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月
生态文化思想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和自然界长期相处下形成的一系列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其主旨是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农牧或者农耕文化,没有直接阐明的生态文化学说。但是先秦道家关注自然,有着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现代建设生态文化的重要理论资源。对这种传统文化思想进行发掘、分析和研究,对于当下生态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现实必要性。据此,本文分析了道家庄子《齐物论》篇中的生态文化思想。
庄子在《齐物论》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见解是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思想的典型性表现之一,其阐述的生态文化思想为理解人与自然的正向关系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理论范式。这种生态文化思想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丰富的超越性,是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思想资源,《齐物论》篇的生态文化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齐物论》以“吾丧我”开篇,暗示物论纷纭不齐,皆由“我”之见所致,为了对众物“齐而同之”,先忘“我”,接着“丧我”,最后以“梦为胡蝶”结束,逐步表达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整体思想。“丧我”即要求人不受现实束缚,超脱自身,与自然合二为一,走向精神境界自由。庄子又指出“三籁”中天籁与地籁相应、地籁与人籁相应,自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以至于人自身也是一个大的整体和谐的景象。文章最后,以“庄周梦蝶”的寓言结束了对“齐物”思想的阐述:“昔者庄周梦为胡蝶……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1]42到底是庄子在梦境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庄子呢,这对于庄子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圣人是不执着于外在不同的,而是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对于世人来说,庄周与蝴蝶肯定有分别,这就是物化。这里的“物化”是指一种去除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人与自然事物浑然同化的和谐境界,也即庄子所与万物合二为一的表达。这种“物化”不是情感上的由外物引起的短暂性快乐,而是抛却外物和是非之后所达成了的自由的境界[2]。向往“天地有大美”的庄子借蝴蝶之梦展现了对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的生态文化思想。
“齐物”是庄子《齐物论》篇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理解这个概念对于把握庄子的生态平等观具有重要意义。“齐物”即是“物齐”或者“‘物论’之齐”,把形色性质不同之物、不同之论视为无差别的“齐一”。这种“齐物”思想并不消灭事物之间的实质性差异,而是在肯定个体性差异的基础上,充分实现万物的各自价值。《齐物论》中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1]24,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原本的样子,无论草茎与屋柱、丑妇与美女,万事万物的美好或者奇异,从“道”的高度去看都一样。只要不人为干预,因任自然,各尽其所用、各自成性,也就达到了“一”,即存在价值实现的意义上并无不同。“道通为一”是指万物相平齐、平等。一方面是说宇宙万物相反相成,构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又指万物在实现天然的性、命方面,在价值上是平等的,即是“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庄子的这种“齐物”思想并不是要消除宇宙万物实质上的不同,而是在认同和尊重万物之间差异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各事物自身的内在价值,最终达到“齐同万物”的境界。从“道”的高度去看待万物,它们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种尊重世间万物原本自然状态的“齐物”思想表现了庄子的朴素生态平等观,有助于培养现代人追求人人平等、万物平等的现代化观念,自觉认同和建构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相处。
文化与技术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道家一贯关注科学技术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它的发展。庄子在《齐物论》中对人与物关系、文化观念和技术使用有着深刻的论述。“人为物役”就是庄子追溯人类灾难的一大独特视角,人与物之间的相分离说明人类有了自我意识,但人在与物的对立意识产生的同时,也意味着人类开始走向异化。《齐物论》中讲“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的故事。这三个人的共同点是都拥有精熟和高超的技智,都以从事自己爱好的事业而终身,但是三个人却拿自己高超的“技智”去明示他人,最后让“坚白同异”的简单问题弄糊涂了。由此可见,人对物的无休止欲望会使“道”变得亏损。但是得“道”的圣人是会坚决摒弃这种做法的,庄子在《齐物论》指出:“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明”[1]26,得“道”的圣人不会用胡乱可疑的言行炫耀于世,而是用空明若境的心灵来关照万物。庄子借昭文等人的事例告诫世人,对于技术和物质不要有过分不正当的欲求,应该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用空明的心境去对待世间的一切事物。
无独有偶,现代社会浪潮背景下,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状态逐渐变得机械化和单项化,每个人都旋转于“高速”漩涡中,匆匆忙忙随波追流。都市的“文明”生活也使得人们远离自然,田园式的生活变成了一种奢望,人们的生活状态就成为了庄子所昭示“人为物异”的现实写照。为了化解这种困境,需要保持庄子“空明若境、以观万物”的生态技术观思想,去引导人们对技术和物质的正向认知。
道家思想对世俗固有价值与习以为常的成见总是持有一种批判与超越的态度,从而能让人保持一种更为开放的心灵与精神[3]。庄子在《齐物论》篇展现的生态文化思想就蕴含着超脱时代的思想智慧,对于当前中国生态伦理学体系的本土化发展和当代建构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都具有丰富的现代性价值。
现代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并没有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和保护跟上步伐,生态环境质量反而呈现负向性增长。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生态伦理学的当代性建构变得尤为重要。另外,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结合我国当下具体的情况进行开展,这有助于生态伦理学的本土化发展。
虽然西方生态伦理学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体系,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阻碍它的进一步发展。其中西方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都过分强调人类或者自然的各自单项价值,并未把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协调性凸显出来,这就无疑造成人与自然的分裂,中国古代生态文化思想中则一直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性。生态伦理学把整体性、非线性、有限性和共生性原则奉为圭臬,这与我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殊途同归,挖掘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宝贵资源有助于我国当代生态伦理学的构建和发展[4]。庄子《齐物论》中贯串着生态整体主义和平等主义思想,有助于克服西方形而上学思维的偏颇,对当代伦理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本土化理论资源,有助于中国生态伦理体系的当代性建构。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庄子的生态文化是植根于中华农耕文明中,古代的生态环境与今天工业化下的生态环境恶化现状不可同日而语,在对《齐物论》进行解读和思想文化资源借鉴的时候要注意语境的转化和古今生态文化的相整合。
庄子《齐物论》篇的生态文化思想确立了自然的主体地位,强调万物统一性,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共处的美好境界。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思想。共同体意识即一种整体意识,只有整体性的世界观才能超越个人、局部、有限的视角而对世界进行整体、普遍的体察和认识,才会本然地、真实地关注世界性、人类性的利益[5]。《齐物论》篇描绘人与万物平等、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美好图景就是一种共同体意识的表达。其中体现的生态整体观和生态平等观就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整体,凸显了人对自然生态的尊重。这对于我国提倡树立生态文明和谐观,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实现“美丽中国”还需要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辩证地看待和使用科学技术。庄子对人类在物欲追求方面的看法是一种对“技智”的反对,这种生态技术观对今天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对待和使用科学技术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警醒作用。庄子的生态技术观反对人类过度追求物欲,而要尊重自然的主体性地位,这是为了寻找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模式,也是生态文明社会的理想追求。最后,《齐物论》中的“梦为胡蝶的不可分”表达了庄子心中的理想社会:人与万物平等、人与自然互为整体。这种和谐图景是他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的一种场景刻画,虽然含有乌托邦的思想成分,但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重要理论资源。
如今生态文明的发展需要融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构建新时代的生态文化就必须立足现代性站位,在现代语境中以现代性主体的身份去反省和透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思想中有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特别是关怀自然的道家思想,它们对于当下构建和认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很重要的理论资源,而且目前生态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要求我们不得不立即反思并进行生态治理,构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化和发展的现实必要性。
全球生态危机的频繁发生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使得我们不得不立即思考如何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庄子的《齐物论》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对现代生态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但是进行运用的时候还必须结合现实情况对这种古典资源进行“改造”和现代性的转化发展。传统生态文化是古代蒙昧时期的人们对自然的直觉式体悟的朴素思想,其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一些落后的思想认知,是科学发展不充分的产物,与如今的科学实践不相符合。因此,我们不能直接通过“拿来主义”思维套用在现代化的生态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必须使传统生态文化思想经历一番创新转化的“修炼”和“打造”,才能丰富现代化的生态文化思想。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需要先进的时代性生态文化,因此,在对古典生态文化进行重新构建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白进行生态文化构建的背景原因和现实必要性是什么。弄清楚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只有深刻理解对传统生态文化进行现代化构建的重要性,才能构建其实践路径,真正地为发展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新时代社会历程中的生态文化构建应该放置于现代化的经济建设大局中来谋划,但是不能脱离历史,也不能背离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借鉴而直接凭空创造出生态文化。当今生态文化的建构应该不断地积累、丰富和优化,形成现代化的生态文化体系。庄子《齐物论》篇蕴含丰富的“生态整体观、生态平等观和生态技术观”等生态文化思想,为中国生态伦理学体系的当代性构建和本土化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现代性价值。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出发,对庄子《齐物论》篇的生态文化思想进行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在遵循新陈代谢规律中,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加快“美丽中国”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