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时贵
(福建省建宁县城关中学,福建 三明)
分层教学意在战胜和解决统一课堂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英国教育教学中采用的“引导式教学体系”是分层教学模式的早期萌芽,即教师首先对优秀学生进行教学,然后将优秀学生作为“引导者”,为学习底子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帮助。随着教育及教学的不断发展,分层教学的理念及应用得以不断完善,并且在我国义务教育及教学阶段中得到了普遍化的应用与推广。分层教学法首先有严格、明确的分层标准,一般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划分不同层次,使同一水平的学生能够在相同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下进行竞争性学习。其次是因材施教,传统的统一性教学给任课老师的课堂掌控与把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分层教学法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任课老师能够更加灵活和全面地掌控课堂,进而兼顾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班级学生,推动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与发展。基于此,任课老师需要加强对初中英语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认知与分析,加强分层教学的贯彻与融合,充分发挥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分层教学法最重要的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程度、知识储备和掌握状态、学习接受能力等进行指导,将相同或者相近水平、能力的学生进行分组,根据不同的学习水平和层次小组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目的性的教学开展及实施策略。分层教学法强调依据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量和学习能力对教学进行规划和组织,以提高全体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参与程度。分层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能有效地挖掘学生在不同层次、不同技能水平上的学习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1.因材施教的教学发展理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其认为:不同人之间势必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任课老师在教育及教学活动开展中必须充分认知到这种差异,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和针对性的方法减少这种差异性给学生带来的学习阻碍。而分层教学与因材施教理论一样,都是着力强调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上存在的差异性,并且提倡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教学,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因此,分层教学法极大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论,具有扎实的理论支持。
2.教育最优化的教学发展理论
教育优化理论,主要是指通过最小化教学时间来实现最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该理论认为,任课老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都应该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掷到知识学习、能力养成及兴趣培养上,减少不必要的教学消耗。在班级传统的统一性和集体性授课模式中,任课老师在课堂授课时间对班级全体学生进行统一教学,进行统一的课堂训练,从而给部分基础薄弱、学习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其难以跟随任课老师的教学节奏,而成绩优秀、能力较强的学生又可能会觉得教学内容过于简单、难以提升和拓展自身能力。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成效,任课老师则需要加强对教学规律的认知和理解,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从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适合其教育目标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1]。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分层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自身的学习与发展需求进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选择。任课老师也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性调整教学策略及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取学习与发展空间。在备课过程中,老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筛选和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这就是分层教学的核心和典型特点。而在传统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任课老师则会将统一性的教学内容灌输给全体学生,无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针对性教学方法及内容。
对于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和实施来讲,其最主要的就是积极调动学生应用在课堂学习中掌握的知识,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通常不会只使用同一种方法学习关联性知识。而分层教学则强调学生灵活地应用旧知识进行新知识的认知、理解与联系,并且通过找寻适合所有学生的学习目标来进行教学内容的灵活变化与针对性调整。在分层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实施过程中,任课老师需要让学生积极承担更多的自主学习职责和任务,引导学生建立起自主思考和探究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热情,相比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和讲解式教学而言,学生需要担负更多的学习任务和职责,更加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2]。
在分层教学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任课老师在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在不断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认知与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教学配合,充分把握有效提升学习成效和质量的教学机会。分层教学是一个不断完善和灵活调整的过程,任课老师要时刻观察自身提出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不断依据学生的现实学习情况调适内容和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分层教学更能加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现阶段,我国普遍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发展,任课老师照搬教学大纲,陷于僵硬的框架之中,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学习与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任课老师通常会根据班级平均水平来规划教学内容及目标,进而导致部分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无法在教学中得到拓展性的学习机会和深入性的学习空间。
任课老师为了兼顾班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上很难顾及班级中极个别基础较弱的学生,致使这部分学生难以跟随任课老师的课堂节奏,不利于其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的建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学生则会对英语学科产生较强的抵触心理,最终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分层教学法应运而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实施与开展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任课老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的分析,科学合理地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这也是分层教学法能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对此,授课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与了解,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接受能力等进行动态认知分析,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及分组,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3]。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任课老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据此合理分层教学目标。为全体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空间,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有所发展。在此基础上,将有效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对于班级中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任课老师需要着重加强对其的基础知识教学,在设置教学目标时,需要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尊重,以鼓励教育为主,避免差异化待遇等不良教育问题,培养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然后,任课老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学习、互相帮助,从而激发能力和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对于处于班级中等水平的学生而言,则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其更多的启发和引导,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潜能,为学生制订更高的学习目标;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言,任课老师则可以着重培养其实践参与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其学习拓展和提升。
举例来说,以初中英语教材(仁爱版)七年级上册的Making New Friends一课的教学为例,任课老师就可以进行如下分层教学:
首先,让学生根据已知内容进行对话练习。如:
学生a:“I am Mary,are you Li Lei?”
学生b:“No,I am...”
其次,指引学生结合插图内容,选择对应的句子进行朗读。
又或是指引学生结合插图内容和对话内容,自主完善对话内容,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及对话练习。
任课老师可以引导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第一项学习任务;引导中等水平的学生进行第二项练习;引导优秀学生参与第三项学习任务。因此,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以提升他们的英语水准。
在实施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老师应加强合理的分层教学评价,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相应的标准评价方法,充分发挥激励和鼓励教学的作用[4]。
举例来说,以初中英语教材(仁爱版)中Welcome to China一课的教学为例,老师可以选择两名学生进行合作对话,并向学生进行示范教学。如学生a向学生b说:“Hello,I am A”!而此时对英语学习基础较差的b同学来讲,则可能出现发音及表达错误,此时任课老师需要基于科学的分层评价,如“a同学说得很好,b同学可能还没有理解对话的意思,请大家再让他说一次好吗?”然后,任课老师则可以基于b同学的引导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对话,此时任课老师则需要给予b同学一定的表扬与肯定。
总之,通过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和运用,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和关心学习底子、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同时能够给予学习成绩和能力较为优秀的学生一定的拓展启发,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探究。任课老师则需要基于课程教学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使学生感受到任课老师的关心与帮助,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任课老师也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意识,在分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价值,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调节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其英语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