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杰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甘肃 榆中)
所谓科学精神即学科素养。以高中物理教学课程为例,其学科素养指的就是培养学生勇于求知、质疑、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对于高中物理课程而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有着积极意义。但从当前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现状来看,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再加上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导致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低下,进而限制了其科学精神的培养与发展。因此,为促进高中生科学精神的发展与培养,本文将在科学精神相关性概述基础上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策略进行简要阐述,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定帮助。
这里所讲的“科学精神”指的是基于长时间实践教学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及某一种信念的统称,当然也可以说是一种思维方式或者是基本精神状态。但不论是哪一种,它都一直贯穿于科学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是存在于科学知识中各种理念以及思想的另一种展现。日常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于科学知识的认识是需要经过很多次实践才获得的,而每一次所开展的科学研究都是在促进国家、社会长远发展以及为人们提供福祉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过程中,科学实践人员不仅要具有创新思维与批判精神,还要能够放弃个人利益,具有团结合作、求同存异以及继承、发扬精神。科学的终极目标则是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尽自己所能为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科学贡献与服务。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则需要从提出科学问题入手,才能够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勇于批判的意识。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广大教师应结合课堂实际教学内容提出科学、合理的问题。但有一点需要广大教师注意的是,科学问题的提出应基于班级学生学习能力,注意把控好问题难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班级学生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高中物理“重力势能”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在完成重力势能概念知识教学后,教师则可以趁机提出相关问题,例如“为什么人骑自行车上坡时感觉特别费劲?”又或者“重力势能的大小是否与参考平面呈正比例关系?”等问题。当提出问题后,教师则可以引导班级学生进行思考、探讨与质疑,以此培养学生批判精神、怀疑精神,不仅能够为其后续科学精神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促进其物理学习的深入与延伸。
众所周知,作为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活动中重要构成部分之一,物理实验起着其他教学活动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严重影响,大多数教师普遍是通过文字或者图片的方式进行相关物理实验的教学。此种教学方式直接将动手实践教学转变为理论知识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因而也谈不上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了。基于新时代教学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如果教师想要切实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与发展,则必须改变自身教学方式,注重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当然,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自身的主导作用。
例如,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中相关实验的讲解进行实验过程或者从实验器材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及探索能力。例如,在进行高中物理“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这一章节知识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研究重力做功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创新,譬如引导学生设置物体的初速度为零,并通过木板、小车、橡皮筋、电源、纸带以及打点计时器等进行实验,并观察速度V 与功W 之间的关系,随后引导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交流。此过程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又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为其今后的物理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当前我们所能学习到的物理知识是物理学家付出了很多难以想象的艰辛才得到的。作为研究物质基础结构及物质运动的学科之一,物理是构成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者只有真正认识到物理学发展事实,才能够坚定学习信心。换言之,教师通过物理学史的讲解,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适当为学生讲解一些物理学科发展史,以此来教育学生。
例如,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伦琴射线的发现以及卢瑟福a 粒子散射实验等生动事例,以此激起学生对物理学家的敬重之情,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其勇于创新、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等科学精神的培养。教师还可以向班级学生讲解焦耳测定热功当量、法拉第用10 年探究电磁感应等生动事例,以此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家数十年如一日的科学信心,以此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真理的信念。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正所谓“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作为科学精神的核心,创新不仅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更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需求。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日常完成物理知识教学后,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适时参与其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或困难时,给予学生帮助。可以看到,有的学生很好地利用废弃饮料瓶与油笔管等简易物品制作出了喷雾器,还有的学生利用小木棍、纽扣等材料制作出了迷你发电机,等等。在整个探索与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精神也无形之中得到了培养与发展。此外,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科技知识竞赛、科技制作展览会以及观看科学影片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观察力及想象力的发展,以利于对学生科学精神的更好培养。
科学精神除了包含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批判能力、质疑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之外,还包括团结协作、民主等精神。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开展上述的教学活动,还应注重教学评价的开展,以此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民主科学精神。
例如,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与学习,同时还应在活动结束之后给予班级各小组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此让学生认识到其存在不足之处并及时改正。当然,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采用多样化方式进行,避免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如“运动的描述”这个单元的内容,包括“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时间和位移”以及“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还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和“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学习这个单元的时候,学生刚进入高中生活,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还停留在初中阶段,这时让学生一下接受高中的物理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甚至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不利于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实际的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比如,在学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内容时,学生要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同时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以及电压的特点”,还要学会“如何计算其中的电阻”“电流表的原理”以及“怎么求出分压电阻以及分流电阻的阻值”等内容。因为其中涉及的内容较多,并且在教材中这些知识点的分布呈现分散的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整理,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物理教师可以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其中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知道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同时明白在这个过程中开展实验教学的作用,促使课堂的生成性得以体现,为学生的发展助力。
总而言之,科学精神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是促进学生及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广大教师应积极寻找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有效方式,以此促进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