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升旦
(防城区那梭镇中心卫生院,广西防城港,538036)
近年来,我国2 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成人T2DM 患病率由1980年的0.67%,逐渐上升至2013年的10.4%,且患病人数已位居全球第一[1]。目前,临床尚无彻底根治手法,以药物控制血糖及预防并发症为主要治疗核心,其中以二甲双胍(MET)为最常用药物,该药物已在临床应用具有60 多年历史。相关学者证实,MET 能够于生理上,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肝脏,淡化葡萄糖产生,且能够作用于肠道,增加葡萄糖的利用程度,强化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进而有效稳定肠道微生物群。同时在分子水平上,MET 能够控制肝脏线粒体呼吸,激活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强化胰岛素敏感性,淡化腺苷酸环化酶(CAMP),继而规避葡萄糖生成酶的表达[2]。同时与长效胰岛素联合应用,疗效更加显著,不仅能够规避不良症状发生风险,还有效提高临床质量[3]。因此,本文分析口服MET+长效胰岛素治疗T2DM 患者的相关进展,现综述如下:
1.1 单一给药国内外相关指南发现,针对饮食或生活方式改善后,血糖尚未达到最佳指标者,需首选MET 治疗。目前,临床已将MET 归纳为T2DM 的一线治疗药物及基础用药。相关研究证实,单一用药后不仅能够淡化患者空腹血糖(FPG)和餐后血糖(PPG),还能促进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Ic)降低至1%—2%[4]。同时具有足够循证证实,MEI 单一给药治疗时,病情不同患者均能够取得满意疗效,且与其他降糖药或安慰剂相比较,该药物可有效淡化HbAIc、减轻体重效果。另研究发现,MET 配合科学性饮食计划,则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同时T2DM 患者在耐受该药物,所造成的不良反应状况下,合理增加每次剂量,并适当增加给药次数,更有利于降低和稳定血糖水平,积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5]。而MET 起效最小剂量为500mg/d,最佳有效剂量为2000mg/d,成人最大推荐剂量为2500mg/d[6]。
1.2 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相关研究发现,人们患上T2DM 后,机体胰岛功能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无法为机体提供有效降糖,继而造成机体内血糖水平明显上升,使代谢功能逐渐紊乱,进而干扰机体机能[7]。故针对T2DM 需及时予以降糖药物,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范围,积极规避高血糖对患者机体造成威胁显得十分关键[8]。目前,临床主要通过口服MET 药物进行降糖治疗,其作用机制为强化对机体B 细胞刺激力度,强化胰岛素分泌量,继而抑制血糖目的。但研究发现,在确保患者B 细胞功能正常条件下,MET 才可发挥最大作用,故单一使用MET 治疗,尚未达到最佳预期目标[9]。因此在口服MET 的基础上,配合长效胰岛素治疗则能取得满意疗效,弥补单一治疗的局限性。唐转敏[10]选择110 例T2DM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2 组,对照组实施单一MET 治疗,实验组予以MET+长效胰岛素治疗,结果发现,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74.55%,且实验组、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9.09%、30.90%,实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说明T2DM 患者实施治疗时,予以MET 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可获得显著价值,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率,还有效降低不良症状发生。分析原因:长效胰岛素又称为地特胰岛素,主要模拟胰岛素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稳定有效作用于24h 且无峰值,为对血药浓度产生干扰,确保患者机体功能正常,强化对葡萄糖的使用,进而稳定患者血糖水平,具有更高的治疗效率。
MET 最常见不良反应以消化道为主,包括腹泻、呕吐等,约占30%,通常一类不良症状,减少用药剂量即可得到一定改善,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耐受力逐渐上升,进而症状逐渐消失及减轻[11]。相关研究发现,具有5%—10%患者于小剂量使用MEI 时,即可诱发以上不良反应,且程度严重,无法耐受,且5%患者因该类现象,而中断治疗。因此为规避消化道不良反应,MET 需从小剂量开始用药,随后再依据病情,逐渐调整用药剂量。
MEI 在经历60 多年的临床应用,其抑制T2DM 中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且凭借着效益特征、良好风险,已成为世界上处于最为广泛药物之一。MEI 不仅属于超重或肥胖T2DM 患者首选用药,且对非超重的T2DM 人群也使用。无论单一还是联合治疗,该药物均能够有效降低HbAIc、PPG、FBG,且具有持久、温和的降糖效果。同时配合长效胰岛素治疗,疗效更加显著,两者可起到一定协同作用,不仅能够稳定患者血糖指标,还有效提高临床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