比较,自身内心更加复杂多变,经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整体负面情绪得到改善,同时可有助于拉近护患之间关系,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并满足患者基本需求,帮助患者释放压力,改善患者自身心理状况,为患者带来关心及关怀[13]。研究指出[14],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获取显著护理效果,患者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得到改善,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上具有积极重大的影响力。目前护理学作为现代科学体系中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为一体学科,其不仅仅仅针对患者病情开展护理,而护理工作场所从原有医院扩大至社会及家庭。当家庭中家人生病时,家人尤为重要。但临床多数人群注意到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忽略患者家属心理。对患者家属而言,不仅仅面对高额治疗费用,甚至会面对亲人离世危险性。一旦患者及家属均陷入负面情绪,则影响家庭关系[15]。一个不良家庭关系会带来恶性循环,需医护人员对家属开展专门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下,有效帮助患者家属缓解负面情绪,鼓励并安慰患者家属,创建和谐家庭环境。
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疾病特点为发病急、病情严重,对多数患者而言,不具备心理准备,会产生多种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及紧张等,加之对疾病相关内容、治疗方式及抢救措施了解程度偏低,往往会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为此,对患者开展合理有效心理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之间交流与沟通,精神上并鼓励、支持患者,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及预后,提高患者抵抗疾病能力及耐受能力,利于患者病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