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卫生室,广西南宁,530007)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epepsia,FD)在消化系统中是一种多见且疑难的疾病之一,其主要表现包含早饱感、上腹烧灼、餐后饱腹不适及上腹不适等,据有关资料显示[1],FD 包含上腹疼痛综合征与餐后不适综合征等两种。受到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生活工作负担极大及心理精神等因素影响,FD 发病率日益增长,对患者生活质量构成极大影响[2]。近些年,针对FD 的中西医研究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可为FD 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其恢复健康,改善生活质量[3]。现本文就FD 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作出以下分析,主要综述内容如下。
FD 属于中医中的“嘈杂”、“胃脘痛”及“痞满”等范畴,肝胃不和、肝郁脾虚是该病主要病机,胃部是该病主要病变部位,与肝脾有关,其是肝气郁结、情志抑郁导致脾胃运化失衡,构成食积、瘀、湿及痰等病理产物,阻滞中焦气机,引发脾胃升降运化功能障碍而导致中焦痞塞的一种疾病[4-5]。《金匮要略》中表示:“见肝之所病…当先实脾”,表示脾虚肝郁,土壅木郁是发生该病的关键;另有中医医书中说明:“怒气…而痞”,表明该病与情志有密切关联[6-7]。
2.1 常规治疗积极的心理治疗能对FD 治疗起到协助效果,不管FD 患者有无抑郁,有效积极的心理疏导均会降低患者相应表现,尤其是针对伴有情志抑郁现象的患者,应将心理治疗作为主要内容,予以患者充足安慰及信心等,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况;此外为其制订饮食方案,合理规范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增加纤维的摄入量,减少摄入蛋白及脂肪,辅以恰当运动,加强胃肠蠕动能,可一定程度上改善FD 表现[8]。
2.2 改善胃肠动力在临床上与进食有关的FD 患者均具有胃肠动力不足、排空障碍等现象。临床普遍采用的促动力药物包含多巴胺D2 受体激动剂与胃动素受体激动剂等,通过调节或加强胃肠运动,促使胃肠排空等,继而使FD 相应症状得到改善。有学者[9]研究显示多潘立酮为多巴胺D2 受体拮抗剂,有较强外周阻滞作用,可在食管下段括约肌直接作用,促使胃肠蠕动,降低反流,增强十二指肠运动,继而是患者餐后饱胀不适等现象得以改善;莫沙必利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可释放乙酰胆碱,对胃肠道进行刺激而起到促动力效果。多潘立酮有明显的外周阻滞效果,可对恶心呕吐现象进行抑制,见效快,但易复发,而莫沙必利药物效果较为缓和,见效时间也长于多潘立酮,但复发率较低,远期疗效较佳。因此临床在治疗时应合理应用两种药物。
2.3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FD 患者在抗幽门螺旋杆菌上尚存在一定争议,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发生FD 机率显著高于未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患者。而不同的研究对于是否展开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有不同的结果,当前针对FD 患者是否展开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值得深入探究。
2.4 抑酸治疗抑酸治疗是FD 患者普遍采用的治疗措施,大部分FD 患者其胃酸水平与常人无异,甚至低于常人,抑酸治疗可改善患者胃酸水平。其机理原因尚未阐明,可能使由于FD 导致胃肠加强对酸的敏感性相关,敏感性加强指的是胃肠降低对化学刺激的阀值而导致胃肠加强对正常生理的刺激反应,抑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其作用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10]。
2.5 抗抑郁治疗针对FD 合并显著抑郁心理状态的患者,可在常规治疗上联合应用抗抑郁药物,临床普遍应用的抗抑郁药物包含盐酸帕罗西汀、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等[11]。
3.1 辨证论治中医学中在既往辨证前提上,以“寒、热、虚及实”为依据展开二次辨证,将FD 列为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气滞证及寒热错杂证。并分别提倡相应汤剂连朴饮、半夏泻心汤、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子汤、理中汤作为参考中药方。翟艳丽[12]对30 例FD 湿热中阻证给予连朴饮(黄连、厚朴、法半夏、紫苏叶、芦根、石菖蒲、陈皮、甘草)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胡雄丽、陈峭[13]等人对72 例寒热错杂证FD 患者给予背俞指针疗法联合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黄连、党参、干姜、厚朴、砂仁、白芍、陈皮、大枣、炙甘草、炒白术、佛手)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高。李恒[14]等人对90 例肝胃不和型FD 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白芍、甘草)联合西药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1.11%。刘喜燕[15]等人对72 例脾虚气滞型FD 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党参、白术、陈皮、茯苓、木香、焦三仙、甘草、法半夏、砂仁)配合吗丁啉治疗,治疗后总有效率94.44%。林武红[16]等人对168 例FD 脾胃虚寒证患者分别给予加味理中汤联合韦氏整脊手法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1.8%。
3.2 中医外治法穴位贴敷主要是以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为基础,经过药物透皮吸收与刺激实现治疗目的,且具有操作简便、有效、无毒副作用等优点;针灸主要是经过刺激相关经穴,可调节肝、脾、胃等脏腑功能;推拿在治疗胃肠疾病中已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各穴位使用各种手法推拿,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促使迷走神经兴奋性提升,胃肠运动较快,提高平滑肌张力,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穴位埋线主要是将羊肠线植入与疾病治疗相关穴位的一种治疗方式,经过羊肠线的物理性、生物性刺激而发挥治疗作用,且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等优点,在治疗FD 中可明显改善恶心、腹胀、早饱等症状[17]。孙申田[18]等通过针灸对FD 患者展开治疗并与西药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针灸疗法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病症,促进胃肠加快蠕动。另有学者[19]对FD 患者实施推拿疗法,结果显示推拿疗法能显著提高患者胃肠道的蠕动能力,疗效确切。
中西医结合治疗逐渐在FD 治疗中普及,在西药治疗前提上加用中医特殊辨证论治治疗,能综合提升临床效果,降低患者复发机率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继而减少患者治疗周期,有效提升其生活治疗。当代医学治疗干预结合中医的辨证论治,不仅能加强当代医学的临床效果,且充分证实了中医疗法在FD治疗中的独特优势[20]。
FD 在消化内科是多见的一种疾病,对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影响,通过以上内容可看出,FD 的发病机制具有多样化,尚存在一定争议性,西医在FD 治疗上方式较为单一,不良反应较为显著,而中医在FD 治疗上强调总体调节,具有独特的优势。为此临床在后续研究中,应将FD 患者临床病症互相结合,互相统一本质及现象,对FD 发病机制展开全方位的探究,使中西医结合治疗在FD 治疗上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患者提供良好科学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