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衡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23000)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发生烧烫伤的事件时有所闻。做菜时热油溅到手上,不小心将热水、热汤倾翻而伤及皮肤等更是难以避免,尤其是逢年过节,鞭炮、烟花引起烧伤的事亦时有发生。每年夏秋季是烧伤、烫伤高发时段,尤其14 岁以下青少年和行动迟缓的老年人更是烧烫伤的高发人群。据统计,受伤部位多见于头面部及手脚等身体暴露部位。
有关专家强调,烧烫伤家庭急救应注意以下四点。
烧伤和烫伤的程度取决于热力(温度)和接触组织的时间。烧伤的严重程度主要从两方面判断,即烧伤面积和烧伤的深度。
1.烧伤面积是将烧伤的面积占本人体表面积的百分数来计算。临床上,计算烧伤面积最简单的方法是伤员五指并拢(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儿),其手掌面积即为体表面积的1%,烧伤面积为20%即为其本人20 个手掌面积大小。烧伤面积越大,病情越严重。
2.烧烫伤深度可以分成I度、浅II 度、深II 度和III 度。烧烫伤可分为三度:I 度——只伤及表皮,皮肤发红、不起水疱,患者感到疼痛、哭叫不安、肿热、感觉过敏,表皮干燥,2~3 天后,烧伤皮肤脱屑,3~5 天即可痊愈不留疤痕。海边日光浴的皮肤损伤属于I 度烧伤;浅Ⅱ度——伤及真皮浅层,是日常最多见的类型,患者感到创面疼痛剧烈、感觉过敏,皮肤起水疱,疱皮剥脱后可见创面均匀发红,潮湿,有明显组织红肿和水泡形成,一般1~2 周愈合;深Ⅱ度——伤及真皮深层、患者创面潮湿、基底红白相间、痛觉迟钝,如果创面未感染加深,需3~4 周才能愈合,但留有瘢痕;Ⅲ度——伤及皮下组织及肌肉,皮肤痛觉消失,无弹性,干燥、无水疱,皮肤苍白或焦痂形成,属于严重烧伤,需要植皮手术治疗。
烧伤的致伤因素是“热”,来源于各种明火、蒸汽、电流、激光、热的食物、开水、强碱、强酸或腐蚀剂等化学物质。急救具体包括尽快脱去着火或被热液浸渍的衣裤;用水将火浇灭,或跳入附近的水池、沟河内;如果伤者的衣服着火,应迅速卧倒,在地面上打滚,这样可迅速压灭火苗,切勿喊叫、奔跑,以免风助火势,造成呼吸道烧伤,增加头面部烧伤或引起吸入性损伤;烫伤同样要立即脱掉烫伤部位的衣裤,减少衣服中残留的热量继续损伤皮肤。
当身体接触到热源而引起损伤时,在通气不良的火灾现场不要大声喊叫或深呼吸,用浸湿的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现场,以免发生吸入性损伤和窒息;可以使用身边不易燃烧的材料覆盖在着火处,使其与空气隔绝而熄灭;当遇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在未切断电源以前,急救者切记不要接触伤员,以免自身触电。
脱离热源后及时降低为热所损伤的皮肤组织的温度可以明显减轻损伤程度,因此,烧伤后冷疗尤为重要,冷疗进行得越早效果越好。具体方法是将烧伤创面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水温以伤员能耐受为准,一般为15~20℃,时间至少15 分钟);也可即刻浸泡在清洁冷水中——要求覆盖受伤部位,水温一般为15~20℃,夏天如果温度较高可以加入冰块。浸泡时间20~60 分钟,最后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敷于创面。化学烧伤兼有热力和化学中毒可能,冲洗时水要多,时间要足够长,力求彻底。冷疗原理是可以防止热力继续作用于创面,借助冷却皮肤而减少损伤,并能缓解疼痛,减少组织渗出和水肿。
在实施冷疗前不要在烧烫伤的创面伤口上涂任何乳剂(酱油)和油膏(牙膏)包括甲紫药水等,在伤口涂以有颜色的药物会影响医生对烧伤深度的判断,烧伤深度的判断是医生制订治疗计划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再者,民间有许多用于烧伤或烫伤后的创面处理的“土方法”,比如创面外涂抹酱油、牙膏、老鼠油、炉灶灰,甚至是某些中药制剂。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民间的处理方法往往会造成创面感染,加重创面损伤,因而是不可取的。对于小面积烧伤(成人烧伤面积不超过20%,小儿烧伤面积不超过10%)采用暴露疗法,用清洁水冲洗后适当涂抹金霉素眼膏、百多邦或湿润烫伤膏于患处,一日数次。若伤处皮肤出现大水泡,可先用酒精棉球消毒后,再用无菌针头从水泡的低位挑破,然后用消毒纱布包扎以保护皮下组织并防止感染。当病人口渴需要饮水时,应该饮用带有盐分的水,且一次不要饮用太多。因为喝下大量不含盐分的水,会加剧组织水肿,甚至加重休克。同时烧伤后胃肠道功能有所减退,如果一次性饮用太多的水有可能出现腹胀或呕吐等反应。
现场急救处理后,再急送伤者到附近正规医院烧伤科进一步救治。在送往医院之前,可用身边比较清洁的被单,衣物等覆于创面上以避免进一步污染和搬运过程中再损伤。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重度的烧伤或烫伤,不宜就地进行冷疗等处理,应该马上送到正规医院进行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