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俊
(沂源县西里中学,山东 淄博)
和小学生相比,初中生已经初步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因为学生缺少社会经验以及生活阅历,其性格、智力等心理因素都存在不稳定性。初中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了解学生实际心理情况并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的心理。
初中生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因为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厌学等,严重时可能会引发其他精神疾病,不利于初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行为以及言语去解决,并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基本支撑点,这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涉及的范围,教师需要对学生展开积极、耐心的劝导,在心理方面和德育方面共同引导,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道德判断,让学生逐渐形成理性思维,遇到事情可以沉着、冷静地思考。另外,在班级内,学生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矛盾,班主任在日常管理时需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告诉学生待人要有礼,同学之间要团结并热爱班集体。学生因为性格上的差异,再加上在学习方面的压力,可能会形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就可能会对班级建设造成影响。德育的基本就是教学生做人。学生可以在互帮互助氛围中学习以及生活,解决心理问题,让班级氛围更加融洽、温馨,高效地学习,为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做铺垫。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需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程度,这不但是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保证,而且也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步骤。因此,开展初中生心理辅导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班主任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学习态度、考试成绩,更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情况。由于初中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班主任在班级中并不仅仅充当管理者和教育者,还需要起到“心灵导师”的作用,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1.讲解心理知识
初中生目前处于半成熟时期,对自身并没有完全了解,如果对心理问题所知甚少,就很容易在无形中形成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在进行日常班级管理时,班主任需要为学生讲解心理知识,增强学生对自身的了解,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与学习有重要的帮助。另外,班主任可以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心理主题班会等,向学生传播心理知识,让学生了解怎样正确释放自己的消极情绪,怎样克服自卑心理等。另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事、物,改变之前非理性的交友方法。
2.开展针对性辅导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和学生的谈心不但可以打破彼此之间的隔阂,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而且可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班主任要通过交谈了解学生的困惑,进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三观”。班主任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会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摆教师的架子,需要和学生平等交流,让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可以和班主任和平相处。此外,在和学生交谈时,如果学生的想法不成熟,班主任也不可一味地指责学生,同时,也不能盲目地建议学生,而是需要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做出正确选择。另外,班主任需要理性看待交谈结果,不能期待通过一两次谈话就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虽然短时间效果不明显,但是却能拉近师生距离,便于下次谈心。班主任在谈心时需要保持耐心,扮演好“心灵导师”角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环境可以影响学生的成长,所以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努力创造健康、和谐的班级环境。学生只有在健康的环境中不断受到熏陶,才能真正获得成长。教师口头上的引导和劝诫只能让学生越来越厌烦,也起不到实质性的效果,所以创造健康的班级环境是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教师可以从选择班级装饰物和文化渲染环境两方面展开。
在班级装饰物的选择上,在保证班级卫生不受影响的基础上,搭建一些学习角、棋牌角、运动角等设施。在学习角,可以放置一些图书、漫画等“课上违禁品”;在棋牌角,放置一些五子棋、象棋等受学生喜爱的棋类,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有专门的地方和设施下棋,锻炼思维能力;在运动角,可以放置一些球类,如羽毛球、篮球、足球等。另外,还可以放置一些绷带、擦伤药等医药用品,防止出现紧急情况。这样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能进行全面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除此以外,在建设班级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共同完成这项工作,让学生在参与建设班级的过程中找到归属感,让学生觉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这有助于培养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学生共同为建设健康的班级环境出一份力。同时,学生在参与了班级建设后,也会自觉地对班级设施进行保护,时刻维护班级环境。
在文化渲染方面,教师可以设立早、晚自习3分钟项目,即让学生搜集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古代故事、革命事迹、英雄人物事迹等,在早、晚自习开始前与同学进行分享。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完成这项工作,并且对教育意义深刻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然后进行评比和展示,激发学生对这项工作的热情并主动参与进来。此外,在班委会选举上,教师应该采取完全民主的投票方式,让竞争的学生发表完竞选感言后,其他学生以自己的真实想法为依据进行投票。在班级管理上,也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教师与学生共同为建设班级出谋划策,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
在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工作时,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进行班级活动,并有意识地融入心理教育。这样的方式更易于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会更好。定期开展班级团体活动,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班级团体活动的活动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如班会、集体游戏、社会实践等。
教师在固定的时间开班会,可以以学生最近的压力以及生活中的困惑为班会主题,让学生分享心中的疑惑和压力,在得到共鸣或者一些缓解压力的建议的过程中,释放自己的压力,完成自我的一次成长;在课间或是晚自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集体游戏,如人格测试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去孤儿院去看望那里的孩子,为那里的孩子送去一份爱心,可以将自己重复的学习用品等捐赠给他们。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教师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只是学生接受的教育活动中的一部分。还有一些来自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的有效结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从家庭方面来看,教师应该与家长多进行沟通和联系,因为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所以在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如果可以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越办越好,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所以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班级的管理制度以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让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有意识地引导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教师也要及时回收家长的反馈情况,以便于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案。
从社会角度来看,不管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归根结底都是社会人,不管生活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学校进行教育学习,我们都不能脱离社会。同时,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来说,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现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接收到来自社会上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并不都是有益的,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些消极的、负面的影响。所以教师想要真正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争取社会方面的支持必不可少。教师也应该多方面对现有的社会资源进行了解和分析,对优秀的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应用,让其服务于班级管理工作,进而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对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也要对班级管理活动的建设有一定的意识,要主动开展班级活动,有规律地开展班级活动,为学生解决内心的疑惑和生活中的压力以及消除来自社会的不良信息的影响,不断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贯彻落实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