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创制刍议

2022-11-25 00:19周甲辰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伏羲八卦中华民族

周甲辰 张 飞

伏羲创制刍议

周甲辰1张 飞2

(1.湖南科技学院 文法学院;2.湖南科技学院 离退休工作处,湖南 永州 425199)

伏羲既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文化符号。他以一系列发明创造率领先民走出蒙昧,开创人类早期文明;他道德高尚,制乐作曲,教化民众;他崇尚和谐,善于思考,一画开天。伏羲文化是一种活的文化,曾长期引领与影响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政德文化的最远根脉与重要基因。

伏羲;发明发现;德治教化;整体思维;和谐理念

伏羲又称羲皇、皇羲、太昊、大昊、太暤、大暤、宓牺、伏戏、伏牺、宓羲、庖牺、包羲、炮牺、炮羲、虙牺等,是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伏羲开始从事人类最早的文化活动,率领先民从混沌时代进入早期文明。他所开创的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政德文化的最远根脉与重要基因。

一 从蒙昧到文明

根据史料记载,伏羲首先是一个生产能手,发明家。他在物质生产方面的发明主要有四项:一是教人渔猎,提高生产力。《抱朴子·对俗》记载说:“太昊师蜘蛛而结网。”《尸子·君治》记载说:“宓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也。”二是驯养动物,服务人类。西晋皇甫谧说:伏羲“取牺牲以充庖厨,故号曰庖牺”(《帝王世纪》)。南宋罗泌说:伏羲“豢养牺牲,服牛乘马,草鞭皮蒙,引重致远”(《路史·后纪一》)。三是养蚕织布,创制服装。罗泌在注引《皇图要览》时提出,伏羲“化蚕桑为穗帛”(《路史·后纪五》),在注引《白氏六帖》时提出,伏羲“作布”(《路史·后纪一》)。四是遍尝草木,创立中医。《帝王世纪》记载说:“伏羲氏……乃尝百草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也。”《孔丛子·连丛子下》记载说:“伏羲始尝草木可食者,一日而遇七十二毒,然后五谷乃形,非天本为人之生也。”此外,在关于伏羲的传说中,还有冶金成器、制造杵臼、播种百谷、修治屋庐等种种事迹。所有这些都表明伏羲在人类物质生产创立与发展上的贡献是决定性的。

在日常生活与社会管理方面伏羲也富有创造性。他传承“钻木取火”技术,“教民熟食”,改变先民茹毛饮血的饮食习惯。《拾遗记》称伏羲“去巢穴之居,变茹腥之食”。清初马骕记载说:“伏羲禅于伯牛,钻木取火。”(《绎史》卷三引《河图挺辅佐》)作为部族统治者,伏羲将自己地域分而治之,并任命了管理官员。据《三皇本纪》记载,伏羲“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绎史》卷三引《古史考》说:“伏牺立九部而民易理。”伏羲还是一位“有大智”的思考者与研究者,他的建树主要有三:一是制历法,定节气。《周髀算经》称伏羲“作历度”。《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春秋内事》说:“(伏羲)分阴阳之数,推列三光,建分八节,以爻应气,凡二十四,消息祸福,以制吉凶。”二是创文字,造书契。孔颖达《尚书序》提出:“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段玉裁《说文序》提出:“自庖牺以前庖牺及神农,皆结绳为治而统其事也。庖牺做八卦,虽即文字之肇端。”三是辨方位,测距离。《宋史·方技传·韩显符传》中有“伏羲氏立浑仪,测北极高下,量日影长短,定南北东西”之说。《拾遗记》称伏羲“视五星之文,分晷景之度”“审地势而定川岳”。由此可见,伏羲很善于把握与利用自然规律。

伏羲的发明创造涉及面很广,既反映出早期人类从森林采集生活向原野渔猎生活的改变,也反映出农业文明的肇始与萌芽,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与文明的发生,是关于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系列想象。从性质看,他显示人类逐步超越动物界,从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到积极主动地改变与利用自然,显示出人们在不断丰富,拓展人的内涵,蕴含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章太炎称伏羲为“中国第一个开化的人”[1],他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

二 从懵懂到教化

在后人眼中,伏羲的德行已达至高境界。《史记·太史公自述》中有“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之说。班固在品第人物时,将圣人列为“上上”等,并将伏羲列为古今第一位圣人。其人物序次为:“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汉书·古今人表》)。司马贞也称伏羲“继天而王”“有圣德”(《补史记·三皇本纪》)。有的典籍还进一步提出伏羲以东方立德,“首德于木”,其品德为木德。曹植称赞伏羲说:“木德风姓,八卦创焉。龙瑞名官,法地象天。”(《庖牺赞》)但是,对于何谓木德,伏羲的品德为何是木德,古人则均言之不详。

具有极高德行的伏羲首开道德教化的先河,曾被后人誉为“教化之圣,铸魂之师”。《战国策·赵策二》说:“宓戏、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尸子》也说:“伏羲始画八卦,列八节而化天下。”为教化百姓,伏羲不仅创设了八卦,而且还开始创立礼仪。《拾遗记》曾提到祭祀众神的祭礼:“庖者包也,言包含万象,以牺牲登荐于百神,民服其圣,故曰庖羲,亦谓伏羲,变混沌之质文,宓其教故曰宓羲。”谯周《古史考》曾提到男女配成夫妻的礼仪,称“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罗泌记载说,伏羲“正姓氏,通媒妁,伏以重万民之俪,俪皮荐之,以严其礼,示何姓之难拼,人情之不渎”(《路史·后纪·太昊纪上》)。古人有华胥氏“履大人迹于雷泽”而受孕生下伏羲,伏羲与女娲兄妹成婚等传说,显示伏羲时代先民们还没有完全脱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血缘婚姻。伏羲制定嫁娶礼仪,表明他在带领先民逐步走出群婚制,建立人类社会特有的婚姻制度。在制定婚姻礼仪的基础上,伏羲氏还开始“正姓氏”,他自己以风为姓,让百姓分别以动物、植物、居所、官职等为姓,用以区分部族与血缘关系,防止近亲结婚,从而开创了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的先河。

为教化百姓,伏羲还曾制作乐器,谱写曲谣,对此各种典籍广有记载。《礼记·曲礼》提出,伏羲“作琴瑟以为乐”。《广雅·释乐》提出,“伏羲氏瑟长七尺二寸,上有二十七弦”。《世本》提出,“伏羲造瑟五十弦”。《帝王世纪》提出,“太昊帝庖牺氏……作瑟三十六弦”。《拾遗记》提出,伏羲“丝桑为瑟,灼土为埙,礼乐于是兴矣”。有的典籍中还记录了伏羲所作的乐曲名。《楚辞·大招》中有“伏戏《驾辩》,楚《劳商》只”的句子,王逸解释说:“伏戏,古王者也,始作瑟。《驾辩》《劳商》皆曲名也。”《绎史》引纬书《孝经·钩命决》说:“伏羲乐名《立基》,一云《扶来》,亦曰《立本》。”讲伦理、施教化、重诗乐均是儒家的核心理念,这些理念的起源不仅可以追溯到尧舜,现在看来都还应该要追溯到伏羲。

三 从冲突到和谐

众多典籍记载有伏羲“始画八卦,肇启文明”的史实。《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白虎通义·号》中的记载大致相同:“伏羲仰观象于天,附则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下,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也。”这些记载形象地告诉我们:伏羲仰观天象,揣摩日月星辰的运行;俯察地理,研究山川湖泽的布局。他观看鸟羽兽皮的种种纹采,审视植物生长相宜的水土;既遥望远方的风景,又联系人类自身,最后创造出八卦。细读这些记载,我们不难发现伏羲制八卦并没有一个特定的立足点,他俯仰观察,望远审近,视角是流动的、变化的,类似于绘画中的散点透视。他也没有专注于某一类特殊对象,而是兼收并蓄,将天、地、人及宇宙万物视为统体,都纳入到自己的视野,他所关注的从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到江河山川、飞禽走兽,再到人类自身无所不包。在他那里,宇宙万物是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伏羲的八卦体系用八种形象简单、寓意深刻的符号来代替不同事物,把握“天”“地”“人”之间的相应关系及其发展变化,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包容性。孔颖达《周易正义》指出:“伏羲画八卦,万物之象皆在其中。”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引《礼含文嘉》指出:“伏者,别也,变也;戏者,献也,法也。伏戏始别八卦,以变化天下,天下法则,咸伏贡献,故曰伏戏也。”从思维方式上看,伏羲作八卦已超越简单的原始思维,初步具有整体思维的基本特征,表明人类有了智慧,有了文化,表明中华民族有了自己观察世界,认识万物的特有方式。正因为如此,陆游曾做出这样的评价:“无端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画时”(《读易》)。当代也有研究者指出,伏羲的八卦符号是“合天人、通物我”的生生之象[2]。

伏羲作八卦蕴含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它运用对立面及其变化的观念来解释人与宇宙万物的内在关系及运行法则。《周易正义》指出:“昔者圣人(伏羲)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八卦符号的基本结构由阴、阳二爻组成,区分阴阳是八卦体系的核心,对应于大千世界天地、男女、刚柔、上下、正反等逻辑关系。在八卦中,阴阳一分为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分又合,相生相克,相资相济,而且阴阳二者彼此互根,独阳不生,孤阴不长,它们此消彼长,其关系总处于变化中。伏羲追求的是对立面的和解、协调、平衡与统一,他将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视为一种理想状态,认为天地因此和谐,万物因此生长,个人因此愉悦。可以说,崇尚和谐是伏羲作八卦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文子曾说:“阴阳和平,万物蕃息。”(《文子·上礼》)基于此,有学者提出,伏羲创设八卦,其中心思想是将客观世界看成是由无数矛盾对立又统一而构成的动态和谐的统一体。[3]还有学者提出,“伏羲文化是中国原始的和谐文化”[4]。在蒙昧社会,自然是人类异己的存在,人类总是处于自然力量的威胁之下。而且人类社会本身也存在尖锐激烈的矛盾,氏族之间为争夺领地、财富等而进行的厮杀往往血腥而残酷。伏羲创立八卦,崇尚和谐,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生存智慧,伏羲文化发展史可视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

四 从历史人物到文化符号

根据现存史料推断,伏羲应该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但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伏羲与作为历史人物的伏羲却不能等同。对于古人所传颂的关于伏羲的种种事迹,我们今天有必要细加审视。在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的知识储备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要完成结网罟、驯禽兽、画八卦、谱瑶曲、施教化、制历法、理庖厨、造衣着、尝百草等诸多工作,显然不可能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任务,这些工作的推进与完成应该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事实上,伏羲故事的内容从总体上看确实也带有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印痕。人们在转述古史传说的时候,往往会将一系列不同时期、不同人发生的文明事件,都搜罗到作为文明创始人代表的古圣人义名下。马克思指出:“每个社会时代都需要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5]伏羲这一形象的形成也是一个事迹不断叠加、意义逐步丰富的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先民们的集体创造。“伏羲不仅代表个体,也代表群体,更代表一个时代。”[6]换言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伏羲不只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历史人物,更是一个被反复阐释的文化符号。

作为一个被后世景仰的远古圣王,一个全民族历经数千年所塑造的文化符号,伏羲广为流传的事迹里蕴含着为政者的理想人格,包括艰苦探索、自强不息的精神,创新开拓、敢为人先的勇气,爱民若子、乐于奉献的情怀,严以律己、率民向善的品行,崇尚和谐、友爱自然的趣味等。有研究者指出:“弘扬伏羲文化精神,就是对文明和进步的礼赞,对劳动和创造的肯定,对无私奉献者的感恩。”[7]中国历代思想家,包括儒、道、墨、法诸子在内,因受农业文明影响,大都敬重传统,“述而不作”,他们在阐述自己理念与思想时,往往要引圣王先贤为例,伏羲便是经常出现的一个至高的范例。有的典籍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伏羲,但受其影响也非常明显。作为文化符号,伏羲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影响非常深远:他所施行的德治教化是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核心内容,他所开创的整体性与辩证性思维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他所体现的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民族精神,他所崇尚的和谐成为中华民族基本的审美追求与价值倾向。可以说,伏羲的理想人格具有原型意义,伏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历史最久远、形象最神圣、影响最深刻的政德典范。在后世关于圣王、明君、贤臣的塑造中,我们总能看到他的影子,无论是尧舜禹汤,还是文武周公等都是如此。而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优秀党员干部那里,我们也可以有他的文化基因。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8]研究与传承伏羲文化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为政之德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伏羲在历史上曾被尊称为太昊,昊即为太阳,古人多以太阳来形容伏羲的光辉,曾视伏羲为太阳神。《帝王世纪》称伏羲“位在东方,主春,象日之明。”伏羲是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这缕曙光恰是一轮从没陨落的太阳,照亮了悠久的中华文明史,而且伏羲的美德与光辉还将继续映照我们民族的未来。

[1]章太炎学术史论集[M].傅杰,编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

[2]安志宏.伏羲文明是和谐文化的源头[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1):1-7.

[3]孙映逵,杨亦鸣.易经对话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3.

[4]张崇琛.伏羲文化是中国原始的和谐文化[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3):26-29.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50.

[6]刘雁翔.崇拜伏羲,礼赞中华文明[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05-10.

[7]胡政平,谢增虎.伏羲文化精神的现代意义[J].甘肃社会科学,2010(6):77-81.

[8]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光明日报, 2014-03-28.

2021-04-11

周甲辰(1964-),男,湖南东安人,湖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与传统文化。张飞(1981-),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离退休处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管理与文献服务。

C02

A

1673-2219(2022)01-0022-03

(责任编校:呙艳妮)

猜你喜欢
伏羲八卦中华民族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伏羲结网打鱼
汉字的由来——伏羲造字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年轻的时候要少听八卦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伏羲画卦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王培生八卦散手(二)