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灵
(甘肃省灵台县第二中学,甘肃 灵台)
初中教学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极为必要,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进程加速背景下受到重点关注,它能够切实强化初中生道德品质,实现对初中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推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变更、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是当前的必选之路,而通过在其中渗透情感教育内容,则能够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推动初中生思想道德更好地发展。情感教育内容的融入能够更好地打动学生,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点的认同度与接受度,并主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用相关内容,促使相应理论知识深入学生的内心。第二,激发初中生课堂学习兴趣。情感教育的开展能够营造更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氛围,避免整个教学过程过于死板僵硬,从而激发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兴趣,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成效。
就当前的初中教学实践情况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极为必要,旨在实现对初中生良好思想认知、道德品质与个人素养的强化,是加速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重点内容。在实践中,教师通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能够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感悟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设,从而达到增强初中生情感素养的目标。
第一,对知情因素关系实施正确处理。教师应当提前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性挖掘与分析,并主动依托各类教学活动的展开向学生灌输知识经验,推动教学的生活化,促使学生真正意义上掌握理论内涵,规范学生思想意识的同时,促使其行为能够体现出更高的道德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包含的所有情感因素,主动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以此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感悟教学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积极情感的价值进行充分挖掘与利用,发挥情感的育人功能,以此促使初中生知行统一、知情共进成为现实。
第二,在教学中重视、理解、尊重所有学生。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教学实践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别,理解学生群体的多样化思想观念与接受能力,平等对待班级内的所有学生。明确并深入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主动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促使其自信心、自尊心得以强化。给予学生及时鼓励,增强其学习成就感,活跃初中思想道德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展开深入探索。
1.情境教学的应用
情境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某一真实情境,并以此为背景展开思考,提升思维活跃度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情感教育渗透提供支持。
例如,在进行“社会服务”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案例与问题情境,为学生播放2021年夏天河南水灾中感人瞬间的相关视频,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如“这些人与事迹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你参加过类似的社会公益活动吗?”让学生充分感悟体味,达到很好的共鸣体验,并在思辨中做出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奉献、担当意识,深化学生对“奉献社会体现人生价值”的理解,并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展现自我价值,实现全面发展。
2.生活教育的应用
推动教育的生活化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举措。例如,在进行“家的意味”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理解《陈情表》,体会其中表达的孝顺长辈的情感。同时,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小故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
1.重大节日与关键时间点的利用
在中国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期间可以引入不同主题的情感教育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组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以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驱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加生活化,并更好地达到强化学生品德素养的效果。
例如,可以在国庆节期间组织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在校内开展红色主题征文比赛、国庆主题板报比赛、线上国庆祝福以及“向国旗敬礼”线下活动、“讲述红色故事”演讲活动等,依托国庆节这一关键时间节点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升级。
2.校外教育基地的利用
在利用校外教育基地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在更为真实、直观的环境中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学生的教育是具体的、形象的,学校要充分利用区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教育,让初中生牢记“少年强则国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爱国主义情怀。
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入区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讲解员讲解展柜的一张张照片、剪报、模型,了解中国国防史的珍贵资料和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学习本地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以此开展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现场通过问答的互动形式增强初中生的参与感,让学生在参观时感同身受,勿忘国耻,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定期组织初中生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开实地参观与学习,能够达到更好地调动初中生热爱祖国之情的成效,并引导学生将爱国热情逐步内化为开展学习的驱动力,帮助初中生树立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自尊心,达到持续性强化初中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现实教育效果。这就意味着,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应当积极带领初中生进入区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
1.教学评价内容情感性的提升
引入更具有情感性的教学评价内容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准确、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在实践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着重在教学评价中引入积极性评价策略,及时针对学生的正确行为做出正向反馈,在帮助学生认清自己不足的同时明确自身的闪光点,实现对初中生积极情感的调动。例如,当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所表述答案即便没有完全贴合教材内容或是课堂教学要点内容,教师也应当尽可能挖掘学生回答中的可取之处进行赞扬,随后再利用建议性的话语指导学生掌握改进方向。这样的方式能够强化初中生的感情体验,并在后续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更主动地配合教师开展教学互动实践。
2.教学评价形式情感性的提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全面掌握主体性评价策略,并将这一评价模式渗透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际评价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自我评价以及互评,正视自己以及他人的优点,并进行学习,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例如,在进行“回望成长”的相关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初中学习生活做出回顾与全面性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引导组员之间就初中生活进行相互点评,提升教学评价形式情感性。
在此基础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应当全面掌握象征性评价策略,并主动将这一评价模式渗透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际评价活动中,通过向学生发放合适的奖励,完成对学生正确行为的正向激励与强化激励,让学生明确感受到自己的正确思想、行为被肯定与认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成就感,精准定位自身不足,提升教学评价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将情感教育深入渗透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是当前初中教学改革的必要举措,相应教学策略值得进行深入性优化更新。在切实把握情感教育应用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重视对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把控、应用更为多元化的情感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增加教学实践活动的频率与丰富形式种类、持续提升课堂教学评价的情感性这些应用路径。在实践中,这些教学策略的落实,实现了情感教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入性融合,推动了初中生更好地发展,促进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