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滢
(陕西师范大学)
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更改资本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一般规律性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研究对当今在我国全方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具备关键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实际意义。
回望和汇总中国现有的研究,在具体内容上,理论上的研究较多,梳理研究成果的较少;从方法上看,以主观解读理论内容为主,运用科学计量工具进行客观的可视化分析较少。因此,本文将借助近年来学术界比较认同的可视化科学测量软件Citespace做为研究专用工具,对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研究,科学、客观地分析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结构与热点,试图为中国研究给予新思维,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给予参考和启发。
全面、准确地检索文献数据是保证研究学术性和科学性的关键步骤。经过多次检索,本文以在中国具有权威性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以“科学社会主义”为篇名进行检索,挑选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收集的刊物做为研究样版。因CSSCI的研发时间为1998年,故本文的基础数据为1998年至2022年3月之间的共1182篇期刊文献,又选出并删除了会议综述、访谈、图书推广、公告等非研究性文献240篇后,总结出与本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942篇期刊文献,并以此作为有效研究数据。
文中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选用科学计量学研究中的知识图谱基础理论,知识图谱基础理论将图形学、信息内容科学等专业的基础理论、方式与共现剖析、计量学引文分析等紧密结合,运用数据可视化图谱展示出来,将众多文献的关键构造、发展趋势及其总体知识框架相结合。
本文的研究工具主要选取由当代数据可视化和科学知识图谱行业的顶级专家学者陈超美教授研发的信息内容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软件Citespace是如今科学计量学术领域普遍使用的研究工具,已成为学术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可视化软件。这一软件的突出特色在于该软件可以将研究的结构类型、网络热点主题与演变等信息以清晰完整的知识图谱形式呈现出来,并能对生成的图谱进行着色和调整,使研究具有高度的解释性和清晰的可视性。
研究某一学术领域文献数量的时间分布可以清楚直观地了解该领域的整体趋势和现状。如图1所示,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第一阶段是1998年-2003年,这一阶段发文量较少,在1999年-2003年还有回撤的趋势,这表明研究正处于起步探索期。2004年3月,党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哲学社会科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务必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进入了研究的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2004年-2008年,这一阶段发文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上涨,呈现出井喷状态,这表明研究处于快速增长期。第三阶段是2009年-2022年,这一阶段发文量较平稳,逐年有升有降,年度发文量整体提升,这表明研究处于稳步发展期。
图1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文献年度发文量趋势图
对文章投稿者的合作网络关系开展研究能够分析出发文量较大的作者和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也可以分析出作者间的合作关系,鉴别研究协作团队和核心作者团队。图上节点的大小表明作者文章投稿量的多少,节点越大,文章投稿量越大,节点中间的连接线表明作者中间协作强度,连接线越大协作越密切。分析图表中的信息得知,图2中有566个节点和130个连接线,网络密度为0.0008,远远低于0.1,这表示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作者之间的合作程度较低,研究方式还是以独立科研形式为主,没有形成紧密的学术共同体。
图2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关键词的作用是作者对文章进行高度归纳和提炼,关键词共现分析就是是关键词共同出现的频次所形成的网络,可以清晰、确切地展示研究热点。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节点总量表明关键词的发生频次,节点的圆形体表明该关键词的发生频率,圆形体越大表明关键词的发生频率越高,节点与节点的连接线表明2个关键词中间的共现强度。如图3展示,共有528个节点,626条连线。
图3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性是主要的测定指标值。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反映出研究热度和关注度,出现频率越高,该关键词研究热度越高。中心性体现了一个关键词与别的其他关键词联络的深入程度,中心性越高,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的联络就越深入。表1挑选出前10位的高频率关键词,这表示在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中这些词具有较高的研究热度和关注度。在前10名高频关键词中,只有“社会主义”一词的中心性大于0.1,这表明“社会主义”一词与其他关键词联系密切程度高,在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表1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高频关键词统计表(前10名)
关键词聚类分析是Citespace软件根据数据的特点,采用相应算法,将多个联系密切的关键词汇梳理为一个类别,可以更清楚详细地展现这一研究领域的热点。在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中,控制模块值(Q值)和平均轮廊值(S值)是考量聚类分析科学水平的首要指标值。q值越大,表明聚类分析构造越好,S值越大,表示聚类的同质性程度越高。当Q大于0.3,S大于等于0.5时,表明聚类分析结论的科学性,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由图5可见,Q值为0.7476,S值为0.934,表明该图象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和稳定性。通过采用LLR算法,将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关键词总结为10个聚类,详细信息如表2所示。
图5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表2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关键词聚类详细信息统计表
根据图5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和表6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关键词聚类详细信息统计表,并结合相关文献阅读,可以将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10个聚类归纳总结为以下三个热点主题:
第一,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历史演变。石彩霞根据梳理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发生和发展全过程,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剖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创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对人类社会的主要价值。赵曜通过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它对革命进程和国家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指出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在肯定马克思的创始人地位的同时,也强调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所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
第二,论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思想理论解读。郭大俊从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角度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角度出发,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他指出实践具有能动性,要坚持用实践的观点指导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刘兴盛通过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全过程,研究得出社会关系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概念。
第三,论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凌海金通过对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的深层分析,强调他的讲话创造性地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当时的中国国情相结合,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注入了如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等适合中国国情的伟大新思想。洪英俊、王新华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成果,分析出其以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起点,提出不能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著作,并强调了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逐步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脚步。
本文以“科学社会主义”相关研究(1998—2022年3月在中国知网中被CSSCI收录的期刊)为数据(共942篇),使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法,对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结构与热点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从研究结构上来看,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热度已经从十年前的不断升温转变为了近十年内的稳步发展。研究人员能坚持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发表高质量文章,但合作程度较低,尚未形成核心研究群体。从研究热点上来看,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紧跟国家方针政策,不仅解读国内外思想理论,还着眼于中国实际国情,用理论指导实践。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未来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也应继续完善其他方面的不足,比如应持续关注区域间研究水平不均衡问题,对研究程度较低的地区给予科研帮助,这将有助于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继续紧跟热点时事,不断创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