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标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福州 350007)
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突出了历史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作用,在此类基础性课程的引导下,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使学生人文素养得以提升,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价值体验。在文化传承语境下,高职院校需要结合的历史教育状况予以加强,通过对教育内容、方法和体系进行革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突出立德树人教学工作的实际效用。
由于高职院校所引进的教师资源缺乏充足性,若无法对优质的教师资源予以及时补充,则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如此,高职院校现有的历史教师人员由于无法积极顺应文化传承时代背景的革新趋势,所以自身的文化意识较为缺乏,在相关历史教学工作改革的过程中,无法达到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转型目标,同样限制了高职院校历史教育工作的创新与改革。高职院校突出了自身的关键地位,在设置办学目标的过程中,同样对历史学科师资团队的塑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打造高职院校教师团队时,由于教师始终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导致教师的数量不够充足,无法促进日常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1]。
高职院校与其他本科高校的职能和定位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所以对于文史类的学科知识学习活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职院校通常是以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主,在设置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更加侧重于实践课程、技术课程和专业课程,导致学生所需要面临的课业压力相对较大。高职院校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由于部分历史学科资源被取消,或者为了保障其他实践类课程、课时的充足性,则会对历史学科时间予以大幅度缩减,实际所设置的课程内容具有单一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高职院校发展背景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对于历史课程并不重视,在现阶段设置课程体系时,导致历史学科资源渐朝着边缘化的方向蔓延,使历史教育工作失去了原有的效用[2]。
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大部分生源来源情况予以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源自于高中和职高,学生在入学的前期阶段,通常是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我们并且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会参与大量的实践活动,达到加强操作能力的效果,为后续就业和发展提供了助力支持。对于上述类型的学生来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对较强,对操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具有较高的热情,但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缺少恒心、毅力和耐心,所以导致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局限。为此,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尚未提升,所以无法加强对历史学科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在缺乏兴趣驱动力的情况下,难以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所以对历史教学工作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3]。
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历史教学工作予以全面化调查,可以看出能够知晓著名历史事件的学生人数虽然超过80%,但能够对此类历史事件进行详细讲述的学生却不超过50%。在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和特点的过程中,学生虽然能够回答部分内容,但对于民族演变等方面的内容,却无法保障学生回答的准确性,且能够准确回答的学生数量不超过30%。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并未积极地顺应历史的革新趋势,通常是以技能型和实践型的课程体系为主,导致学生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缺乏全面了解。不仅如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无法结合当地区域历史文化予以全面开发,在缺少历史文化教学资源的情况下,使高职院校的历史教育工作失去了原有的效用[4]。
高职院校在开设历史教育活动时,若仅仅使用单一化的知识类课程,则难以引起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探索兴趣。通过顺应文化传承背景,加快历史教学改革工作的整体进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热情,才能够使高职院校学生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在学习阶段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思考,从中总结出相应的经验和教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在开展历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历史文化渗透于课堂中,基于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形式,借助历史课堂加大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力度,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历史教育改革活动的开展,为历史文化的传承带来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在文化传承语境的影响下,通过对高职院校历史教育工作的改革,不仅能够使学生明确意识到多方面历史的实际效用,并在总结历史事件、人物、文化、艺术、名胜古迹和社会风俗的过程中,可以以深入思考和口述表达的形式,加深对当地区域历史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并通过全面了解引导学生主动承担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职责。
结合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可以看出,在多数情况下是以就业为基本导向,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仅仅只依靠就业导向完成阶段性的就业率增长目标,无法发挥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效用,学生在无法顺利找到适宜工作岗位时,仍然会对后续的就业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为此,社会各界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需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使学生能够主动承担起文化传承职责,激发学生的社会意识和文化意识、责任意识,借助历史教育教学工作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彰显出各类职业的特征与特性,并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促进学科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就业手段和生存技能,还需要对就业导向予以转变,以发展导向为主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优良的服务支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化、持续化发展,使学生能够与就业市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加强学生与工作岗位之间的适应性。高职院校除了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应借助新型的历史教育的工作体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借助历史教育工作融入文化元素,使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得以加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基于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朝着职业型和技能型的方向转型。为此,高职院校需要积极顺应文化传承发展需求,及时转变传统人才培养观念,将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促进德育工作顺利实施,将全面发展和德才兼备作为主要育人理念[5]。
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制定明确、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保障教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和专业性,才能够保障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路径的创新,保障相关基本规定的规范性和标准性。现阶段,需要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方案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融入历史教育内容,为历史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可能性。
首先,在文化传承语境的影响下,需要将地方性历史融入高职院校历史教育体系中,使学生所学习到的历史文化知识能够物尽其用。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历史教育体系能够与地方文化建设一一对应,借助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保障历史教育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其次,《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属于高职院校历史教育工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基于系统化的学习形式,使学生能够明确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通过对古代文明的全面分析,引发学生新的感慨。随着国际化发展程度日益提高,可以将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使高职院校的专业学生逐渐朝着国际化的方向转型,借助以世界史为主的历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创新,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
最后,在开展历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借助丰富、完善的教学体系,确保高职院校学生历史文化认知的充足性,通过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其可以运用历史学科的发展规律,掌握多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方法。借助历史学科为学生提供明确引导,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严格遵循教育目标指导要求的情况下,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在改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对历史教育教学内容予以丰富和完善,促进历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结合党史内容开展历史教育工作时,能够强化历史课堂的感染力,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得以加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应的启发,使学生能够结合有针对性的教学情景,对党的理论体系具备正确认识,使学生能够明确发展阶段的曲折性和统一性,逐步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6]。
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开展评价考核工作,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基本指导。在高职院校历史教育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为了全面改变教育弱化或者教育缺失等问题,需要从教学评价机制等层面入手,在改进、升级和完善的基础上,为历史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方面的引导。
一方面,在建立以学习为主评价机制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全面发展培养目标,基于系统化的人才培养形式,将基础技能等内容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标准,帮助学生奠定丰厚的理论基础,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在高职院校必修课的范畴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融入历史课程,将相关历史文化知识渗透其中,使学生的基础知识考核工作同样包含历史知识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合格的学生才能够予以毕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主动性,为历史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在设置教学评价机制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时,将丰富、多样的历史基础知识传递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课程教师以及其他专业类课程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对历史教育工作的开展予以高度重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历史教育工作优化情况能够在课时津贴、培训研修、职称晋升和评奖评优等多方面得到具体体现。在开展教学评价工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充分结合高职院校历史课程的实施特点,制定与历史专业课程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但部分指标仍然需要与其他专业课程进行区分,保障评判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从课程的教学质量入手,有效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在文化传承语境的影响下,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当地区域的经济建设有着促进作用。高职院校需要主动承担起文化的传承职责,积极地开展历史学科教学活动,以历史文化为主要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挖掘出历史文化当中的内涵与价值,结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遗产,保障历史文化应用的合理性和挖掘的充分性,促进高职院校历史教育改革,通过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创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