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
(河池市宜州区第三人民医,广西河池,546300)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一类十分常见的精神疾病。罹患该症者认知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大伤害。关于精神分裂症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学术界目前仍无确切结论,但多数学者认为,疾病发生与遗传、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1]。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后通常涉及行为、思维、情感、感知等多方面障碍,其临床表现五花八门,而强迫症状则是精神分裂的常见症状,可出现在病程的各个阶段,尤其是病情迁延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伴发强迫症的几率更高[2]。此类患者的强迫症状荒谬离奇,常不被人理解,患者缺乏主动抵抗能力与自知力,治疗难度大,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关[3]。我们对伴发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等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依据,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1 脑结构异常改变早在1992年,耶鲁大学多名学者针对精神分裂症合并强迫症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其大脑基底节前扣带回、前额叶皮质的结构与功能出现异常关[4];我国学者郁晓曼、黄海峡[5]等人针对首诊精神分裂症(SZ)和首诊强迫症(OCD)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低频振幅分数变化特征进行调查发现,首诊SZ和首诊OCD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表现出不同模式的fALFF改变,相比OCD 患者,SZ 患者自发性脑活动受损脑区更广泛。
1.2 分子遗传学目前普遍认为,家族中有相关疾病史的患者,如强迫症、强迫型人格障碍、强迫性格者或起病前人格不健全更易罹患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6]。早期有学者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对强迫症患者展开研究,发现与正常人相比,强迫症患者的5-HT 转运子蛋白(5-HTT)的等位基因I 明显更高,5-HTT 作为强迫症的候选基因,但目前对于以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也存在基因异常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值得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7]。
单纯的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状内容接近现实,不荒谬,患者十分痛苦,自知力相对完整,治疗要求迫切。而精神分裂症早期有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强迫症状,强迫症状的内容常常离奇多变、不可理解,患者摆脱欲望不强烈、痛苦体验不深刻。并且此类患者无焦虑、痛苦及求治愿望,自知力不全,这与精神分裂症的病态思维相关。
3.1 药物治疗此类疾病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抗强迫症药物治疗,前者的用药已得到大量学者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如氯丙嗪、奋乃静为临床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该药是通过高度阻断多巴胺D2 受体来阻断幻觉及思维异常,但由于用药后可导致患者快感缺失及兴趣减少,患者精神萎靡,加重原有的负面情绪,因此并不适用于伴发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阿立哌唑、舒必利、利培酮、奥氮平等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因药物主要作用于多巴胺D2 受体以外的其他受体,对阻断中枢多巴胺D2 受体的作用较弱,因此在伴发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临床对于部分合并强迫症状的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强迫症药物治疗,李国兰[9]研究发现,针对精神分裂症伴有强迫症状的患者80 例,应用氟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病及强迫症状,同时不必担心不良反应的增加;刘立恒、易军[10]等人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发现,采用氨磺必利联合舍曲林治疗比单一使用利培酮治疗后,能够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其中强迫症状有效率高达77.3%,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分也得到明显好转。在最新研究中,阿戈美拉汀一种新型抗抑郁药,是抑郁症治疗领域的一个新突破,同样也适用于精神病强迫症患者中。肖攀攀,宋来云关[11]等人提出常规抗精神病药加用阿戈美拉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安全有效,患者社会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并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2 心理护理及认知行为干预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患者具有积极意义,该病属于生理、心理双方面疾病,其不但要受到生理上的痛苦,还需承受精神上的折磨[12]。认知行为干预通过心理疏导、行为干预有效促进强迫症状的治疗效果。
游志毅等人[13]研究发现,针对精神分裂症的难治性妄想患者开展认知行为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偏差。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促使患者有个放松的心态。临床较多研究显示,对患者开展合理的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能有效纠正其认知行为。严雨露[14]则表示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各项精神症状。
总而言之,现如今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精神痛苦,尤其当二者并存时给予患者造成较大的疾病负担。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较多治疗方法在临床上逐渐应用,可采取联合用药、电休克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及认知行为干预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治疗精神病效果,然而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无论是典型抗精神药物还是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均能有效控制大部分患者的精神疾病症状[15]。
但针对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还需配合相应的抗强迫治疗方法,但目前已知的治疗药物仍然无法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未来还需不断探索,通过循证医学验证寻找潜在的治疗新靶点,以提高伴发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水平,以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