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会,袁必松,吴希源
(赤水市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贵州赤水 564700)
为进一步探索我市高粱种植适宜的播种期,通过不同播种期高粱生育表现,总结优化高粱栽培管理技术,推广最佳播种期范围及种植技术,促进高粱种植提质增产。
赤水市元厚镇米粮村农户范周利家责任地。海拔350 m,紫色沙壤土,肥力中上等,前荐作物马铃薯。
高粱选用全市推广的主栽品种:红珍珠。
设6个处理(表1)。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
1.4.1 育苗方式
苗床主要选择水源方便、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的沙质土壤。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筛选,并晒种1~2天,提高发芽率,然后将培肥的苗床地耙细、开沟作厢。厢宽132 cm、沟宽33 cm、沟深16.5 cm。采用营养块育苗,苗床上平铺5~6 cm营养土,刮平压实,用木板或刀切成5~6.67 cm见方营养块,1个营养块播种2~3粒,盖上厚细土1 cm。苗床上加盖塑料薄膜,保肥保水。高粱出苗后进行匀苗,移栽前根据气候适时揭膜炼苗。
1.4.2 移栽规格
苗长至4~5叶起苗移栽,起苗时除去病苗、弱苗及杂苗,并带土护根。移栽时施清粪1 000 kg/667m2、有机复混肥40 kg/667m2作底肥。按照一窝双株宽窄行移栽,宽行距70cm,窄行距30cm,窝距30cm,密度4 447窝/667m2,确保基本苗8 894株/667m2。
1.4.3 生育期管理
各播期移栽成活后,结合查苗补苗,均用清粪水1 000 kg/667m2追施1次活棵肥。结合施肥培土,中耕除草1次,拔节期中耕除草1次,5月5日喷施多菌灵加有机硅防治紫斑病。5月25日和6月20日,分别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混合杀虫剂共2次,防治高粱螟虫、蚜虫并为高粱补充营养。
随着播期的推迟,植株全生育期缩短,从131天降至117天。以3月19日当地的大面积播种时间为对照,最早3月5日播期比对照长6天,最短生育期是4月3日播期,全生育期比对照短了8天。1~6期,茎粗较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增幅不大,从第1播期到第6播期只差0.16 cm。株高随着播期的推迟而有规律地降低,从第1播期的280 cm降至最后1个播期的208.8 cm,降幅达71.2 cm(表2)。
各播期穗长与对照基本相当,最长为32.2 cm,最短30.3 cm。各播期单穗粒重随播期的不同有一定的差异,第1期和第6期最低,第2、第3、第4、第5期相对最高,单穗粒重均在40 g以上。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呈规律性起伏升降,从第1期的12.6 g上升到第5期的18.6 g,到最后1个播期转而下降至13.5 g(表3)。
各播期,玉米植株无倒伏、无玉米螟虫危害,无穗发芽现象,脱粒性较好。第1、第2期有1%丝黑穗病发病率,第1、2、3期有蚜虫危害,发生等级2级。第1、第2、第6期有轻微紫斑病危害,第4、5、6期有1%芒蝇危害(表4)。
第1~5期,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规律性地上升,到第6期开始下降,产量降幅较为明显。各播期从产量最高降至最低,降幅达118.06 kg/667m2(表5)。
区组间差异显著,通过小区的设置,将其控制得很好。同时,还可看出处理间差异较显著,各处理间差异,皆达显著水平。
综合分析,随着播期的提前和推迟,高粱产量下降水平显著,3月15日前播种和4月15后播种均对高粱产量有一定影响。建议我市海拔高度在250~500 m的地区在3月15日~4月5日期间播种,海拔高度在500 m以上的根据气候条件可以适当推后播种。下一年度,可考虑在海拔500 m以上地区开展不同播期对高粱产量影响的试验,进一步完善我市适宜播期的选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