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涛,孟庆亮
(济南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山东济南 250002)
近年来,农业综合执法水平的提高,对于乡村振兴,农民权益保护和农业现代化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执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必须要看到农业综合执法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执法力量相对薄弱、分散,执法专业性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等。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化水平建设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够提升执法效率,解决农村基层地区执法人员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提升执法质量。
农业综合执法包罗万象,包括行政基础法和农业相关各项法律法规,从国家法律到地方性法规,从成文法典到规章制度都被纳入到执法范围当中。从内容上来说,种子、农药、化肥、饲料、动植物检疫防疫、禽畜管理、农机、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环境和农业生产等多个方面都在执法范围内。从形式上来说,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行政检查也在执法范围内。其执法面广而且复杂,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对执法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在农业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执法人员还必须要随时更新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这进一步增加了农业综合执法的难度。
未实施综合执法之前农业执法职责边界重叠,执法力量分散,经费不足,装备不齐等诸多因素导致了许多问题,不仅办案质量大打折扣,而且办案效率也非常低,一年到头也办不了几个案子。综合执法改革后虽然形成了常态化的机制,推动了执法效率提高,但是规范执法的问题仍需进一步加强。在具体的工作中,重视执法,轻视服务,案件查处力度仍相对不足,日常监管力量薄弱等现象仍然存在。加之农业执法相对分散,在日常巡查、检查等工作上做得尤为不足。比如在农药执法工作上,由于巡查、检查力度不足,执法部门执法人员人力有限,通过定期巡查、检查的方式无法及时查获劣质农资。
农业执法对象多,隐蔽性强,管理范围广,地域广大,农资网点分散,产品质量很难把控。传统执法依赖人力手段,往往凭借经验做出判断,定量分析能力不足。而且庞大的业务量依靠少量的执法人员也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比如在农业污染治理方面,单从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这一项工作来说,很多执法部门就已经疲于奔命。这是由工作的复杂性决定的,先要组织人员学习工作方法,然后要在咨询环保等部门的基础上制定回收方案,修订方案之后还要对广大农户进行宣传,选择招标企业,进行运输管理和无害化处理。如果不改变传统思路,那么执法环境、执法能力和执法力量等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基于农业(一张图)的思想,建立农业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加快信息共享共通,充分利用数字资源的优势实现集约化管理。各个执法部门的平台接入共享平台,加大信息共享力度。使用农业执法通系统查询最新的法律法规,确保执法过程有法可依,方便案卷制作和选择法律适用条款。系统实现省市县分级授权管理,全面覆盖农业综合执法内容。做好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将农业综合执法的相关内容都纳入到数据库中,实现数据化管理。平台应该坚持服务为先的原则,为企业、农户和执法部门提供最大的便利。提高平台智能应用的水平,从产品精确查询到文书规范之作都严格执行农业农村部的规定,不断优化管理程序。具体来说,为减少人工劳动量,产品信息、法律条文均可自动生成,而且还要引入案件发生规律分析系统,对可能发生的案件进行提醒识别,提升识假辨假的能力。充分利用平台线上办案的功能,用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实现智慧管理。增强移动办公的能力,使用移动执法设备和执法记录仪等实现全天候无死角作业,建立证据线上录入,文书线上生成和案件系统录入、审批等办事流程。同时也能够确保执法过程的可追溯性,将权力关在笼子里。
以事前控制为目标,改变过去事后处理的观念,将风险扼杀在萌芽中。不断引入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建立执法预警平台,以“可视、可管、可控”的方式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比如,在渔业执法工作中,将摄像技术、热成像技术和雷达技术相结合,在白天摄像头就可以取证,在晚上热成像摄像头可以进行取证。如果发现疑似非法捕捞现象,即以激光拍照预警,并且进行自动取证,同时发送到执法人员的手机客户端,并且发送定位,方便执法人员立刻赶赴现场。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渔政的执法能力,实现实时监控和查处。引入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采用条码标签识别的方式,将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都纳入到系统当中。充分发挥电子文书的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优势,消费者通过二维码等方式即可直接查询农产品信息,执法部门也可以进行全过程监管。通过农药追溯监管系统将数据保存在平台,实现全过程追溯管理。执法人员通过电子台账就能够在后台查询农药是否有合法来源,让经营过程有据可查,也能够实现打击违法农资、净化市场、提升农产品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目的。
不断深化执法体制改革,跨区协作、部门联动,优化执法流程,开展线上统一指挥调度,形成平台有记录,线上有指挥,线下有行动,处理有结果的常态化管理机制。打造专业化的执法队伍,提高执法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建立健全执法队伍学习培训制度,结合信息化平台进行培训,提升一专多强的能力。加强对执法通信设备的使用和练习,培养执法人员利用信息共享平台进行数据化分析和应用智能化设备的能力。比如让软件出售方派出人员组织培训班,对执法人员进行统一、系统、专业的培训,提升对平台系统的熟练使用程度。建立常态化抽检机制,抓住重点环节、重点地区、重点产品,充分利用移动设备提升抽检效率。全面调研本地农业生产的现状,把握执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增加执法力量,为执法工作输入新鲜血液,创新执法的方式。比如在肥料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中,从检验、收到检验报告到复检、调查取证、案件处理等程序需要走一周左右的流程。而且监管范围太大,执法手段单一,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源头着手,充分利用信息化水平对重点农产品进行全面监控。面对广大农业生产地区,还应该加强普法宣传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众的守法意识,比如鼓励人民群众进行监督,通过高度覆盖的透明信息网络,在发现违法行为之后立刻进行举报。
以优秀执法部门为示范,加强信息化标杆建设,提升信息化和规范化的水平。具体来说,在执法中要改变传统人工方式,在农业综合执法的全过程都实现信息化管理。应用信息化系统和人工智能进行案件评查,及时发现案件中的问题,提升规范化的水平,改进信息化执法流程。应用智能管理系统快速发现问题,减少人工筛选,在现有人员编制下,应用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提高检查频率。将巡查、检查和网上办案结合起来,共享办案数据,实时掌控办案进度。这样能够实现跨区域办案和联合治理的目的。优化设备更新,配置先进的设备,让执法工作在移动中顺利、高效运行。远程控制平台信息自动采集,在地域空旷的领域可以使用无人机采集信息,既培养执法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又提升信息化意识。尝试数据化和网格化的管理方式,克服传统机制上的短板。
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化的发展能够让群众办事更快捷,综合执法更高效,在未来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其应用水平,引入先进的设备,改进工作机制,提升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